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共6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本院其他住院患者共6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测定,并对其是否存在斑块进行检查。结果本文66例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其他疾病患者更高,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查能够达到提示疾病的目的,且能在无创的前提下获得较准确的诊断结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浆白蛋白变异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程度的价值。方法选自2008年9月至2013年11月进入到我院ICU进行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8例,对这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其中有90例患者通过预后治疗生存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另外18例患者经过预后治疗无效死亡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进行临床分析,观察两组血浆蛋白变异的情况。结果观察组90例患者血浆白蛋白平均水平为27.2±3.2g/L,血浆白蛋白下降值为7.8±3.1g/L,血浆白蛋白变异值为28.6±4.5g/L;对照组18例患者血浆白蛋白平均水平为22.4±4.1g/L,血浆白蛋白下降值为12.6±5.9g/L,血浆白蛋白变异值为56.6±8.6g/L。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平均水平,血浆白蛋白下降值,血浆白蛋白变异值明显比对照组要低。观察组90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58.3±11.2h,升压药使用时间为5.1±2.2d,肠功能恢复时间为7.8±1.9d;对照组18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93.1±21.3h,升压药使用时间为10.1±3.4d,肠功能恢复时间12.6±2.4d。结论早期血浆白蛋白下降以及变异是导致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性因素。
简介:目的:观察尖牙保护性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经临床和MRI检查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紊乱病盘前移位的16例患者共26侧关节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疗程为3-4个月,治疗前后,测量张口度评估下颌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VAS评分),并复查3.0TMRI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VAS评分平均为2.08±1.65,显著小于治疗前的7.19±1.58(P〈0.001);张口度平均为(36.13±5.97)mm,明显大于治疗前的(25.15±6.02)mm(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21侧关节的MRI表现变化不明显,仅有5侧关节的MRI表现有明显改变,均显示为关节腔积液减少或消失,其中3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盘回复至基本正常位置,另2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恢复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下颌运动功能,MRI表现不能作为评估咬合板疗效的单一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3例维吾尔族及17例汉族12岁以下植入人工耳蜗的耳聋儿童进行术后1月的听觉康复效果评估,初步探讨12岁以下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在术后1月的听觉效果。方法患儿术前均完善相关听力学检查,在全麻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一月开机后采用标准评估程序,对测试对象进行听觉能力评估。结果分别评估患者0.5k、1.0k、2.0k、4.0kHz的助听听阈,维族患儿提高平均值分别为45.00±4.44dB、45.00±5.83dB、46.46±5.39dB、34.17±5.45dB;汉族患儿提高平均值分别为45.00±7.35dB、47.00±5.38dB、50.20±4.49dB、52.06±4.55dB。结论人工耳蜗能够帮助重度听力障碍者改善听力,无论是维吾尔族患儿还是汉族患儿助听阈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为今后维吾尔族术后康复训练、听力师调节程序及制定维语词汇量表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头颈部血管斑块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2014年150例因脑血管疾患及头颈部症状出现作头颈部CTA检查资料。结果正常18例;主动脉粥样硬化132例;颈总动脉斑块56例;颈动脉分叉处斑块85例;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5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斑块103例,椎动脉起始部斑块23例,椎动脉上段斑块34例,颅内动脉瘤2例。由于部分患者出现多处血管斑块,以上数据只是依据斑块出现的部位来统计的。结论128层螺旋CTA能显示头颈部血管斑块、对临床评估头颈部血管狭窄情况有重要价值。在临床工作中,CTA检查通常需要与DSA检查相结合使用,用DSA检查来进一步评估诊断。
简介: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技术评估肝占位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86例肝占位患者。其中肝功能Child-PughA级54例,B级18例,C级14例;7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6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采用ARFI技术测量患者肝脏剪切波速度值(SWV);同时对患者进行吲哚氰绿(ICG)排泄实验,记录ICG血浆清除速率及ICG15min滞留率。SWV值与ICG血浆清除速率、ICG15min滞留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WV值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手术治疗患者与非手术治疗患者SWV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患者的临床决策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ARFI技术判断肝占位患者手术可行性的应用价值。结果SWV值与ICG15min滞留率、ICG血浆清除速率、Child.Pugh分级有相关性(r=0.764,P〈0.001;P0.686,P=-0.000:r=0.864,P=-0.000)。手术治疗患者SWV值为(2.46±0.45)m/s,非手术治疗患者SwV值为(1.54±0.3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0,P=0.000)。ROC曲线显示,当诊断界值为2.06m/s时,约登指数最高为0.775,其相对应的ARFI技术判断肝占位患者手术可行性的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0.0%。结论ARFI技术可有效评估肝占位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为临床治疗方式的决策提供帮助。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magneticresonance,CMR)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CMR检查,分别测量并计算右心室与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排血量、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参数及主动脉、肺动脉直径,同时评价室间隔运动、心肌延时强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左、右心室功能参数,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右心功能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异常与心肌延时强化的关联.结果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均显著低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14例室间隔运动异常,14例出现心肌延时强化.室间隔运动异常组心肌延时强化出现比例明显高于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室间隔运动异常组的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低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功能较左心功能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的右心功能更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出现心肌延时强化比例高.CMR能够提供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及相关结构信息,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简介:目的: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估正常人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并与左室三维及传统方法相比较,评价三维测量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的准确性。方法34例正常成人,行经胸左、右心室RT-3DE图像采集,脱机分析右室整体及流出道(RV-outflow)、体部(RV-body)和流入道(RV-inflow)节段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RVEF),左室整体三维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LVEF)。同时用传统M型Teichholtz方法测量LVSV和LVEF;用右室流出道流速曲线速度时间积分(VTI)方法估测RVSV。分析3种方法测得SV的相关性。结果34例正常人三维方法测得的RVSV与三维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高(r=0.86,P〈0.001);与Teichholtz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差(r=0.31,P〈0.001);与右室流出道VTI方法测得的RVSV相关性较差(r=0.46,P〈0.001);二维和流速曲线方法测值均较三维方法偏高(P〈0.05)。右室各节段收缩强度存在差异,节段EF值(%)流入道(62.00±7.20)>流出道(53.08±14.10)>体部(32.00±11.08)(P〈0.05)。右室三维整体收缩功能参数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不同性别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V-3DE方法评估正常成人LVSV、RVSV一致性好,相关性较高。正常人右室流入道的收缩活动强度及对整体每搏输出量的贡献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流出道、体部。RT-3DE为研究右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提供了可靠、无创的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评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右心室壁运动功能。方法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26例ARVC患者、24例特发性右室室速(IRVT)患者及28例正常人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应变、应变率、速度及位移,分别记录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St)、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峰值位移(D),比较不同实验组间及不同室壁节段间的差异。结果正常人右室游离壁各节段的Vs、D存在明显的梯度分布,基底部值最大,中间段次之,心尖部最低,St、SrS亦存在类似梯度,但除心尖段St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RVT及ARVC病人中,Vs、D的梯度分布依然存在。IRV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右室游离壁各节段St、SrS、Vs、D均无统计学差异。ARVC组各节段St、Sr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ARVC组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及心尖段St低于IRVT组。ROC(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曲线表明,运用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应变值诊断ARVC,当取-23.01%为截断值时,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7.5%,若以中间段应变率-1.27为截断值时,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3.8%。若以右室游离壁中间段应变值鉴别ARVC与IRVT,当取-21.39%为截断值时,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法应变率检查发现ARVC患者右室游离壁各节段运动减弱,选择合适的截断值,可以为ARV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7月到2012年7月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20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为16.00%。对照组患者副作用发生情况高于研究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NT-ProBNP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7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临床资料主要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患者心功能分为四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及Ⅳ级,各级NT-proBNP水平分别为(141.2±28.4)pg/ml,(501.2±134.5)pg/ml,(1358.4±321.8)pg/ml,(1621.6±386.9)pg/ml;LVEF水平分别为(69.0±12.6)%,(59.8±11.2)%,(53.9±12.4)%,(47.1±9.2)%;其中,血浆NT-proBNP水平<100pg/ml者占总人数的11.6%,而LVEF水平>50%的占总人数的67.8%。结论NT-proBNP评估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急性加重诊断有利于显著的降低临床漏诊率;其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存在正相关,与LVEF水平存在负相关。
简介:摘要造成病理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生物学污染。二是化学毒物污染。随着病理科工作量日益增大,工作时间不断延长,操作空间越来越狭窄,这些污染对工作者造成的伤害也在日益增大。针对防止病理科职业损害和环境污染,做以下浅析。
简介:目的评估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存在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在剖宫产术中、术后止血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将广州市某医院存在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于剖宫产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34例,术中在宫体局部注射缩宫素20IU,另外静脉滴注缩宫素20IU;观察组123例,术中在宫体局部注射缩宫素20IU以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计算术中、术后2h及24h出血量,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术中、术后2h以及24h的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产妇用药以后呕吐、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在进行剖宫产术后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无严重不良反应,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