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臺灣"國家圖書館"藏清鈔本《建炎以來繫年要録》曾爲晚清藏書家周星詒收藏,通過鈐蓋於該本之上的藏書印、紙鋪印記等相關綫索,及與遼寧圖書館藏清乾隆四十一年孔繼涵鈔本進行文本比對後發現,臺灣"國家圖書館"藏清鈔本應係四庫館臣私鈔館書的産物,其鈔成時間應當早於孔繼涵鈔本,甚至極有可能就是館臣程晉芳的私鈔本。該本雖很有可能是《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目前所見最早的版本,但因其私鈔的性質,鈔寫倉促,該本存在大量)漏倒誤,甚至錯簡的現象,導致版本質量不佳。另外,該本雖少部分保留了《永樂大典》中《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的原貌,但絶大部分清人避忌和大部分遼金人名之處皆遭四庫館臣篡改和改譯。因此該本並不適合當作整理《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的底本,只可當做參校本。不過該本在現存眾多《建炎以來繫年要録》版本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是釐清版本系統與各版本源流的重要參照與綫索,其研究價值則不容忽視。
简介:战国秦国、秦代的家臣群体,是新贵族制和官僚制的产物,又带有王制向帝制时代过渡的鲜明印记。其中,卿爵给设“家啬夫”一职,其来源可追溯到商鞅变法时期对一定爵位者可接受门客和庶子的制度。战国末秦国拥有五大夫以上爵位者可有“家吏”。至秦代,这一给设资格已收缩至卿级以上爵位者。进入汉代以后,继续收缩到列侯以上。而简牍所见“吏舍人”、“新地吏舍人”等,反映了战国秦国和秦代舍人范围的广泛性。国家通过对主、舍关系立法加强管理,并通过推动舍人本身的吏职化以及鼓励举任等,将舍人吸纳到官吏体系中,同时对敌对贵族势力中的舍人进行严厉打击。随着官僚制度的完善,官方供备体系进一步完备,秩禄体制下的“吏舍人”群体逐渐趋于消失。
简介:中國傳統戲曲一向被分爲曲牌體和板腔體兩大類型,但蒲松齡的《禳妒咒》卻是一部俗曲體戲曲。作品有生、旦、浄、末、丑的脚色提示,有演員上下場提示和上下場詩,有代言體的唱詞和念白。更重要的是,作品中使用了不同于南北曲的俗曲曲牌,其連綴方式也與南北曲迥異。《禳妒咒》的産生,不僅説明當時俗曲體戲曲已經形成,而且昭示着這種音樂結構和文學體制有着悠久的傳承歷史。從金元諸宫調,到明代的弦索清唱、時尚小曲、寶卷和道情講唱,再到《禳妒咒》以及《太古傳宗》《納書楹曲譜》中的時劇、《綴白裘》中的雜劇、宫中的侉戲以及吹腔、四平調、弦索調、秧歌等,俗曲體戲曲的形成與發展脈絡依稀可見。俗曲體戲曲以《禳妒咒》爲正式形成的起點,其終點一直貫穿到當代。迄今我國南北方尚存的各種地方戲中,俗曲體戲曲占了較大分量。而《禳妒咒》,爲我們認識俗曲體戲曲的特點、形成歷史及戲劇史地位,提供了第一手可信的資料。
简介:2015年3月20日我国博物馆行业开始正式实行首个全国性法规——《博物馆条例》,将博物馆的三大目的做了序次调整,将"教育"提到了首位。无论一个博物馆藏品的价值如何,它们都是发挥博物馆作为教育机构职责的媒介,而串联一系列展品的展览,其本身亦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这一首要功能的最主要手段。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人更主动自愿地走进博物馆享受惠民成果,既收获知识,又享受快乐,目前已经成为文博界努力的方向。如何让博物馆成为观众心中的文化乐园,各地博物馆已采取诸多举措,其中,开展教育活动是一种卓有成效的途径。鸦片战争博物馆,是一座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是集文物收藏、保管、陈列展示和研究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其《鸦片战争》陈列展览自2016年12月8日正式向社会开放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专门为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打造的活动场所——"探索工坊"更是获得无数观众点赞。孩子们在"探索工坊"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欢乐,这里成了他们心中的文化乐园。
简介:中央政府、支援方和受援方是理解教育援藏的核心三角框架。借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本研究以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为例,考察了援藏教师和本地教师两类主要行动者的援藏动机/期待、意义构建和行动困境/挑战,以此牵引出利益相关者关系图,揭示了中央政策对于不同利益相关者行事方式的塑造。研究发现,援藏教师与本地教师的教育领域合作日渐增多,且有形成内地-西藏教育合作新生态之趋势。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政策效果明显,值得肯定。与此同时,政策实践过程中还有不少需要调整改进之处,如"援与被援"的二元话语给支援方与受援方的互动带来一定张力。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提出打破目前"援与被援"的二元话语,以期实现从援助到共建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