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索将优化护理流程应用于胸痛中心建设的实际效果。方法:患者就诊时间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研究对象为胸痛中心就诊的100例患者,按照数字分组原则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的情况下,常规护理流程用于对照组,优化护理流程用于观察组,将两组胸痛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抢救指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接受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8%、护理满意度为9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2%、护理满意度为70%、抢救成功率26%,两组胸痛中心患者的临床护理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中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可以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促进抢救成功率提升,改善胸痛中心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诊患者抢救效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急诊科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诊患者作为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对其中的6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将其作为对照组患者。对另外的60例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方式进行护理,将其作为观察组患者,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进行一定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并且抢救效率的各项指标也都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中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方式能够对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进行提升,并且具有更优的抢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测量肾脏深度校正和优化的采集及后处理方法在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GFR的患者157例[男102例,女55例,年龄(51.4±14.5)岁],包括正常肾区组(肾脏位置和形态正常,且排除肾积水、肾占位及腹膜后包块等影响肾脏深度因素的成人患者)118例和非正常肾区组39例(移植肾19例,马蹄肾11例,异位肾9例)。对正常肾区组分别采用CT测量、传统Tonnesen公式、李乾公式(简称Li法)计算肾脏深度,并得到相应GFR;对非正常肾区组,分别采用优化的采集和后处理方法、传统的后处理方法、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推荐的基于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估算法得到的GFR(分别用GFR优、GFR传和eGFR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比较正常肾区组Tonnesen公式和Li法所得的肾脏深度及相应GFR与CT实测法的差异、非正常肾区组GFR优和GFR传与eGFR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不同方法计算GFR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正常肾区组,CT实测左、右肾脏深度分别为(7.40±1.43)和(7.51±1.37) cm。Tonnesen公式低估了肾脏深度[左肾(6.03±0.82) cm,右肾(6.06±0.84) cm; F值:64.145和68.567,均P<0.01],且肾脏深度偏差随CT实测深度的增加而增大(r值:0.847和0.834,均P<0.01)。Tonnesen公式相应的总肾GFR为(56.93±28.42) ml·min-1·1.73 m-2,与CT实测法[(73.43±36.56) ml·min-1·1.73 m-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3, P<0.01);Li法估算的左、右肾脏深度分别为(7.55±1.03)和(7.52±0.98) cm,相应的总肾GFR为(73.65±34.50) ml·min-1·1.73 m-2,与CT实测法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i法所得GFR与CT实测法相关性(r=0.901, P<0.01)和一致性更好。非正常肾区组,GFR优、GFR传和eGFR分别为(63.11±27.40)、(48.40±25.45)和(59.89±32.24) ml·min-1·1.73 m-2,其中GFR传与GFR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0,P=0.025);GFR优与eGFR相关性(r=0.941, P<0.01)和一致性更好。结论Tonnesen公式低估了肾脏深度且存在局限性,利用CT图像测量肾脏深度,进行深度校正,可以提高Gates法测定GFR的准确性。对于移植肾、马蹄肾、异位肾及腹膜后包块等特殊情况,优化采集方案及后处理方法对于获得准确的GFR非常重要。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常见问题与优化对策。方法:观察本院 2018年 5 月至 2019年 8月期间接收的社区医院感染管理情况,分析问题原因类型与防控对策。结果:在缺乏领导重视 20.00%,医用垃圾不规范 15.38%,一次性医用品运用不规范 26.15%,医护人员行为不规范 18.46%,消毒剂配制与消毒设备运用不规范 10.77%,其他为 9.23%。结论:需要针对医院个体情况做好优化提升,防微杜渐,减少隐患危害。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检查流程在PET-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50例在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进行PET-CT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同时选择50例在2020年6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PET-CT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对照组根据常规检查流程进行检查,研究组则采用优化后的检查流程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时间、检查总耗时以及检查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候诊时间、检查总耗时和研究组比较,均显著更长,同时检查满意度评分和研究组比较显著更低,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进行PET-CT检查的患者,进一步优化检查流程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检查耗时,对患者检查满意度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静脉溶栓流程优化的效果。方法随机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病历库中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8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该院从事急性脑梗死急救工作时间≥2年的医生23名及护士28名作为医护对象。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所有患者均予以静脉溶栓常规流程,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所有患者均予以静脉溶栓优化流程。比较两组院内各环节耗时,并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医护人员对静脉溶栓优化流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入院至脑血管就诊中位数时间、入院至CT检查中位数时间、入院至开始溶栓中位数时间分别为7 min、20 min、58 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26、-9.539、-8.797,均P<0.05)。静脉溶栓流程优化后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分别为95.66%和100.00%,均高于优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2、6.720,均P<0.05)。结论基于静脉溶栓常规流程的优化流程,可以缩短院内各环节耗时,提高医护人员对流程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药学抗感染会诊效果的系统性评价。 方法 : 本次实验中,于我院各科室选择 127 例需要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实施临床药学抗感染会诊,并分析抗感染会诊的得出的药物使用方案使用率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 127 例患者中,共有 121 例患者采用了会诊药物方案,采用率( 95.27% ); 121 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达到治愈者 83 例,占比( 68.59% ),好转 33 例,占比( 27.27% ),无效 5 例,治疗有效率( 95.86% )。 结论 : 在对患者实施会诊药物方案后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