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二维及三维超声在女性盆腔器官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1-2022.1收治的女性盆腔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采用盆底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盆底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的准确度及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二维超声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低于三维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盆底二维及三维超声对女性盆腔器官功能障碍诊断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诊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利用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技术联合对胎儿畸形现象进行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并面向大众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54例经病理学诊断后确诊为怀有畸形胎儿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7例。A组孕妇在产前采用单纯二维超声技术进行诊断,B组孕妇在产前采用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技术联合的方法进行诊断。结果B组胎儿的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A组胎儿,该组胎儿诊断的畸形位置等准确率明显优于A组胎儿,该组胎儿诊断的漏检例数明显少于A组胎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技术联合对胎儿畸形现象进行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面向大众推广。
简介:论述了显微三维分析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程序流程;针对因离焦光线的干扰而产生的模糊光学断层图像序列,基于断层内相邻像素和断层间相邻像素的相关信息,采用改进的最大期望算法对光学断层图像序列进行去模糊处理;对去模糊处理后的三维光学断层图像序列,介绍了一种基于表面点绘制的三维数据场表面重建反走样方法,加快了重建速度,同时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三维体绘制时,提出了多维半自动阻光度转换函数解决方案,清晰地显示出了物体内部的细节变化;采用基于体素的方法计算重建后的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通过三维分割和标记算法,实现了在三维空间内选择感兴趣目标的操作.
简介:目的:研究肱骨尤其是肱骨远端的特殊解剖形态,命名新的解剖名词,准确描述其结构特点,促进肱骨内固定器材的研究和改进.方法:选用青壮年不成对的肱骨12根,用3BCT(ThreeDimensoinalComputedTomography)进行扫描并重建,对骨表面特性及髓腔进行全方位的测量.结果:肱骨干大小结节以下大致呈圆柱体,其远段距髁部6.54±0.63cm(前屈距)处有向前的弯曲,称前屈角,为13.98±0.48度.髁上部逐渐变薄向内外扩伸形成内上髁及外上髁,而被鹰嘴窝和冠突窝分隔形成的两支称内上髁支和外上髁支,其中内上髁支宽:1.46±0.10cm,厚:1.38±0.10cm,外上髁支宽:2.07±0.09cm,厚:1.58±0.7cm,与纵轴的夹角称内上髁角和外上髁角,分别为:28.29±0.57度和34.15±0.65度.髓腔于髁上变宽薄,逐渐闭锁.结论:肱骨干髓腔无明显狭部,上端略大,向下端逐渐减小,末端矢径减小,冠径逐渐增大,不向内外上髁支内延伸.髁部前屈角,前屈距,内上髁角以及外上髁角等测量值变异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简介:目的建立一套颅面部三维重建影像部分骨组织标志点的三维定位标准.材料和方法提出颅面部和面部不对称畸形相关的25个骨组织标志点的三维定位要求,选取37例面部不对称畸形、6例正常人符合Dicom3.0协议、层厚0.13mm以内的CT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由两名不同观测者按照提出的定位要求分别定位这25个标志点,获取其三维坐标.使用直线相关性和零截距直线回归分析得到2名观测者获得的各标志点坐标及模的直线相关系数和零截距直线回归系数.结果下齿槽座点、眶下缘点、眶上缘点、耳点、髁突点等5类标志点仅在X轴方向上的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在[0.9500,1.0500]之外,在空间和其他方向以及其余16个标志点在各个坐标轴及空间上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r和直线回归系数b均在[0.9500,1.0500]之内,p<0.0001.结论笔者提出的对三维重建骨组织表面25个标志点的定位要求可作为正常或面部不对称畸形骨组织三维重建标志点的定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