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严重创伤后患者均出现糖原异生增加,血糖水平升高。虽然此时血中胰岛素浓度增高,但胰岛素受体缺乏,糖原无效循环增加,导致糖利用障碍,因而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而创伤患者创伤后出现高代谢状态,造成负氮平衡,营养底物不足又导致严重的能量一蛋白质营养不良而补充能量。高能量营养摄人中,最佳的糖类为葡萄糖,但葡萄糖的供应量过高或输注速度过快又可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因此需用外源性胰岛素补充疗法,以防止血糖过高。但胰岛素过量,会造成低血糖昏迷而危及生命,因而有效控制血糖,确保创伤患者营养支持顺利进行,寻找有效、稳定、安全、可调的胰岛素最佳给药途径十分重要.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施传染病监测作为急诊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照实验,我们评估了传染病监测在减少传染病传播和控制传染源方面的效果。方法:在研究中,我们选择了40名急诊患者作为参与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实验组接受传染病监测措施,包括体温测量、病例调查和传染病筛查,而对照组则未接受任何特殊监测措施。在观察期间,我们记录了每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就诊次数、传染病检测阳性率以及传染病传播的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实验组在传染病监测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实验组中的患者就诊次数相对较少,并且传染病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中未发现传染病传播的情况,而对照组则有数例传染病传播事件发生。结论: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实施传染病监测作为急诊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途径得到了证实。传染病监测能够帮助及早发现患者的传染病病例,有效控制传染源的扩散。通过对照实验,我们证实了传染病监测能够显著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风险,降低急诊患者的就诊次数和传染病检测阳性率。因此,我们建议在急诊部门广泛实施传染病监测措施,以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途径延续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7月——2023年11月内临床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主体,以手术治疗条件筛选共60例作为调查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分成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使用多途径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分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分数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以多途径延续护理干预能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影响,建议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手术患者采取多途径延续护理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到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4,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44,多途径延续护理),在术后1个月时采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对比营养指标、饮食依从率、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两组NRS-2002量表筛查结果,研究组评分<3分者较对照组多,P<0.05;研究组前白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饮食依从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采取多途径延续护理可提高其饮食依从率,改善营养水平,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接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中采取多途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中抽选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接受多途径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结石排净率为92.86%、术后1年复发率为4.76%、并发症发生率为2.38%、护理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患者术后结石排净率为76.19%、术后1年复发率为19.05%、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护理满意度为85.71%,实验组患者术后结石排净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措施及效果 。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患者 76 例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 各 38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时间及曝光时间均较少,且焦虑情绪也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 P< 0.05) 。 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可使患者穿刺时间、曝光时间明显减少,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身体恢复速度。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对口服、注射和局部给药等不同治疗途径在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给药途径在治疗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方面存在差异。口服药物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有效浓度,而注射和局部给药能够更快地发挥作用。此外,不同途径的安全性也各有特点,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综合而言,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并提供了指导性建议,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