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取循证护理(EBN)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此次的入组病例以60例AMI后心律失常为主,起始于2021.01时段,终止于2023.01时段,分组以双盲法实施,比对分两组。以30例/组为标准。甲组采取常规措施予以干预,乙组采取EBN措施予以干预。比对并发症水平及满意水平。结果:比对并发症水平,显示为乙组合计占比3.33%<甲组20.00%(P<0.05)。比对满意水平,显示为乙组合计占比96.67%<甲组80.00%(P<0.05)。结论:采取EBN措施对AMI后心律失常患者予以干预后,可对其各类型的并发症予以有效控制,也可提升其对本次措施的满意水平,可广泛借鉴和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期间,使用胺碘酮的效果。方法:20年至21年期间,我院收治了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通过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利多卡因治疗作为对照组,与采用胺碘酮治疗的实验组展开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具体疗效、不良反应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室早数量、TP-e间期等指标数值。结果: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方式更好,患者的各项机体指标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显著降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总体效果更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得以降低,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0 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 n=40 )与对照组( n=40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 7d 、治疗后 14d 及治疗后 21d 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0.00% VS 7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7d 、治疗后 14d 及治疗后 21d 的 NIHSS 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大力推广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每晚1次,口服,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1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14d。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HI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治疗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出现短暂性面红情况,减慢静滴速度后消失。两组肝功及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其起发病不同时间段使用阿加曲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急诊科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起发病在4.5~48小时(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阿加曲班组,并将阿加曲班组患者根据起发病时间段分为A组(4.5~24小时,n=35)和B组(24~48小时,n=15)。对照组实行口服阿司匹林等常规用药,阿加曲班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抗凝,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均有较好效果,MESSS评分在治疗第7天和第14天均低于治疗前(P<0.01);阿加曲班组治疗第7天及第14天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44,0.000);对照组mRS评分的减低程度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2.阿加曲班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86%vs48%,P<0.01)。3.在阿加曲班组中,A、B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重大出血等重大不良事件。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部分起发病在4.5~4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简介:【摘要】 目的:深入探讨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和有关预防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来本院收入治疗的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69例患者定为观察组,另外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45例患者定为对照组。然后分析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现象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体重以及性别等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吸烟、饮酒以及房颤等因素上无明显差异(P>0.05)。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以α=0.05水平为界限,糖尿病、受教育年限、颈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以及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浓度等五项指标的标准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意义。结论:糖尿病、受教育年限、颈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以及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浓度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可以从健康教育、饮食习惯以及康复锻炼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以预防疾病。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 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 2018年 1 月 --2019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9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 分为对照 组和干预组各 48 例。 96 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全部采取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下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通过问卷调查评分的形式,对比两组患者经 不同护理后 的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但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满意度高,患者整体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特点。方法60例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亚低温条件下手术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前水肿体积为(91.46±7.47)cm~3、颅内压为(26.3±7.5)mmHg(1mmHg=0.133kPa),治疗后水肿体积为(72.16±6.42)cm~3、颅内压为(19.4±3.2)mmHg;对照组治疗前水肿体积为(91.07±7.95)cm~3,颅内压为(25.9±5.3)mmHg,治疗后水肿体积为(88.92±8.23)cm~3、颅内压为(24.3±2.6)mmHg;治疗后研究组水肿体积和颅内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亚低温条件下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水肿体积以及颅内压等指标,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13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是我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将13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运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进行护理后,试验组患者在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6-2019 年 6 月收治的 90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配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 45 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强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 FAM 评分 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 FAM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 FAM 评分均得到改善,但干预组 FAM 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强化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满意度较高,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