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5年间诊治的成人浮肘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浮肘损伤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结果5年间共诊治浮肘损伤188例,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31%,占同期肱骨骨折的4.07%,占同期尺桡骨骨折的2.15%。男116例,女72例。≤50岁的患者占79.79%,男性多于女性,其中11~20岁年龄段患者相对较少。〉50岁的患者女性较多,占50岁以上患者的65.79%。57例(30.32%)合并121处其他部位骨折,其中31例合并手部骨折,22例合并胫腓骨骨折,15例合并股骨骨折等。浮肘损伤根据自行定义的分型标准:Ⅰ型112例,多见于41—50岁年龄段;Ⅱ型骨折76例,多见于1~10岁和21~30岁年龄段。Ⅱ型中Ⅱc型最少(16例),但在31~40岁年龄段患者中最常见。51—60岁年龄段Ⅱ型骨折患者以Ⅱb型最常见,其余年龄段患者以Ⅱa型最常见。Ⅱa型骨折患者男女比最低,Ⅱb型骨折患者的男女比最高。结论浮肘损伤常见小于50岁的男性患者,常合并手部骨折和胫腓骨骨折。根据自行定义的浮肘损伤分型标准,Ⅰ型骨折多见,Ⅱ型中以Ⅱa型骨折最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180例急诊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将这18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为每组各9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急诊患者对急诊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实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患者在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4%,而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0.16%,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也能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炎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等待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护理满意度96.67%,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0.00%,护理满意度86.67%,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颈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用于子宫息肉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子宫息肉患者100例,行宫腔镜电切息肉术,术后给予患者孕激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50min,平均时间(17.29±4.21)min;出血量30~60mL,平均出血量(32.42±9.72);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且无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且无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患者。术前阴道出血患者全部恢复正常,其中不孕的23例患者,19(82.61)例正常受孕,月经量增多的33(75.72)例患者,术后25例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息肉切除前后经期及经量的评分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用于子宫息肉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准确率高,对患者的创伤小,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局限性,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助产士心理护理方法应用于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的护理效果来判断该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从2014年7月到2015年3月之间在我院分娩的175名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这175名产妇分别随即分配到应用常规分娩前护理干预方法的对照组以及应用助产士指导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的观察组中86人和89人,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情况进行观察的同时记录产妇阴道分娩情况以及自然分娩过程中第一产程时间,并且相关的医护人员还要对两组经阴道分娩产妇在分娩之后的出血量进行记录。结果在观察组中的89名产妇中有73名产妇为阴道分娩,对照组中86名产妇中有64名产妇为阴道分娩,并且两组中产妇整个分娩过程都比较顺利。在第一产程时间方面对照组中产妇的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中产妇时间,并且经阴道分娩产妇在出血量方面也是对照组中产妇明显高于观察组中产妇。结论在产妇进行自然分娩的过程中有效的应用助产士心理护理方法在保证产程顺利进行的同时也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使用卡马西平、依达拉奉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本院2011.05--2013.10脑挫裂伤(保守及手术病例)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病例共113例,随机分三组,第一组使用卡马西平,39例;第二组使用依达那奉,35例;第三组联合使用卡马西平+依达那奉,39例;三组患者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均处于正常,三组治疗组使用3-10天后,三组患者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谷丙转氨酶(ALT)升高(>40U/L);结果第三组治疗后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明显,且较其他二组明显升高,第三组更易出现ALT升高。根据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升高结果第一组有2例,第二组有1例,第三组有8例,分别根据统计学结果,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马西平联合使用依达拉奉较分别单一使用更易造成肝损害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方法根据本研究自拟的患者选入标准随机选用在本院接受偏头痛治疗的100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使用不同的治疗药物方法将其平均分组,即观察组(氟桂利嗪+卡马西平)与对照组(氟桂利嗪),各5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观察组的头痛次数、发作间隔时间、头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偏头痛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相比单独服用氟桂利嗪,两者联合服用的疗效会更加显著,此法值得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癫痫治疗中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用药效果。方法:取75例研究样本(即:我院2020.01-2021.02收治早期癫痫患者),抽签分组,行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治疗(n=39,研究组)和卡马西平治疗(n=36,常规组),比较总有效率、发作次数、MoCA评分。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94.87%(37/39)比常规组77.78%(28/36)高,发作频率降为(2.13±0.30)次/月,比常规组(3.08±0.74)次/月少,MoCA升至(25.77±2.58)分,比常规组(22.69±2.60)分高,同时,常规组不良反应率16.67%(6/36),比研究组2.56%(1/39)高,P<0.05。结论:早期癫痫治疗中联合应用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不仅可提升用药效果,减少不良反应,还对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有积极促进效果,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治疗中瑞马唑仑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院内90例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比效果。结果 在术后10min、术后30min、术后45min三个时段,观察组患者平均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平均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麻醉术后少数患者发生躁动、呼吸抑制、头晕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率2.22%,小于对照组患者的13.33%。结论 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过程,选择瑞马唑仑麻醉效果显著,维持时间较长,且不容易引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