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癌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300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方法为手术前进行健康宣讲,向患者介绍相关病症医学常识、手术方式、术后注意事项,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防止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影响手术及术后恢复。实验组150例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方法为手术前,(1)成立护理小组,由资质较高的护士担任组长,其他护士为小组成员,在开始护理前进行交流、沟通,并对相关手术应激的措施进行了解2。(2)办理住院以后由护理小组的护士进行术前营养饮食干预,术前禁食,采用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3)合理使用导管,为了方便患者术后恢复,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尽量少的使用导管。手术后,(1)加强患者术后营养及饮食的护理,鼓励患者尽早的口服饮食,相关资料显示,尽早的口服饮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为患者安装阵痛装置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伤口做好阵痛工作(3)控制不良反应及应激反应,通过注射胰岛素、激素等药物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率3,加速患者恢复。(4)对患者身体体征等各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如出现紧急情况,及时通知主治医生。1.3疗效观察和评价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涉及到的300例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技术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治疗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的效果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62例老年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方式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手术,研究组行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每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行中医正骨手法并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6例,均于2022年05月-2024年01月期间入院治疗。依照双色球法平均分组,33例/组,对比组予以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中医正骨手法并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二组的Cobb角水平、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对比Cobb角水平、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治疗前二组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前者观察组低于对比组,后者观察组高于对比组(P<0.05)。对比骨水泥渗漏率,治疗后二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应用中医正骨手法并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能够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Cobb角水平,提高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腔镜微创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均开展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肺功能指标等进行评价对比。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耗时长于对照组,分钟通气量多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FVC与FEV1等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与肺叶切除术相比,采用肺段切除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术后分钟通气量,保障术后肺功能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月期间收治 10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手术治疗组( 50例)和药物治疗组( 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术前国际统一帕金森病评分标准( UPDR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治疗 1年、治疗 2年、治疗 3年和治疗 4年后 UPDRS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推广应用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室出血并铸型患者微创穿刺治疗早期使用大剂量尿激酶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共214例脑室出血并铸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所有患者均在微创穿刺治疗早期使用尿激酶,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血肿完全清除时间低于对照组,颅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出血并铸型患者微创穿刺治疗早期使用大剂量尿激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治疗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同时有利于缩短血肿的溶解时间,避免颅内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大剂量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慢性肾病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单盲法分成2组,贝那普利组完成观察35例,对照组完成观察32例,2组患者均给予激素或激素加环磷酰胺,或仅用潘生丁、保肾康等一般治疗。贝那普利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开始以10mg/d,1周后加至20mg/d,2周后加至30~40mg/d,分2次口服,疗程24周。结果贝那普利组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10例,部分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9例,部分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组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2.67±1.32)g,治疗后为(0.67±0.5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2.74±1.29)g,治疗后为(0.94±0.7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组与对照组血压、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病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研究评价溶栓药物瑞替普酶(r-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溶栓条件并同意接受该疗法的69例AMI患者作为溶栓组,用(r-PA)按10Mu-20Mu剂量治疗;将同样符合溶栓条件但因各种原因不愿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对照组(49例),比较两组的再灌注率、住院2周内病死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溶栓治疗组再灌注率(80.9%)显著高于对照组(20.4%),(P〈0.01)溶栓组3周病死率(7.8%)、心力衰竭(12%)、心源性休克(8%)和严重心律失常(12%)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35%、31%和31%),有统计学差异(P〈O.01)。溶栓组有一例脑出血,轻度出血发生率溶栓组(10.3%)高于对照组(8.3%)(P〈0.05)。结论溶栓剂(r-PA)溶栓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而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价格较廉,适合我国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年L1椎体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肌间隙入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L1椎体骨折中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肌间隙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结果:以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作为患者的手术观察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整体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且以术前、术后2周、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四个阶段进行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年L1椎体骨折患者治疗而言,为患者实施肌间隙入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所以能够在该类患者治疗过程中推广上述治疗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入路对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治疗可行性及意义,本文报导一例16岁急性髌骨脱位病例。采用微创入路,术后跟踪随访。结果:患者在疼痛,关节活动度,功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特别是在疼痛方面改善尤为明显。结论:微创入路作为一种成熟的外科手术对急性髌骨脱位患者治疗具有意义且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