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某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的92例放射科检查患者,依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X线检查,研究组通过数字X线(DR)摄影技术进行检查,结合两组检查结果的差异,对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1级检查结果明显更低,2级和3级结果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具备更大信息量、和空间分辨率,可以成为放射科重要的检查摄影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在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技术(component separation technique, CST)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例行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技术间质瘤局部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组织结构分离技术手术,所有病例均是生长于胃壁的单一肿瘤。术中术野稳定、清晰,无肿瘤破裂,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病理报告示间质瘤。中位手术时间 64(48~92) min,中位失血量 38( 22~105)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 5( 4~7) d。术后 1 例患者发热,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12个月,无局部复发病例,无穿孔,出血等相关术后远期并发症。结论: 应用组织结构分离技术行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新颖、可行、术后并发症少,可广泛应用于胃部间质瘤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在我疾控中心 76 份阳性微生物待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38 份,对照组采用常规平板培养方法进行微生物检测,而实验组采用微滤膜分离技术进行微生物检测,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 结果 实验组采用微滤膜分离技术检测微生物的应用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平板培养方法检测微生物的应用效果。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中应用微滤膜分离技术有着十分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检测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微生物培养期间污染风险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瘤技术在配合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11日-2018年6月11日于我院肝脏外科收治的经腹部CT或MRI或穿刺活检确诊的肝癌并采取肝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4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实验组给予无瘤技术配合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的总出血量、手术的总时间、术后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随访术后5年内患者的复发率、转移率及死亡率、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患者临床治疗满意程度结果来评估无瘤技术在配合腹腔镜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状况、生理健康、社会心理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实验组治疗后5年复发率、转移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满意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瘤技术对于采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真空垫固定技术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观察对象:乳腺癌调强放疗患者,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展开研究,纳入6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施以不同的体位固定措施:真空(垫)固定体位(观察组,n=30),乳腺托架固定体位(对照组,n=30),对不同体位固定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X轴、Y轴、Z轴摆位误差比较上,观察组患者误差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一次摆位成功率,观察组患者(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治疗重合度,观察组患者(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p<0.05)。结论: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实施真空垫固定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精度,方案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在临床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样本选择范围是自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样本数是96例。依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全体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扫描,实验组应用低剂量技术,对比分析两组在图像的质量、辐射的剂量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剂量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在图像质量评分和图像噪声方面,实验组都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比较后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可以减少辐射剂量的同时对图像的质量予以保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断气管憩室患者时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2019年6月到2021年5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气管憩室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共计4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微创技术治疗骨科创伤的应用效果和价值,作为后期骨科创伤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时间段内接受的100例骨科创伤患者,使用入院顺序奇数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实施微创治疗)和参照组(采取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每组50例。对两组骨科创伤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和伤口愈合时间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均P82.0%),组间数据有显著的同学差异存在(P<0.05)。说明在骨科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微创技术相对于普通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来说临床疗效更为理想。结论 微创技术应用于骨科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对机体损伤小、患者恢复效率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乙肝确诊、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例,随机抽选本院此类人员共90例为研究样本(样本纳入时间2020年5月~2021年4月),依据双盲抽签法分组后,予以对照组(n=45)酶联免疫吸附检验,予以观察组(n=45)化学发光免疫检验。分析两组乙肝表面抗原检出效果及检验效能差异。结果:HbsAg、HBsAb、HBeAg、HBcAb抗原阳性检出率组间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HBeAb抗原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敏感度、阳性检出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HBeAb抗原阳性检出效果及诊断符合率均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故乙肝、乙肝感染者病情进展评估参考性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