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性.62岁。发作心悸、气促已多年。查体: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拙。临床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心电图示: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f波;R—R间距不规则;QRS波宽窄不一。宽QRS波可见明显预激波;V1及V3导联可见手风琴样改变;心室率平均约160次/分。心电图诊断: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终止后。心电图多次记录均未出现预激波。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预激综合征 潜在性 宽QRS波 手风琴样改变 心电图示
  • 简介: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MT)改变,及其与各种危险因素关系.方法5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其血糖水平分为糖耐量减低(MS-IGT)组27例和2型糖尿病(MS-DM)组24例;另选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超声检查,测定CAMT,并做血脂、血糖等检查.结果代谢综合征组CAMT高于对照组(P<0.01).CAMT与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2h胰岛素(2hINS)、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年龄、SBP、DBP、BMI、FPG、2hPG、2hINS、TC、LDL-C与CAMT关系较为密切.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CAMT能在早期反映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对动脉粥样硬化促进作用.

  • 标签: 代谢综合征X 颈动脉 血管内膜 高血脂症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冠脉CT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与冠脉CTA检查结果相比较,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查不同狭窄程度患者血清hsCRP水平。结果采用CAG、冠脉CTA均检出320支血管,其中冠脉CTA检出无狭窄68支、轻度狭窄152支、中度狭窄68支、重度狭窄32支,CAG检出无狭窄74支、轻度狭窄160支、中度狭窄59支、重度狭窄27支,冠脉CTA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狭窄血管252支、其检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狭窄率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软斑块215个(85.32%)与CAG检出206个(81.75%)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及以上冠脉血管病变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冠脉CTA诊断ACS患者诊断结果与CAG结果高度一致,但具有无创优点,同时联合hsCRP进行判断具有更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血脂康),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89±0.25)mg/L,较对照组(4.34±0.76)mg/L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能明显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阿托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复张容积及氧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20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测定呼气末正压为5、10、15cmH2O时肺复胀容积,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以及肺机械力学变化。结果随着呼气末正压水平增加,肺复张容积明显增加呈正相关(P<0.05);动脉氧合指数随着PEEP增加而增加,且变化与肺复张容积呈正相关(P<0.05);不同PEEP条件下,患者肺静脉顺应性无变化(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PEEP水平越高,肺复张容积越大,有效改善了患者氧合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肺顺应性,是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呼气末正压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容积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eomnarysyndrome,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faetor-kappaB,NF-κB)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见。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4例ACS,42例稳定型冠心病(Sc皿)患者及36例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分析NF-κB活性与sICAM-1浓度相关性。结果ASC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0.01),而且ACS血NF-κB活性与sICAM-1水平显著正相关。但SCHD组NF-κB活性和sI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出活性明显升高,NF-κB是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标志.并可能通过上调sICAM-1表达而促发ACS。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核因子-ΚB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 简介:目的研究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FMD)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期间诊断为心脏X综合征患者30例(心脏X综合征组),另选取与心脏X综合征患者同期住院其他疾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FMD,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①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4±6.25)μmol/L比(9.78±4.3)μmol/L,P<0.05];②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5.21±3.19)%比(10.99±4.06)%,P<0.01];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之间存在负相关(r=-0.782,P<0.01).结论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FMD)受损,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FMD呈负相关,表明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损害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功能.

  • 标签: 心脏X综合征 内皮 血管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 简介:目的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并总结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老年慢阻肺患者共3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跟踪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并采用HAD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患者肺功能指标得到改善,观察组评分更优(P〈0.05);HAD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更加显著;观察组患者护理效率为93.3%(14/15),对照组为66.7%(10/15),观察组护理效率较高(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进肺功能康复。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慢阻肺
  • 简介:摘要肿瘤继发副肿瘤综合征为癌肿远隔效应,是癌肿对患者机体远处组织、脏器非转移性损害统称。医学上将神经或肌肉系统受其影响所引起一组临床症状群称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鉴于癌肿远隔效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系统不同部位,以及受累先后不一、症状单一或叠加等诸因素,副肿瘤综合征(PNS)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分类也难以精确。2016年4月,我院收治1例中上腹肿瘤继发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本文将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旨在加深临床上对该病认识和护理方面的思考。

  • 标签: 腹肿瘤 神经系统 副肿瘤综合征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京必舒新(辛伐他汀)20mg治疗8周后血浆瘦索(LP)、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变化,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方法:对住院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AMI)30例患者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0例患者组,每组按随机单盲均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京必舒新治疗组:接受京必舒新20mg治疗8周.并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瘦素LP、ET、CRP变化。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1)京必舒新治疗前AMI组患者血浆LP、E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UAP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京必舒新20mg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LP、ET、CRP、TC、LDL-C水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浆LP、ET、CRP、TC、LDL,C水平无显著降低(P〉0.05);(3)直线相关分析表明ACS患者血浆瘦索含量与ET、CRP含量呈正相关(r=0.785,P〈0.01;r=0.798,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LP、ET、CRP水平显著升高,辛伐他汀20mg治疗8周后可明显降低,且可降低血脂TC及LDL-L水平,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降血脂药 辛伐他汀 瘦素 C-反应蛋白 内皮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49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血浆β2-MG浓度检测,以四分位法分为第1组(n=120)、第2组(n=154)、第3组(n=132)、第4组(n=90)。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包括Gensini积分、病变血管支数及3支冠脉病变比例,分析β2-MG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指标之间关系。结果4组Gensini积分、病变血管支数及3支冠脉病变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四组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β2-MG浓度与Gensini积分、病变血管支数及3支冠脉病变比例呈正相关(r=0.602、0.612、0.683,均P〈0.05)。在校正各项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2-MG是Gensini积分、病变血管支数及3支冠脉病变比例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β2-MG浓度是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浆β2-MG浓度升高,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逐渐加重。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Β2微球蛋白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PCI术前后血清溶血磷脂酸(LPA)水平,探讨PCI术对LPA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ACS患者80例,包括AMI患者30例、UAP患者50例.80例患者中30例拒绝PCI,要求单行药物治疗,另外50例同意并行急诊PCI术,所有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死亡.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成人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约5ml,采用氯仿、甲醇等抽提全部磷脂成分,用ELISA法测定血清LPA浓度.结果①ACS患者血清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②PCI术后LPA水平首先短暂升高,其后缓慢下降(P〈0.05);ACS患者药物治疗后血清LPA水平逐渐下降;③ACS患者PCI术后较药物治疗组相同时间内血清LPA下降明显(P〈0.05).结论ACS患者PCI术后较单纯药物治疗后相同时间内血清LPA水平下降明显,提示LPA水平下降可能在PCI改善ACS患者预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溶血磷脂酸 血管形成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将接受抗栓治疗16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CHA2DS2-VASc评分给予相应抗栓治疗,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并通过随访调查形式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抗栓依从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66例患者出院后6个月抗栓治疗依从性良好者85例(51.20%),其受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及家属认知度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6例患者出院后12个月抗栓治疗依从性良好者61例(36.75%),其影响因素可能与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是否参加过培训及家属认知度有关,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院外抗栓治疗依从性低下,其可能影响因素有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疾病相关培训及家属认知度。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及应用药物认知度能够增加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房颤动 抗栓治疗 依从性
  • 简介:目的研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在X综合征患者发病中意义.方法对18例X综合征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高分辨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肱动脉基础、反应性充血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舒张末期内径变化,并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1)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明显扩张,但两组无显著差异;(2)X综合征组较对照组ET水平显著升高,NO水平显著降低;(3)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与血浆E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X综合征患者存在血管内分泌功能紊乱、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后者与内皮源性松弛因子减少有关.

  • 标签: X综合征 血管内分泌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发病机理 劳力型心绞痛
  • 简介:患者男性,60岁,主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月余,加重伴大汗1h"入院。患者缘于1月前工作时突然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发作时伴大汗及肩背部放散痛,持续时间约30min,由急救120送当地医院救治,心电图Ⅰ、aVL,V1~V3导联ST段压低0.5mV,肌红蛋白120ng/ml(正常值范围:0~107ng/ml),肌钙蛋白0.8ng/ml(正常值范围:0~0.4ng/ml),CK-MB3ng/ml(正常值范围:0~4.3ng/ml),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前降支 心肌桥 正常值范围 导联ST段压低 发作性胸闷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伴随心血管疾病临床关系,分析临床漏诊和治疗不规范原因,以引起临床重视。方法69例以心血管病住院患者进行睡眠呼吸检测,确诊为OSAHS,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病人分为轻、中、重度3组。对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和接受规范治疗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69例OSAHS患者,合并2种疾病54例(78.26%),合并3种疾病36例(58.17%)。合并2种疾病3组间比较,随着OSAHS加重合并2种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P<0.01)。在合并3种疾病组中,重度组明显增多,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各组患者对OSAHS知晓率为4.35%,治疗率为2.99%。结论OSAHS常同时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随着OSAHS程度加重合并疾病种类增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目前多数患者缺乏对该病认识,临床漏诊率高,治疗率低。应重视对该病危害性宣传,积极推广OSAHS规范治疗。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阻塞性 呼吸暂停低通气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Willebrandfactorcleavingprotease,vWF-cp)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分别于急性期(入院后即刻)和恢复期(4周)采血.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各17例,入院次日空腹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vWF活性水平,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vWF-cp活性水平.结果①血浆vWF活性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10%±25%、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期131%±25%,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84%±19%和对照组72%±13%(P<0.01);亦高于恢复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恢复期为77%±9%,急性心肌梗死组恢复期76%±11%)(P<0.01);②急性期血浆vWF-cp活性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53%±12%、急性心肌梗死组46%±12%,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77%±10%和对照组81%±17%(P<0.01);亦低于该组恢复期(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恢复期分别为80%±7%和81%±7%,P<0.01);③恢复期各项指标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vWF水平升高、vWF-cp活性降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 简介:目的观察芪参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心室重构、血浆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C反应蛋白(C-responseprotein,CRP)水平影响。方法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治疗组(n=6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systolicdiameter,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ven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同时测定BNP、CRP浓度和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等指标。结果与治疗组治疗前相比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LVEF升高(P〈0.01)而LVESd和LVEDd缩小(P〈0.05);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降低(P〈0.01)、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1);同时BNP、CRP浓度降低(P〈0.01)。结论芪参胶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改善ACS患者左室重构,降低血脂和炎症反应,同时对改善心功能有辅助作用。

  • 标签: 芪参胶囊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室重构 脑钠肽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