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吸烟不仅会危害机体健康,还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任何有组织生物体体只要存在生命迹象则必须要进行呼吸,呼出体内二氧化碳,吸入空气中氧气,从而促进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经常吸烟机体会被烟雾污染,从而引起较多疾病,比如:肺气肿、气管炎等。中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时期,烟草烟雾对机体危害更加严重,并且烟草中尼古丁具有较强致瘾性,会导致中小学生吸烟成瘾,难以戒烟,对今后生活、工作、学习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 标签: 烟草 流行状况 控烟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的势态下,微信应运而生。作为一款新型社交软件,微信受到人们的青睐,实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大学生,更是将微信视为日常交流和沟通的主要工具。基于微信具有的价值以及在大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如果将其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亲和力,更易于大学生学习和接受,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对此,本文分析了以微信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路径。

  • 标签: 微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亲和力 提升路径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医学科学飞速发展,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这种发展及转变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与维权意识不断提升,他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社会对医生的执业能力及医疗的疗效都提出了更高的企盼和要求[1]。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临床医生的培养体制也发生了改变,已经从数量上向质量上转变,怎么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适应人民新的就医需求是所有医学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和改革重点。我院是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根据实际需求,在中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加深和强调“执业能力”、“医患沟通”、“医学人文”、“医德医风”等多方面的培养,尽早树立学生“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理念,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医临床医生,为在今后的执业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医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患矛盾的发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上所有需要培养的医学能力中,“执业能力”的培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培养要素,医生如果缺乏“执业能力”,那是不可能在临床工作的。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执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环节,我们在对中医学生进行“执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研究,收效甚好。

  • 标签: [] 中医生执业能力 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改革与实践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双环醇+异福片对学生结核潜伏感染预防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潜伏结核感染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分为两组:甲组(27例,异福片治疗)、乙组(27例,前者基础上联合双环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且乙组患者ALT、AST水平低于甲组(P<0.05);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在学生结核潜伏感染中应用双环醇联合异福片治疗,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治疗效果,一定程度减轻对患者的肝脏损伤,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学生 结核 潜伏感染 预防治疗 双环醇 异福片
  • 简介:摘要目的以河南省郑州大学为例研究探讨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改善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郑州大学13级学生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体质测试数据各1000份。通过查找文献、数据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13级学生2013年至2015年体质检测指标(形态指标、耐力、心肺功能、肢体力量)的变化;通过问卷调查寻找造成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原因。结果通过数据比较13级学生2013年中形态指标肥胖率为13.20%,耐力及格率为90.90%,心肺功能及格率为80.00%,肢体力量及格率为92.60%。2014年中形态指标肥胖率为18.70%,耐力及格率为89.10%,心肺功能及格率为70.50%,肢体力量及格率为90.50%。2015年中形态指标肥胖率为20.40%,耐力及格率为87.20%,心肺功能及格率为67.50%,肢体力量及格率为87.30%。肥胖率逐年增长而耐力、心肺功能及肢体力量的及格率逐年下降。结论根据此次调查可知大学生健康状况逐年下降,肥胖率逐年增长而耐力、心肺功能及肢体力量的及格率逐年下降。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家庭、个人、社会和学校。为改变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需推进高校改革体育课程及教学模式,健全体质健康检测的工作机制。同时需在校园传承体育文化建设,增加投入体育设施比例,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 标签: 改善策略 大学生 现状 河南省 体质健康 郑州大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管理策略联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对于ICU护理学生带教的积极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50名ICU护理学生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名选用常规带教,研究组25名接受集束化管理策略联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对两组实习生的学习兴趣、统筹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临床实践能力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的学习兴趣、统筹能力、应变能力以及临床实践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集束化管理策略联合临床路径(CP)教学模式 ICU护理学生 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上海市宝山区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 2017年 6至 2017年 8月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 3所学校的 45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裸眼视力、裂隙灯、自动验光、检影验光检查,并记录结果。利用微信小程序(金数据)在线问卷调查家长,得到屈光不正特别是近视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验光检查的受检者共 454人,验光后发现,近视总患病率为 48.9%,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每日读写时间、每日户外运动时间、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不同的小学生近视检出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 结论 上海市宝山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增加近视呈明显上升趋势。较少的户外运动和过多的近距离用眼可能是近视的成因。

  • 标签: 屈光不正,近视,问卷调查,影响因素,学龄儿童
  • 简介:将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引入到留学生教育中来。使得中医药大学留学生教育工作能够更好、更快地开展起来,为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进程添砖加瓦。

  • 标签: 导师制 留学生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医学人才,良好的医事法律素质是前提,也是依法治国和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医学生的医事法律素质不仅直接体现着医学院校医事法律教学工作的效果,也和其未来的职业息息相关,能够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在执业过程中各方关系,间接体现出医学生未来依法行医及处理医患矛盾的能力。

  • 标签: 医学生 医事法律素质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21年~2023年荣县地区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结果和学生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2021年~2023年荣县42923名入学新生进行结核病筛查,对筛查结果以及学生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21年~2023年共有42923名入学新生参与结核病筛查,其中2021年共筛查17088名,2022年共筛查12290名,2023年共筛查13545名。其中可疑人数2例,TST强阳人数539名,强阳性率1.26%,复查人数541例,复查率100.00%,在这三年间有学生发生肺结核病20例,其中在本地学校学生有17例结核病,TST强阳性与有密接史的学生共有12例。结论:2021年~2023年荣县学生结核病的发生情况还在可控范围内,不过呈现为一定的上升趋势,需要更加重视新生入学体检以及结核病的筛查工作,尽可能降低校园结核病的发生风险,避免校园疫情的发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证。

  • 标签: 结核病 结核菌素试验 新生入学体检
  • 简介:目的了解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是否存在差异,为高校职业规划课程的开展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对某医学院校公共卫生学院75名预防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利用spss18.0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情况做了卡方检验。结果应届毕业生期望工资与实际工资显著性差异(P<0.05),整体对预防专业的满意度一般,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对当前工作满意程度一般。对2018-2019届应届毕业生就业期望做差异性分析,实际月收入与期望月收入差异显著(P<0.05),实际工作单位与期望工作单位差异显著(P<0.05),实际就业地与期望就业地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实际存在差异,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偏高。

  • 标签: 预防医学专业 就业期望 实际就业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奉城镇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分析引起超重和肥胖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该地区学生肥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15年学校健康体检数据,对奉城镇7所中小学校共计4422名学生利用体重指数(BMI)筛查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并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生超重检出率为10.96%,肥胖的检出率为5.81%;女生超重检出率为8.03%,肥胖的检出率为4.09%。肥胖家族史及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是肥胖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上海市奉城镇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相对较低,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相比女生高;进食速度快及喜吃肉类、油炸食品、碳酸饮料、夜间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是超重、肥胖的可能危险因素。

  • 标签: 学生 超重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中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病学数据,探讨相关干预方法。方法:将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我区中小学生名纳入研究范围,对所有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收集其中3641名学生的检查结果,了解学生基础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近视率影响因素。结果:我区中小学生3641名中总近视率为50.67%(1845/3641),其中小学生占比为17.13%(316/1845),中学生占比为28.13%(519/1845),高中生占比为54.74%(1010/1845)。另外,1845名近视学生中,父母至少一方存在近视的有751名(38.75%),每周电子设备使用时间>5h的613名(33.22%),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5h的有912名(49.43%),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后,父母至少一方存在近视、每周电子设备使用时间、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5h与近视发生率呈正比,P

  • 标签: 中小学生 近视流行病学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中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病学数据,探讨相关干预方法。方法:将2021年6月到2022年6月期间我区中小学生名纳入研究范围,对所有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收集其中3641名学生的检查结果,了解学生基础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近视率影响因素。结果:我区中小学生3641名中总近视率为50.67%(1845/3641),其中小学生占比为17.13%(316/1845),中学生占比为28.13%(519/1845),高中生占比为54.74%(1010/1845)。另外,1845名近视学生中,父母至少一方存在近视的有751名(38.75%),每周电子设备使用时间>5h的613名(33.22%),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5h的有912名(49.43%),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后,父母至少一方存在近视、每周电子设备使用时间、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5h与近视发生率呈正比,P

  • 标签: 中小学生 近视流行病学 干预
  • 简介:跨入新世纪,世界新科技浪潮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正式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知识传播的强大引擎。在这大好形势的影响下,由德中医学会施悟理博士推荐与国际华夏医药学会合作,开展国际间人才培养的交流。从德国选送在校高年级医学生10名,于2006年8月赴中国天津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国际学院进行为期4-6周的学习。

  • 标签: 国际华夏医药学会 中国天津医科大学 高年级医学生 人才培养 学习 德国
  • 简介:传统的临床药学教学以课堂为授课地点,并以老师向学生的单向教育以及正面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容易与学生有效沟通。本文介绍的“应用正反面录像教材”的互动式临床药学教学方法,实行问题式、讨论式教学,以感冒的药物治疗为例,以药店为场景,用教学录像模拟药师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错误,让学生观看后指出其中错误,再由老师做出相应点评,最后观看规范的药学服务教学录像。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提高其处理实际药学服务问题的能力。

  • 标签: 教学方法 临床药学 感冒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传染科临床实践中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方法通过带教老师示范与患者如何沟通,设定6个不同的对话模式,对患者进行渐进性的了解,来教会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方式。结果通过这种渐进性对话模式,进行边问问题边学,即时反馈、重复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结论可使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熟练掌握与患者语言沟通的能力,对话内容比较有条理、有层次,能够将临床诊断及治疗信息及时反馈给患者,使患者产生较好的依从性。被带教的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的自我评价均认为自己与患者语言沟通的能力较以往明显改善。

  • 标签: 〔〕临床实践 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 语言沟通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娄底城区中小学生在既往1年内的近距离工作、戴镜习惯,结合该患者一年的屈光度变化资料,研究中小学生近视眼患者的戴镜习惯与其近视眼进展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已有一年前屈光度资料的单纯性低度近视眼青少年。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在既往一年内的近距离工作、戴镜习惯资料,并作散瞳后主观验光检查。将调查对象的戴镜习惯根据其远点(Far Point,FP)及各项活动的用眼距离(D)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DRFP时戴眼镜;4)D>FP时不戴眼镜,分别计算每个调查对象在这四种戴镜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并结合其他影响因素做与近视进展的多重回归(线性模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调查对象253人,平均年龄为13.04--+1.79岁,初始屈光度为一1.97-+0.56D(等效球镜度,SER),平均屈光度进展为一O.68±0.41D (SER)。调查对象发病越早,屈光度进展越大,各发病年龄组间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8.868,P=O.000);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时的年龄越大,屈光度进展越小,各年龄组之间的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17.929,P=O.000)。总体调查对象的屈光度进展与近距离工作的时长、用眼距离和户外活动时间无明显相关。≤12岁组调查对象的近距离活动时长与屈光度进展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r=O.216,P=O.05)。校正年龄、性别、发病年龄、近视眼家族史、成绩等因素后,以上四种戴镜情况的时长与屈光度进展的回归系数分别为一0.004 (P=O.11)、0.001(P=O.49)、0.004(P=O.05)和一0.002(P=O.42)。

  • 标签:   近视眼 近视进展 近距离工作 戴眼镜 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