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阿帕替尼治疗,阿帕替尼剂量500mg/次,1次/日,对照组采用支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16.7%)和疾病控制率(70.0%)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3.3%)和疾病控制率(43.3%)(P<0.05),患者生存质量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生存质量(48.6±9.2)显著高于对照组(34.4±8.1)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OS延长(2.4月)和PFS延长时间(3.2月)显著长于对照组OS延长(1.2月)和PFS延长时间(1.5月)(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未见血液学毒性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症、腹泻、皮疹等,对症治疗或暂停给药后不良反应明显好转。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使用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选择既往化疗失败、疾病进展或复发转移入住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晚期胃癌患者,分别采用阿帕替尼加以紫杉类、伊立替康类和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另选择同期未接收阿帕替尼的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的治疗效果,并对不良反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71例,均可以评价疗效。其中39例仅接受化疗(对照组),32例为阿帕替尼加化疗(实验组)。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为15.4%,疾病控制率56.4%;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为50.0%,疾病控制率84.4%。治疗过程中可见蛋白尿、高血压、白细胞减少、贫血等不良反应,但多为0-Ⅱ度。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能够提高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可控。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铂类化疗无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吉非替尼治疗,剂量为250mg/d,持续服药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70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8.57%,临床疾病控制率70.00%;ⅢB期疗效优于Ⅳ期,但差异不显著(P>0.05);腺癌疗效明显优于鳞癌,差异明显(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和溃疡等,但未影响抗肿瘤治疗。结论对于化疗无法控制病情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首选吉非替尼,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安全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吉非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期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且放化疗治疗没有效果,患者口服吉非替尼进行治疗,每次250mg,1日一次,服用一个月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服药一个月后,有效10例(33.3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泻5例(16.67%),恶心2例(6.67%),皮疹3例(10.00%),皮肤干燥1例(3.33%)。结论采取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实施治疗的效果较好,引发的毒副反应较少,且患者大多数可耐受,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侵袭和转移所必需的过程,是控制肿瘤进展的重要环节。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过程涉及多条信号通路的高度调控,血管生成前信号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同源受体 (VEGF受体 2[VEGFR-2])在血管生成中起着中心作用,常在肿瘤中高表达。抑制 VEGF/VEGFR信号转导可以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 -2( VEGFR -2) 的酪氨酸激酶活性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本文将总结阿帕替尼在多种恶性肿瘤肿瘤中的相关临床试验,目前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期望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FOLFOX4化疗方案联合金属支架治疗中晚期胃癌幽门梗阻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近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收治的中晚期胃癌伴幽门梗阻患者86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FOLFOX4化疗联合鼻空肠营养管治疗,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联合自扩张金属支架治疗,在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对比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评估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情况。结果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通过RECIST评估的客观缓解率达到了41.86%,而研究中的对照组为37.21%,由于P>0.05,所以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胃出口梗阻评分(GOOSS)2分、3分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量表(FACT-G)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状况、功能状况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观察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55.81%,对照组分别为44.19%(Log-Rank c2=0.778, P>0.05)。结论 金属支架联合FOLFOX方案对中晚期胃癌幽门梗阻患者可更好的改善梗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及近期生存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病情发展至晚期阶段的乳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病情发展至晚期阶段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30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中30例患者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病情发展至晚期阶段的乳腺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进行治疗,可帮助改善相关生化指标,减少不良反应,使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3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化疗,替吉奥为2次/d,连续14天,剂量按照体表面积计算;阿帕替尼为500mg1次/日口服,21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1次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获得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例(占13.0%)、病情稳定13例(占56.5%)及疾病进展7例(30.4%),客观有效率13.0%(3/23),疾病控制率69.5%(16/2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5个月。出现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蛋白尿、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症。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一定效果,不良反应可以接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替米星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某院收治的76例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依替米星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显效的有46例,有效的有27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6%,治疗前,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水平分别为(73.1±12.4)mmHg、(58.2±6.6)mmHg、(82.4±7.3)%,治疗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水平分别为(91.1±7.2)mmHg、(43.6±5.5)mmHg、(94.6±9.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8.7±1.5)d,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不良反应方面,76例患者仅有2例出现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依替米星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相关指标变化,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解热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头孢哌酮,100mg/(kg?d),每日1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同时给予硫酸依替米星,300mg+0.9%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2组均以治疗5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62.50%,对照组为40.0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64%,对照组为82.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泻天数、大便培养转阴天数等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