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开腹与电子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开腹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选择电子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腹痛消失时间(3.4±2.3)d、下床活动时间(16.7±4.4)d及住院时间(8.7±2.8)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及电子内镜微创手术均对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有一定疗效,电子内镜微创手术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早期良性肿瘤在电子结肠镜下行粘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2月经相关检查确诊的大肠早期良性肿瘤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行电子结肠镜粘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检查发现病变切除率均达到100%,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子结肠镜粘膜切除术对治疗大肠早期良性肿瘤可达到与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且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外科手术治疗,具有并发症少,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配合病毒基因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0例细胞学异常的妇女行阴道镜检查、行高危型HPV检测、TCT检查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结果160例患者中HPV阳性65例,阳性率40.63%。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89例,HPV感染率为10.11%,CIN71例,其中CINⅠ43例、CINⅡ16例、CINⅢ12例,HPV感染率分别为72.09%、87.5%、91.67%,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感染率随之上升,CINⅠ~Ⅲ与慢性宫颈炎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检测,异常涂片81例,其中ASC42例,CINⅡ检出4例(9.52%),无CINⅢ检出;LSIL25例,CINⅡ、CINⅢ检出共11例(42.3%);HSIL14例,CINⅡ、CINⅢ检出共11例(78.57%),随着细胞学异常级别的升高,宫颈高度病变(CINⅡ、CINⅢ)检出率显著增加。病理学、细胞学、HPV检测同时比较,TCT和HPV均阴性的患者中,无1例CINⅡ以上的病例。结论阴道镜检查特异度高,对非患者的检测阴性率高,即阴道镜检查方法的假阳性率低。而高危型HPV检测、TCT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对患者的检测阳性率高。电子阴道镜配合病毒基因检测能够显著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宫颈阳性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在临床上高度可疑的宫颈阳性病变患者,给全部患者进行宫颈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比较病理学与细胞学的符合性。结果活检与组织病理结果的阳性率和准确率分别是ASC-US和AGUS(12.24%,10.2%),ASC-H(50.0%,16.7%),LSIL(68.7%,62.9%),HSIL(100.0%,99.9%),SCC和AC(100.0%,100.0%)。结论宫颈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查,能够较早的发现宫颈早期病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HPV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在早期宫颈病变普查中的意义,分别对颈细胞学与电子阴道镜的检查特点进行阐述。方法2671例宫颈疾病患者进行TCT及HPV检测,TCT异常患者391例及高危型HPV阳性者254例,对465例TCT异常以及严重型HPV-DNA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结果401例(86.23%)女性经过电子阴道镜检查后图像产生异常表现。单纯病理学检查结果表示有43例为慢性宫颈炎,部分患者宫颈上皮有瘤变出现高危型HPV进行检测联合液基细胞与CIN诊断符合率为86.25%。结论TCT检测与电子阴道镜检测各有优势,通过细胞检查从组织病理角度分析后通过阴道镜进行直接观察,相互配合完成整个筛查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和分析电子产品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该类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电子产品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企业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锡、苯、甲苯、粉尘、异丙醇、氧化锌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该企业除喷金岗位氧化锌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4.460~5.294mg/m3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他各岗位化学有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达57.1%,噪声危害较重的是溶接、喷金、拆带、赋能等岗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噪声作业人员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异常率为23.81%(25/105),且检出异常人数随噪声强度增高而增多(P<0.01)。结论电子产品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溶接、喷金、拆带、赋能、涂装和切断岗位,可通过综合采取防控措施减少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