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的CT、MR表现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的CT、MR表现探讨

刘世杰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山西太原030032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的CT、MR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合计3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其CT、MR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出现壁厚症状者共13例、结节型患者共10例、肿块患者共7例。CT影像学诊断主要特征为低密度;MR影像学诊断特征为TlWI序列上见低信号,T2WI序列上见高信号,DWI序列上随b值升高信号增高。结论:对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而言,行CT及MR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胆囊癌;淋巴结;转移;CT;MR

胆囊癌属于常见的肿瘤疾病,因该病早期缺乏典型征象,许多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出现淋巴结转移。本文重点对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析特征的CT、MR表现进行分析探讨,现作下述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合计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62.2±2.1)岁。

1.2方法

CT使用SOMATOMDefinitionCT设备,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指导患者仰卧,设置为130kV、120mA、3~5mm层厚及1.15螺距,对患者实施平扫,且重点扫描胆囊部位及相关病灶。后准备100ml碘海醇造影剂,由高压注射器注入,约1min左右对设置为8mm层、1.6~8mm螺距再次进行扫描。

MR使用MAGNETOMEssena1.5T磁共振成像仪,检测时指导患者屏气,行TIWI序列、T2WI序列及DWI序列。设置为3~4mm层厚、3.0mm间距进行增强扫描。

2结果

2.1CT及MR影像学诊断结果

经影像学诊断结果提示,出现壁厚症状者共13例、结节型患者共10例、肿块患者共7例。出现淋巴结中心坏死患者共24例、出现淋巴结融合患者共6例。而淋巴结坏死主要诊断结果为中心不强化。

CT影像学诊断结果具体如下:患者胆囊壁出现增厚,但并不均匀。在肝总动脉周围、门腔间隙、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腹部动脉干周围、腹主动脉周围出现多个肿大淋巴结,还出现一些淋巴结出现团状融合。平扫时以等密度或稍低密度为准,增强呈结节状或环状明显强化。在中心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胆囊壁呈局限性增厚、明显强化,胆囊腔内伴或不伴有结石。

MR影像学诊断结果具体如下:T2WI序列扫描时发现,门腔间隙、肝总动脉后方与肝门区周围等常见肿大淋巴结,呈稍高信号的类圆形结节;DWI序列上病灶信号随b值升高而升高。胆囊壁出现增厚且不均匀,胆囊内胆汁信号不均匀。

2.2胆囊癌腹部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

结合以往的文献资料,对本次CT、MR检查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可将淋巴结分为下述组项:(1)门腔间隙-胰后组;(2)腹主动脉组;(3)肠系膜血管组;(4)腹腔动脉干组。其中门腔间隙-胰后组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如下:门腔间隙偏右移者10例、门腔间隙偏左移者4例、门腔间隙中央者14例;腹主动脉组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如下:腹主动脉左侧6例、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间3例、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后方3例。肠系膜血管组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如下: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左侧8例;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前方4例;相同部位后方1例。腹腔动脉干组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如下:肝总动脉周围16例;肝总动脉与腹腔动脉干周围6例;腹腔干与三大分支近端4例。

3讨论

虽胆囊癌的发病率不高,但由于早中期缺乏典型征象,许多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因淋巴结转移而丧失手术治疗时机,且此时的治疗已基本难以改善患者预后。即使此时对汉字实施胆囊癌根治术治疗,患者的术后存活时间也大约在1年左右。且因胆囊与肝脏的位置十分接近,因此肝脏也是癌细胞转移的主要脏器之一。

本文中,笔者重点对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诊的CT、MR表现进行分析。并由检查结果可知,胆囊癌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于门腔间隙-胰后区、腹腔动脉干及其分支周围、肠系膜上动脉周围及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周围。不仅在此类区域相对集中,同时也常见肿大的淋巴结。而分析其原因,考虑多因胆囊淋巴引流途径相关,即上述提到的因肝脏与胆囊位置相近,因此肝脏易受到侵袭。

对该30例患者的胆囊癌腹部淋巴结转移患者CT、MR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可发现该两种诊断结果是具有趋同性的。依据影像扫描反映出的肿大淋巴结结合既往相关文献大致将淋巴结分为门腔间隙-后胰组、肠系膜血管组、腹主动脉组、腹腔动脉干组四组晦-。

由上所述,对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通过对其实施CT与MR检查有助于了解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情况,以便医师对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参考依据。且通过影像学诊断结果还可对肿大淋巴结做好相应的分组工作,这样可更好的掌握握淋巴结转移途径与部位,进而对患者疾病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由此可见,CT与MR诊断对于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患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