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曾子》是周汉古文献中属于儒家类的一部子书,作者曾参(公元前505年——前435年),字子舆,春秋鲁南武城人,为孔子弟子。他独闻一贯之道,得孔子薪火之传,故从事孔子之学者不可忽略曾子。然其书至宋时已不被人重视,晁公武云:'世之人莫不尊事《孟子》而知子思《中庸》者盖寡,知子思《中庸》者,虽寡而知,读《曾子》者殆未见其人也。'~①后来原书亡佚,流传至今的《曾子》有南宋汪晫的辑本,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四库全书》影印。关于此书的来源和真伪,宋濂《诸子辨》、胡应麟《四部正讹》、姚际恒《古今伪书考》都未曾论及,独《四库提要》云:'是宋时原有《曾子》行世,殆
简介:文字记载的文献,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主要依据。但在物质文化领域,文字记载则不够全面、具体和形象,给学术研究造成局限。直到20世纪中叶,以沈从文为代表的学者在继承传统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利用出土和传世文物中的形象史料,结合文献对文化史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形象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取得突出成绩。在考古学科快速发展,提供大量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形象史学的理论方法逐渐为学界认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出现的完全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象研究表述的中国通史,是形象史学创新理论的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工程的竣工还可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语言和国界的读者展示中国历史,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简介:明清更迭之际,整个社会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尤其对学人来说,在立身、为学等方面做何取向,更是关系到思想、学术、文化走向的大问题。大儒孙奇逢之孜孜于学问的探寻、道统的赓续、文化命脉的传衍,从而谱写出很不平凡、"别有天"的人生篇章,无疑是学人众多取向中的一类典型代表。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杨天放作词、尹晔谱曲的《夏峰歌》,则对孙奇逢的这一立身、为学旨趣,做了既通俗易懂又简洁凝练的展现。因此,通过考察《夏峰歌》的创作、流传情况,以及由此观照孙奇逢的立身为学旨趣,或可对深入探析他的人生风范,观察明清之际的士林风气、学术走向等,提供一个研究的视角和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