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扰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笔者随机选取了2013.02.16-2015.12.16期间于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1-60的排序,基数号患者为一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办法,偶数号患者为另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行为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心理状态、暴力攻击行为以及精神病因子。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手段,两组患者的暴力行为精神情况都有所好转,但是偶数组患者在心理状态、暴击攻击行为以及精神病因子方面的转变优于基数组。结论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实现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的优良转变,减少暴力行为的发展,降低暴力行为心理行为因子。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行为心理 心理干预 暴力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期间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的价值。方法:在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遵医行为率更高;研究组经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更高;研究组高风险行为率更低,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期间,采用行为矫正结合亲情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提升遵医行为率与自我效能感,其对于患者高风险行为的规避具有积极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行为矫正 亲情护理 遵医行为率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婴幼儿实施预见性保健方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30例于我院健康体检的婴幼儿,纳入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15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儿童保健形式,实验组行预见性保健方式,对比2组智力发育评分及心理行为评分。结果实验组半年后、1年后、1年半后智力发育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半年后、1年后、1年半后婴心理运动发育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预见性保健指导能够提高婴幼儿智商、心理及行为发育,其应用效果显著,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婴幼儿 发育 预见性保健指导 儿童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37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抑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社会支持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应用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中对疾病不确定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起到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针对二者护理前后疾病不确定感生活质量评分展开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 认知行为护理模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抑郁症伴有病耻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患者认知行为对病耻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病耻感评分以及应对方式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者退避、求助、解决问题以及幻想对患者病耻感具有直接的影响。结论认知行为可以改善患者病耻感,使患者掌握正确应对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4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应对方式量表病耻感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社交、能力、治疗以及合计等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改善自杀行为认知意念,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病耻感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对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3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与认知行为联合治疗30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同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两组社会功能各项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同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结论 该病患者的治疗采用药物与认知行为联合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社会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家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健康行为养成满意度情况。方法 于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接治的4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对照组(23名)实验组(24名)。对照组行常规方法,实验组行家庭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95.8%(23/24)显著高于对照组69.5%(16/23);实验组患者健康行为养成率91.7%(22/24)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7/23)。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家庭护理精神分裂症健康行为养成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论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抑郁症药物治疗,而实验组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同时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用药2个月后对患者在生活情绪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发现实验组的患者治疗效果较优,患者在生活情绪方面均有很大改善,可以进行研究,p>0.05。结论: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方面,使用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同时结合心理社会的支持,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

  • 标签: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社会支持治疗 抑郁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应用情绪疏导联合时间护理对其情绪状态、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接受情绪疏导联合时间护理。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情绪状态、遵医行为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遵医行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应用情绪疏导联合时间护理,可明显改善情绪状态,提升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临床应用及借鉴意义重大。

  • 标签: 肺癌胸腔镜手术 情绪疏导 时间护理 情绪状态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青年高血压患者群体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以及对其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共纳入60例研究对象参与本次对象,经过对所有研究对象基本资料的调查分析后确认符合入组标准,且均为青年高血压患者。为探析在青年高血压患者群体中应用思维导图健康教育的效果,将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最终患者被分配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继续使用常规健康教育,另一组则实施思维导图进行健康教育,并比较实际应用结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行为依从性进行评估比较,通过结果分析来看观察组相对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思维导图用于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有重要促进作用,并可快速提高患者行为依从性。

  • 标签: 青年高血压患者 健康教育 思维导图 行为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自知力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20例社区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接收时间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将“随机、单盲法”作为分组参考依据,其中对照组(n=110例)采用药物治疗及原有的社区随访服务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组(n=110例)在药物治疗原有的社区服务基础上对患者增加行为治疗干预,对比两组的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得分以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得分等数据指标。结果 干预组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得分以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行为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自知力以及治疗态度,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不断推广。

  • 标签: 行为治疗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活动量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取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模式的护理干预(干预组,39例);一组采取常规模式的护理干预(常规组,39例);观察比较患者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的活动量评分活动时间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血糖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常规组的活动量评分活动时间比较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活动量评分活动时间均较干预前提升,且干预组均显著高/多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干预组与常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且干预组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干预组与常规组的血糖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血糖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较干预前改善,且干预组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将行为转变理论模式融入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活动量及增加其活动时间、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 糖尿病 肾病 活动量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采取传染病针对性护理对其遵医行为、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慢性乙肝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传染病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1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遵从率、面对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性乙肝 遵医行为 传染病针对性护理 应对方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病针对性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的临床可使用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为实验时间,先选择在该阶段医院中登记为有效的80例慢性乙肝患者为实验对象,再通过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0人,实验组4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传染病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应对方式及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依从率为77.5%,实验组患者的依从率为92.5%(P<0.05);实验组患者在回避、屈服方面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在面对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焦虑水平评分、抑郁水平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传染病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慢性乙肝患者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并改善其应对方式。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慢性乙肝 应对方式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基于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并对其知识、行为自我效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从2023年10月-2024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30)试验组(n=30),参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试验组采用基于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观察两组患者自我效能遵医行为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GSES评分高于参照组;试验组规律用药、合理饮食、血糖监测及科学运动等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上述结果均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 糖尿病 自我效能 知识与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患者52例,按随机法分组,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研究组26例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HAMA、HAMD评分分别为(12.27±1.15)、(10.46±1.08)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ESCA、GQOLI-74量表总评分各为(124.48±12.72)、(82.16±8.3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慢性肾衰 血液透析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