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病区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合作模式对护士综合护理能力的促进。方法选取本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100例心境障碍科住院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合作模式,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100例心境障碍科住院患者,采用责任制小组工作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作为参照组。观察两组护士综合能力评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情七知道、患者躯体检查、护士专业操作熟练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与参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基础护理、精神科危重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知晓程度、医护操作配合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合作模式可促进护士积极观察患者的病情,提高医护之间的配合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病区实施医疗性保护约束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是否会带来负性效果。方法对80例精神科患者及30位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及家属对病区实施医疗性保护约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错误的认识,但大部分患者赞同医疗性保护约束不会加重病情,反而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精神科实施医疗性保护约束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及精神症状导致的异常行为而出现的意外事件发生,有效的规避患者冲动伤人、毁物、擅自离院行为,降低患者因精神症状导致的不依从行为,为各种护理、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达到控制精神病患者症状的目的。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精神科医疗性保护约束是不会对患者躯体和心理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工作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医疗性保护约干预束前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对患者实施医疗性保护约束的目的和作用,便于医患双方达成共同的认识,从而降低误解,降到消极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专科护士团队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3例为本组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病史资料进行收集,从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对精神科保健知识掌握程度、服药主动性三个方面对患者住院依从性进行评估,对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的住院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在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度、精神科保健知识掌握程度、服药主动性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实行精神科专科护士团队系统化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确保患者病情稳定,预防疾病复发,同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就诊流程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后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率目标达标率为101%。进步率为49.1%,均达到预期目标。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不合格人数由开展前的(15.4±3.34)人,降到开展后的(6.1±2.36)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8.5%,提高到开展后的94.3%,显著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精神科新入患者接诊合格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群在提高精神科护士掌握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各病区建立医护人员微信群,选择在岗护士197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微信使用前患者病情知晓情况仅依靠交班、自身观察及医生处得来,使用后除以上方法外,要求每班护士在微信群中交班,并对所在岗位中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发送微信群,并制定出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考核标准,分别进行微信使用前、后的随机考试。结果微信群使用前护士掌握患者病情知晓率及患者、护士、医生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使用后。结论微信群的使用提高患者病情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及全面性,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促进医护患的和谐,提高了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抑郁症患者首诊模式的选择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精神门诊就诊或精神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120例,对于确诊的每一位抑郁症患者展开深度访谈,同时借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其进行评分。我们根据患者的首次发病时间至首次就诊时间的长短将120例患者分为两个组,发病未超过3个月时间到精神科门诊就诊的46例患者组成了及时就诊组,发病超过3个月到精神科门诊就诊的74例患者组成非及时就诊组。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婚姻状况、就诊意愿、受教育程度、家族史、既往史、首次就诊医院、病耻感等多个方面都存在差异,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首诊多选择非精神科,对患者就诊模式具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躯体症状、健康知识、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就诊意愿、家族史、既往史、病耻感、居住地等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精神科长期住院男性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长期住院治疗的男性患者68例,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全年内院感发生的次数、季节以及部位或系统,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院感发生情况。结果68例患者在12个月内院感总发生了108例次,院感率为158.8%(108/68);发生于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的感染占总感染例次的96.29%;以1月、7月、8月为高发时间,这三个月份发生的感染例次占整年的38.46%;65岁以上的精神病男性患者医院感染人均次数最高。结论精神科长期住院男性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以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感染为主,并且多发于1月、7月及8月,应针对感染发生特点加强病房管理与基础护理,以降低院感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情景模拟训练方法对精神科护士进行干预后获得的患者噎食预防效果以及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62例精神科患者以及30例护理人员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噎食预防措施研究;对照组(患者31例,护理人员15例)未对护理人员展开情景模拟训练干预;观察组(患者31例,护理人员15例)对护理人员展开情景模拟训练干预;最终就两组精神科患者噎食发生率、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人员操作考核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精神科患者噎食发生率(48.39%)以及抢救成功率(6.67%)对比,观察组(22.58%)、(100.00%)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护理人员操作考核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医院合理选择情景模拟训练方式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干预,对于精神科患者噎食发生率降低以及抢救成功率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证,此外能够将护理人员操作考核评分显著提升,从而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促进精神科患者病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开放病区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的临床意义,分析其对不良情绪、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干预第6周末,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精神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查对错误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减少精神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查对错误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就诊流程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后口服给药查对错误发生率目标达标率为123.5%。进步率为74.8%,均达到预期目标。口服给药查对错误由开展前的(10.5±2.34)件,降到开展后的(2.1±1.14)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9.5%,提高到开展后的96.2%,显著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减少精神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查对错误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暴力技能培训对于精神科的暴力事件和护士心理状态的影响探究。方法从医院中选取82名没有受过专业的防暴力技能的精神科护士,并寻找专业的防暴力学习的专业人士,来对82名护士进行防暴力技能培训,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每组41人,研究组为未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研究组为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并以半年为期限,观察精神科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是否出现改变和护士的焦虑抑郁心理是否发生改变。结果在护士学习防暴力技能后,各项指标(抑郁,焦虑等)明显低于培训学习前(P<0.05),并且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对承受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培训学习前(P<0.05)。结论防暴力技能能有效降低精神科暴力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改善护士的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