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和研究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等量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55)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55)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室感染情况。结果: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的防控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临床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感染几率。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相关护理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 眼科手术的感染风险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方法: 对在本院收治的 2000 例眼科手术患者发生感染问题的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分析 眼科手术室手术中的感染风险,提出感染问题的预防措施。 结果: 调查显示, 1500 例行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中 1 例发生感染, 300 例行玻璃体切除术无感染情况, 100 例行视网膜脱离修复术的患者无感染情况, 20 例行斜视矫正术的患者均无感染情况, 26 例行眼外伤手术的患者中 4 例发生感染, 56 例行其他眼科手术的患者中 2 例发生感染。总感染发生率为 0.35% 。 结论: 要确保眼科手术的安全,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与感染控制措施是根本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 眼科手术的感染风险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方法: 对在本院收治的 2000 例眼科手术患者发生感染问题的情况予以回顾性分析,分析 眼科手术室手术中的感染风险,提出感染问题的预防措施。 结果: 调查显示, 1500 例行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中 1 例发生感染, 300 例行玻璃体切除术无感染情况, 100 例行视网膜脱离修复术的患者无感染情况, 20 例行斜视矫正术的患者均无感染情况, 26 例行眼外伤手术的患者中 4 例发生感染, 56 例行其他眼科手术的患者中 2 例发生感染。总感染发生率为 0.35% 。 结论: 要确保眼科手术的安全,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与感染控制措施是根本 。
简介:摘要:有创机械通气是ICU内呼吸衰竭和呼吸停止患者有效的救治措施。过早的实施撤机,有需要再次插管的可能,而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会带来诸多并发症。因此,规范化撤机操作对机械通气患者后续生存质量的影响意义重大,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也尤为关键。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自桡动脉测压管分段取血与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寻求自桡动脉测压管取血的最佳方法,在避免直接自动脉取血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减少血液丢失.方法26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桡动脉测压管弃去2.7ml的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取3份血样,每份1ml,依次为A、B、C组,为实验组.同时,自股动脉取1ml血样,为D组,做对照组.观察指标为血气分析的10项测定值.结果(1)A组与D组比较,PO2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Ca2+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B组与D组比较,血Ca2+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3)C组与D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抽弃4.7ml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留取血样与直接穿刺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的10项指标相同,如不需监测血Ca2+值,抽弃3.7ml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即可.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质控科数据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系统,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通过系统的构建和优化,我们期望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保障患者安全。方法:1. 数据收集:从质控科数据库中提取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数据,包括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涉及人员等信息。2.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挖掘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为后续的预警和干预提供依据。3. 系统开发: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设计并开发基于质控科数据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系统,该系统应具备数据录入、查询、统计、预警等功能。4. 系统测试与优化: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根据反馈意见对系统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结果:经过系统构建和优化,我们成功开发出了一套基于质控科数据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为护理人员提供及时的预警和干预信息。同时,通过对系统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揭示了不良事件发生的多因素关联,为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并优化了一套基于质控科数据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系统,该系统在提高护理质量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和推广该系统,以期在更多医疗机构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为保障患者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简介:创伤事件主要指对个体生命构成威胁或造成严重伤害的生活事件或灾难,包括意外事故、癌症、战争、自然灾害等。以往人们对经历创伤事件的认识集中于焦虑、恐惧、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随着20世纪心理学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和兴起,大量学者开始研究对抗创伤事件或情景(慢性病或自然灾害等)后积极正向的改变—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growth,PTG)[1]。研究[2]证实,PTG可以提高创伤者的生命质量,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效能和实现心灵成长。现总结国内外PTG干预措施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PTG的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