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产科护理中心实施产后母乳喂养指导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对产科护理中心的产后母乳喂养指导进行评估。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产科护理中心在产后母乳喂养指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医护人员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其次,指导流程不够规范,沟通方式有待改进;最后,资源配备不足,如专业培训、宣传资料等。结论:产科护理中心在产后母乳喂养指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为了提高母乳喂养指导的效果,建议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规范指导流程,改进沟通方式,并增加资源配备。
简介:【摘要】:目的:对间质性肺病患者的疾病感知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相关影响因素做分析。方法:选择间质性肺病患者,于2023年2月起始,直至2024年2月,入选70例,运用横断面调查法,使用BIPQ量表、CD-RISC量表以及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疾病感知现状,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70例间质性肺病患者的BIPQ评分为(56.85±3.57)分,CD-RISC量表评分为(56.32±5.58)分。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与疾病感知呈现负相关,r=-0.441,P<0.001。单因素分析中病程、心理弹性水平、呼吸困难程度均与间质性肺病患者的疾病感知水平有关。结论:间质性肺病患者的疾病感知水平较高,呼吸困难程度、心理弹性水平等均与患者疾病感知水平提升有关,临床应针对性加强心理弹性干预、康复护理、延续性护理等,以改善患者疾病感知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造口病患在新冠疫情下居家护理状态与策略。方法:应用我院自制的统计表对新冠疫情期间进行居家护理的肠造口病患60例进行统计,具体统计方式以,详细记录统计表信息,以电话回访的形式了解病患病情现状。结果:经详细统计后得出,疫情期间病患居家护理时发生紧急状况30例,占比(50.00%);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者26例,占比(43.33%);居家护理期间缺少必要护理用品者30例,占比(50.00%);居家护理期间洗手不用洗手液者38例,占比(63.33%);居家护理期间对自身造口待更换存在问题者18例,占比(30.00%) 隔离期间病患对于运动与睡眠质量影响共计24例,占比(40.00%)。结论:肠造口病患因疫情期间在居家进行造口护理与日常生活的等方面存在一定影响,且病患自我防治意识认知度不高,需要主要以此方面进行提升。
简介:目的探讨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管理者采取减轻新护士转型冲击水平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thetransitionshockofnewlygraduatednursesscale,TSNGNS)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SQ),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对北京市某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入职1年内的新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新护士角色转型冲击现状及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新护士转型冲击得分为(2.80±0.46)分,呈中等水平。新护士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国内常模。新护士转型冲击总分及各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均P<0.05),与积极应对方式无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新护士转型冲击处于中等水平,临床护理管理者应引导新护士积极采用应对方式应对各种困境。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急诊科护士感染性职业暴露后预防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改进措施,以提高急诊科护士感染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水平。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陕西省西安市7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再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急诊科261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微信群发放调查研究告知书、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急诊科护士感染性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问卷及护理组织氛围量表链接,进行调查。结果261名急诊科护士中,有37名(14.18%)护士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急诊科护士护理组织气氛感知量表总得分为(3.42±0.46)分,急诊科护士感染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水平与护理组织气氛感知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559,P<0.01);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医院是否有完善的职业暴露后处理与管理流程、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是否定期对护士进行相关培训、科室是否定期进行职业暴露分析、护士护理组织气氛感知是影响急诊科护士感染性职业暴露后预防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急诊科护士感染性职业暴露发生较高,且暴露后预防现状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改善。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并定期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相关培训,从而提高其感染性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Preexisting Pressure Ulcer,PPI)病人损伤结局现状特点及其转归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来提升对PPI的相关预防及处理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入院并有PPI的8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例和PPI相关资料,进行转归影响因素分析。结果:82例病人共计带入138处PPI,其中1期35处、2期41处、3期46处、4期15处、不可分期1处;骶尾部50处、髋部42处、臀部18处以上3个部位累计占比80%以上。单因素分析显示,好转组以1期、2期和3期为主,无好转组以3期及以上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raden评分高、入院后白蛋白高、住院时间长是压力性损伤好转的保护性因素(P<0.05~P<0.01)。结论: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具有复杂性和多发性,Braden评分、入院后白蛋白、住院时间是其转归结局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管理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为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随机选取某社区内卫生服务中心居民 600名,年龄 31~84岁,男性 243名,女性 357名。调查前向社区居民讲解填写问卷注意事项与方法,现场发放问卷,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对于本次调查人员行规范化培训,并统一调查的标准,调查小组成员对问卷当场查验,不合格问卷直接排除。问卷内容包含社区居民一般状况、利用社区健康管理情况。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 526份,回收有效率为 87.67%。依据社区居民不同患病情况分为单一糖尿病组、单一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和非高血压或糖尿病组。结果 单一糖尿病组、单一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及非高血压或糖尿病组在年龄、最近卫生服务机构、自测血压与血糖状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单一糖尿病组、单一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及非高血压或糖尿病组在询问 /测量血糖与血压、生活指导、建立健康档案、体格检查、用药指导、是否知晓社区健康管理及是否接受社区健康管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病状况、性别、最近卫生服务机构、自测血压与血糖情况及年龄对社区居民行健康管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对社区健康管理的知晓与接受度仍较低,影响社区居民接受健康管理影响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合理措施以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预检分诊在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制定相应不足补充对策后的效果研究。方法 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我院门诊预检分诊工作的护理人员中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4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检分诊流程,研究组在常规预检分诊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预检分诊。结果 管理前两组预检分诊质量管理水平(卫生管理、细节化管理、安全管理)对比无差异(P>0.05);改善后两组预检分诊质量管理水平对比有差异(P<0.05),患者对分诊服务态度、疾病询问技巧、尊重照顾患者、分诊理解程度、操作熟练程度、温馨提示内功等方面满意评分较高。结论 对预检分诊现状进行质量改进对门诊质量管理有作用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江西省某市驻市、市直及县(市、区)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现状,为规范集中管理,达同质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及现场实地调研的方法,对16家医院集中消毒供应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16家医院复用器械均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60.82%,高级职称占比只有9.28%,所有灭菌员均取得压力容器操作证,做到持证上岗,75%医疗机构配置了清洗消毒设备,所有医院均配置了压力蒸汽灭菌设备,68.75%以上医院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能在3小时内培养出结果,87.50%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生物监测能在1小时内培养出结果,37.50%的医院配置了信息追溯系统,专科重点监测指标设置及数据收集方法不统一,尚无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护理部的护士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6名护士开展项目研究,根据双盲法将上述护士分为一般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和控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模式)。对两组护士在风险控制和各类风险事件处理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对于一般组中的护士,患者对控制组护士护理质量的评价更高,控制组护士在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数量较少,在对两组护士的考核中发现控制组护士包括风险意识在内的评分均高于一般组护士(P<0.05)。结论:研究发现医院人流量较大,患者数量较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个人因素以及医院因素容易导致跌倒等风险事件的发生。通过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升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控制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保障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