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特征以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我院3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资料信息进行统计,把就诊过程加以记录,并对所有患者开展影像学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4例患者在短时间内疾病被确诊,有8例患者因为临床症状不明显,出现了误诊情况,误诊率为33.33%;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无法承受疼痛,医师实施镇痛处理。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病情达到稳定状态,治疗20-30天左右出院,对8例患者治疗病情加重,对其实施外科手术或者介入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有4例患者治疗时并发一系列并发症,使病情快速加重,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加强检查谨慎性,从而降低误诊率,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

  • 标签: 急诊诊治特征 主动脉夹层 误诊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CT、MR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合计30例,回顾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及其CT、MR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出现壁厚症状者共13例、结节型患者共10例、肿块患者共7例。CT影像学诊断主要特征为低密度;MR影像学诊断特征为TlWI序列上见低信号,T2WI序列上见高信号,DWI序列上随b值升高信号增高。结论对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而言,行CT及MR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相应参考。

  • 标签: 胆囊癌 淋巴结 转移 CT MR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特征性灰阶超声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发现483个淋巴结,采用灰阶超声评估其淋巴结分区、形态、边界、淋巴门及内部回声。结果:①病理证实为转移性淋巴结217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66个;淋巴结转移率为31.3%。②217个转移性淋巴结经灰阶超声检查显示,143个淋巴结最大径〉10mm,163个淋巴结纵横比(A/T)≤2,62个淋巴结边界不清;大部分淋巴门消失,其余偏心或狭窄;淋巴结内见微钙化有56个,囊性变有22个,内部高回声55个。③灰阶超声综合评价转移性淋巴结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92.9%,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评估转移性淋巴结灵敏度分别为25.8%、10.1%和25.3%,特异度分别为98.1%、99.2%和98.5%。④颈侧区与中央区淋巴结间超声特征中微钙化、囊性变及高回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钙化、囊性变、高回声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评估指标具有很高特异性,颈侧区与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灰阶超声特征间存在差异。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移性淋巴结 灰阶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衰在老年患者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康复措施。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68例慢性心衰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和综合护理康复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4.67%,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存在明显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烦躁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特征,需要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结合患者病情特征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更好地降低心衰复发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慢性心衰 特征 护理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肾内科进行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针对其就诊原因、产生并发症及用药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探究其临床治疗特点。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就诊原因包括肾功能衰竭、顽固性水肿及蛋白尿等,患者治疗前主要并发症包括高血压、贫血、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感染及糖尿病心肌病等。治疗时最常采用治疗方法是肾脏替代治疗。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就诊时多为严重肾病患者,肾代替疗法可以快速、有效控制患者发病症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加强早期诊断与治疗,从而减少病死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临床治疗 治疗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1月35例重症HFMD病例和32例普通病例,比较两个组别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治疗转归结果。结果HFMD重症病例组与普通病例组相比,热程长、热峰高、外周血WBC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高、血糖浓度高,胸部X线、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异常比例高(P<0.05);重症组发生1例死亡,32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摸清重症HFMD临床特征,对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从而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 肠道病毒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2月60例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出生年龄展开分组,将其分成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组,每组中各有30例患儿,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结果在60例新生儿中,一共出现了62例败血症,其中有2例患儿发生了再次败血症;而对于致病菌检验而言,检验出来69中致病菌,其中出现再次败血症患儿均是因为双重细胞感染造成;同时致病菌较多则是B族链球菌、肺炎格雷伯菌以及凝因酶阴性葡萄糖菌所占比例较大。对于新生儿而言,其近足月儿与足月儿出现早发型败血症情况较多,胎龄小于33周所占比例较少,大于33周胎龄早产儿则较为易发晚发型败血症;从体质上而言,体质量大于2000克新生儿易患早发型败血症,相反则易患晚发型败血症。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临床特点具有差异性,其以致病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在治疗上则需要以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治疗,从而提升其临床疗效。

  • 标签: 新生儿 早发型败血症 晚发型败血症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70例重症监护室败血症新生儿,对70例患儿按照血培养时间,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其中早发型36例,晚发型34例,对比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临床特征。结果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为早产儿和极低体质量儿;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中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占38.89%,B族链球菌,占33.33%,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占32.35%,大肠埃希菌,占29.41%。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病死率为25.00%明显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病死率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和B族链球菌为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最为主要致病菌,造成晚发型败血症致病菌则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因此产妇在产子之前进行B族链球菌阳性检查对于预防败血症新生儿具有良好预防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早发型 晚发型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阐明第三横突综合征红外热成像特征,为第三横突综合征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按摩医院治未病中心2016年09-2017年09月体检中心18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共3组,每组60例,采集各组研究对象腰部、小腿部红外热成像图像,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第三横突综合征腰部热图呈深红色,中心位置出现高温白点,热区向两侧外延,小腿部呈蓝色低温分布;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部平均温度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4),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组小腿平均温度低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组(P<0.001)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12)。结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人群在腰部面部、小腿部有其特定红外热图,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早期诊疗提供可视化依据。

  •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 红外热成像 图像特征
  • 简介:摘要我国交通事业不断发展,为人们生活出行带来一定便利。然而随着人们出行工具数量日益增加,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事件不断增加,而人们身体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人体特征性损伤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有效提高相关部门工作效率。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人体特征性损伤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婴幼儿荨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麻疹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及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按不同月龄分为三组,比较三组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麻疹住院患儿为119例,按月龄不同分为0~6个月组、6~8个月组、大于8个月组,患儿发病率随月龄增大而增多,随月龄增大,患儿出现发热及皮疹时间更长,出现支气管肺炎患儿比例也随之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患儿有典型发热、出疹、畏光、流泪、结膜充血、Koplik斑等临床表现,114例患儿预后良好,5例患儿发展为重症,其中3例有营养不良等基础病,1例死亡。结论婴幼儿初免前麻疹发病率随着月龄增大而增加,大月龄患儿临床症状更重且出现并发症比例更高,合并基础病未接种疫苗大月龄者可能为重症麻疹高危人群。

  • 标签: 麻疹 麻疹抗体 强化免疫活动 婴幼儿 重型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4月我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52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收治普通手足口病患儿5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特征,并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热峰、热程、空腹血糖水平、神经反射异常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热峰、热程、空腹血糖水平、神经反射异常、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均为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加强对手足口病患者临床特征重视,准确掌握其发病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患者,及时采取对应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所谓风险管理就是针对医院现在存在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医疗风险,进行识别,然后进行风险评价,采取科学措施消除或者尽量减少医疗风险,以保证最大限度减少医疗风险为医院和患者带来经济损失。风险管理是目前手术室护理中非常先进管理方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对此,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风险管理教学。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教学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医院核心部门之一,是手术进行中心场所,手术室接待患者大多为病情严重,需要护理专业性较强,随之护理工作也比较繁重。手术室医患双方共同目的是减少医疗事故,最大程度降低负面影响,因为手术不仅是外科治疗一个关键手段,还是一次创伤过程,因此,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手术质量,护理人员应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积极寻找相关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本为探讨手术室内应用风险管理方法,识别在手术室内安全隐患,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医疗事故发生可能性。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风险管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干预对院内感染控制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危重患者中选取60例纳入本研究,我院为患者提供不同护理方法并进行两两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风险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率、医患事件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卫生合格率分别为3.33%、0%、3.33%、96.67%,比对照组更好,P<0.05,满意度则为96.7%,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实施风险护理干预能够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对院内感染控制有积极效果。

  • 标签: 风险护理干预 院内感染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进行相应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运用护理风险评估,提高风险管理,实施有效防范措施,降低护理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护理结束后,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后,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6.3%;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后,优良率为84.3%。观察组护理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病人对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病人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于产后出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产妇按照一定风险管理方案实施风险管理,采取一系列举措,与实施风险管理前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产妇出血量显著下降,护理病历质量和产妇对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使用U检验发现风险管理效果显著。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使产妇生产安全性提升,优化护理质量。

  • 标签: 产房产后出血 护理风险管理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伴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社会进步,人们健康意识与法律意识加强,患者越来越重视医院安全隐患问题。外科为医院重要科室,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这样容易加大安全隐患发生率,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全面分析外科安全隐患,同时提出解决对策,以降低安全隐患率。

  • 标签: 外科护理 护理风险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血液净化护理工作中存在风险隐患和对策管理。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病人资料200例施行分析,分析200例病人在接受血液净化护理工作中所存在安全风险,制定有效对策管理措施。结果200例病人中一共产生10例不良事件,出现几率为5.0%,具体包含低血压病人3例,失衡综合征以及头痛性痉挛病人2例,体外凝血病人2例,抑郁以及焦虑情绪病人1例,没有及时记录治疗告知病人1例,因为穿刺血管引发不良因素病人1例,分析其风险隐患出现原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欠缺专业责任性,没有认真对待病人护理安全,相关操作不规范,环境安全卫生意外等。结论临床中需要严格遵照相关规章操作流程执行血液净化护理工作,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以及心理素质培养力度,提高对每一项环节管理工作,保持良好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血液净化护理 风险隐患 对策管理
  • 简介:摘要对于我们来讲,眼睛十分重要,人眼睛是人身体上相对来说最脆弱器官,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改变,大大提高眼科疾病出现概率,例如长时间玩手机、熬夜、甚至一些小事故,都会使脆弱眼睛出现问题,轻者势力减退,重者甚至失明。眼睛受到伤害不仅是影响患者视力和生活,更有可能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所以,眼部护理显得十分重要。人们对眼科疾病医疗护理期望也越来越高,但依然存在较大护理风险。本文将分析一些眼科护理中风险因素并对其提出一定对策。

  • 标签: 眼科护理 风险因素 对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