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分段式疼痛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分段式疼痛护理干预。结果:分段式疼痛护理实施后,产妇术后NRS评分及PSQI评分明显较低,进一步促进了其产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结论:在剖宫产产妇中,分段式疼痛护理的应用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分段式疼痛护理 剖宫产 疼痛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微创内固定术与开放固定术治疗胸腰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胸腰脊柱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开放固定术治疗,实验组实施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指标均得到改善,但实验组治疗后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术在胸腰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开放固定术,能更好地促使患者各项指标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微创内固定术 开放式固定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 116例颈椎间盘置换结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病患者,指导临床医生对其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于我院就诊的 116例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颈椎间盘置换术,实验组在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颈前路融合手术。结果 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的各项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颈椎间盘置换结合颈前路融合手术在治疗颈椎病的患者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临床中应该大力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置换 颈前路融合手术 三节段颈椎病
  • 简介:摘要泌尿外科手术技能教学是泌尿外科住院医师专科培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泌尿外科手术进入微创外科时代,手术技能教学模式也需不断优化和改进。结合目前泌尿外科的专科手术特点,北京协和医院探索建立了泌尿外科手术技能培训体系,利用多媒体、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为泌尿外科住院医师提供更加可行而有效的手术技能培训。通过该体系对泌尿外科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将帮助他们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完成专科手术、处理临床问题能力的泌尿外科专科医师。

  • 标签: 泌尿外科 手术技能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F系统、Dick's钉内固定系统、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治疗胸腰脊柱骨折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胸腰脊柱骨折并截瘫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A、B、C分组。A组采用AF系统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Dick's钉内固定系统治疗,C组采用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治疗。结果治疗后C组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均高于A组、B组,Cobb角C组低于A组、B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对比,A组发生率20%,B组发生率20%、C组发生率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旋转复位内固定器用于胸腰脊柱骨折并截瘫的治疗效果优于AF系统、Dick's钉内固定系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AF系统 RF系统 Dick's钉内固定系统
  • 简介:目的预测峡库区湖北宜昌肺结核发病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峡库区湖北宜昌1997-2008年肺结核发病率,建立GM(1,1)模型,进行中长期预测研究。结果预测模型精度检验C=0.1773,P=1.0000,外推预测理想。预测结果显示,2009-2012年峡库区湖北宜昌肺结核年发病率分别为260.55/10万,317.41/10万,385.31/10万,466.18/10万。结论预测表明2009-2012年峡库区宜昌肺结核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提示应大力加强峡库区范围重点传染病监测,强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以控制、降低肺结核的发病风险。

  • 标签: 三峡库区 肺结核 GM(1 1)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116例颈椎间盘置换结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病患者,指导临床医生对其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就诊的116例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颈椎间盘置换术,实验组在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颈前路融合手术。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的各项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间盘置换结合颈前路融合手术在治疗颈椎病的患者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临床中应该大力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置换 颈前路融合手术 三节段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 116例颈椎间盘置换结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病患者,指导临床医生对其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于我院就诊的 116例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颈椎间盘置换术,实验组在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颈前路融合手术。结果 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的各项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颈椎间盘置换结合颈前路融合手术在治疗颈椎病的患者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临床中应该大力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置换 颈前路融合手术 三节段颈椎病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4月我院收治的 58例颈椎病患者,依照入院单双次序分为对照组( n=29)与观察组( n=29)。对照组行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的 JOA、 NDI以及 Nurick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JOA、 NDI以及 Nurick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 ]颈椎间盘置换;颈前路融合;颈椎病;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ree 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from May 2018 to April 2019, 58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three segm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29)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29).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JOA, NDI and Nurick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JOA, NDI and Nurick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three segments, which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综述在文献检索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伏灸和八锦功法的作用机理和特点,探讨其对亚健康人群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和作用,为推广该预防性干预方案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三伏灸 八段锦 亚健康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支气管血管CT维重建(3D-CTBA)在单孔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或肺亚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可靠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3D-CTBA辅助单孔VATS解剖性肺或肺亚切除术的肺结节患者207例。其中男78例、女129例,年龄27~93(57.4±11.7)岁,肺结节最大径0.2~4.3(1.1±0.6)cm。依据术前3D-CTBA影像解剖的定位和设计进行手术。观察指标:(1)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2)评价3D-CTBA无创定位肺结节的可靠性。结果(1)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R0切除,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31.4±59.7)min,术中出血量(92.6±76.6)mL。引流管留置时间(4.5±2.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12/207),其中持续肺漏气(>7 d)6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乳糜胸2例、迟发性胸腔积液2例。术后30 d无二次手术。患者均获随访2~34(16.1±7.3)个月,无肿瘤复发或死亡。(2)术中解剖观察与术前3D-CTBA对比,切除的肺结节所在肺或肺亚的血管、支气管及其分支均与影像所示的解剖结构匹配。所有靶区肺结节完整切除且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与影像定位相符。结论3D-CTBA用于单孔VATS解剖性肺或亚切除术的手术前定位精准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肺切除术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 解剖性肺亚段切除术 肺支气管血管CT三维重建
  • 简介:在正常情况下,除Ⅲ导联中ST可降低0.10mV以外,其他各导联中ST降低均不应大于0.05mV,超过此标准即为ST压低。临床上将其分为水平型、下斜型和下垂型等。以上表现均提示心肌缺血或者有其他器质性的损害。

  • 标签: ST段压低 机理 ST段降低 心肌缺血 Ⅲ导联 器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放置胸腔闭引流管治疗气胸(液气胸)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气胸(液气胸)患者360例,分改良组(经腋前线第肋间引流)208例,传统组(经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引流)152例,进行对照研究,评价引流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引流管堵塞或脱落情况,及随后可能的胸腔镜手术切口再利用等。结果两组病例均手术成功,引流满意。改良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管堵塞或脱落情况的发生例数改良组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采用腋前线第肋间改良胸腔闭引流,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术后疼痛更少,符合爱伤及美容观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子宫良性疾病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种不同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得出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损伤小,恢复快,干扰小,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腹部疤痕小,目前是子宫切除的最佳术

  • 标签: 腹式子宫切除术 阴式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切除术(LR)、开腹切除术(OR)与超声定位下的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细胞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5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71例患者纳入LR组,52例患者纳入OR组,29例患者纳入RFA组。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f检验;近期疗效、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组患者术后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LR组(76.1%)>OR组(73.1%)>RFA组(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比,OR组>LR组>RFA组(P<0.05);术后24 h及1周后VAS评分比较,OR组>LR组>RFA组(P<0.05);OR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5%)>LR组(29.6%)>RFA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比较,OR组(7.7%)<LR组(8.5%)<RFA组(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期早且肿瘤小的肝细胞癌患者分别采用LR术、OR术与RFA术治疗,患者近期疗效相当,但RFA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更高。但对于瘤体较大且靠近重要血管胆管的肝细胞癌患者,还需进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癌,肝细胞 腹腔镜 剖腹术 超声定位下的射频消融术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成人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时会被反复穿刺,为了减轻此种方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防止化疗药物给血管和周围组织带来的伤害,并使化疗过程仍可以顺利完成。方法回顾2015年1月到9月将向瓣膜picc导管插入外周静脉。并对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试验中使用向瓣膜picc导管126例,其中插管成功率高达98%。平均置管时间为285天。导管留置期间出现并发症的2例,经过各种处理均恢复,病人对picc治疗过程满意。结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且向瓣膜picc导管在患者身上的保留时间较长,可达1年左右,避免了化疗时反复穿刺的繁琐程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被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者受益,值得推广,但应注意留置期间的护理,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 标签: 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 化疗 护理 并发症 血液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次阶段式带教对神经外科实习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在神经外科实习的35名实习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带教;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的34名实习生为研究组,采取分层次阶段式带教。带教后比较出科考核成绩,并比较实习前后迷你临床演练测评量表(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评分及实习生对带教方法的认可度。采用SPSS 24.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研究组实习后的神经外科理论知识成绩[(90.15±4.47)分]、操作技能成绩[(91.12±3.68)分]、临床病例分析能力考核成绩[(87.32±5.41)分]均高于对照组[(85.26±5.19)分、(86.14±5.25)分、(80.94±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实习后Mini-CEX量表评分均高于实习前(P<0.001),研究组实习后均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实习生对带教方法能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牢固掌握知识能力、提高临床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采取分层次阶段式带教,可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考核能力与专业素养,并可提高其对带教方法的认可度。

  • 标签: 分层次阶段式带教 实习生 外科学 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