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尿沉渣分析仪在尿液红细胞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7月份58例住院患者的新鲜中段晨尿标本,均采用显微镜与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1)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的准确率为86.21%,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为82.76%,二者联合检测为96.55%,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的准确率, P<0.05。(2)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及二者联合检测的假阴性率分别为13.79%,17.24%,和3.45%,联合检测的假阴性率明显低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检测在尿红细胞筛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0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时间2017年3月—2018年3月,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45例、对照组(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45例,并对90例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且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使患者术后更好的恢复,护理满意度较好,有效的提高了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再次进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中,从中选择了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病例,选择同期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非瘢痕子宫产妇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病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5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47.95±4.36)min、(288.20±10.52)ml、(15.63±3.05)min、(7.13±1.06)h,对照组分别为(35.18±3.71)min、(185.01±9.55)ml、(8.86±2.58)min、(6.98±1.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再辞开展剖宫产治疗,有着较高的手术风险,会使手术的难度增大,不利于产妇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对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因急腹症于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98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在入组后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49例。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实施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和实施手术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施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4.08%,对照组为16.32%,观察组明显更佳,(P<0.05)。 结论 针对于急腹症的普外科治疗,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其预后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650例,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本次研究对象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院650例消化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46%)。在42例出现医院感染的消化内科患者中,≥60岁的患者人数占比为(73.81%),且住院时间超过30d。患者的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所占比例为(42.86%)。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占比较多,其次分别为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所占比例为(40.47%)、(23.81%)、(14.28%)、(14.28%)和(7.14%)。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所占比例为(70.77%)。结论: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是消化内科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而病原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关注力度,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促进消化内科患者的早日出院。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我院药房药剂调配错误的原因,对增强药房药剂审核调配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药剂审核调配具体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出现的药剂调配错误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我院1年来药房药剂出现调配差错的处方进行搜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统计引发这些错误的具体原因,总结审核与调配措施。结果 本院一共出现药房药剂调配错误12例。经过分析发现,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包括医师、药师和其他因素。结论 针对医院药房药剂调配差错问题,要求相应管理人员对根源进行查找,从而提升药房药剂调配准确性,同时对审核流程进行进一步规范,加强药房药剂审核调配,减少差错发生,为广大患者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病例资料,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在初发脑梗死的732例病人中随机抽出222例(对照组)与222例复发脑梗死病人(复发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等对比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复发组高血压伴心脏病及(或)糖尿病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基层医院经胃镜检出341例胃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期我院经胃镜检出的34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病例特点,总结经验,以提高基层医院的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结果:341例患者有65.40%的年龄范围在40-70岁之间,年龄<40岁和>70岁的患者只占3.23%和31.38%,分别对比(P均<0.05)。341例胃癌患者的病灶部位于胃体胃角部的患者占45.45%,于胃窦部的占30.50%,于胃底贲门部和残胃的患者分别占21.41%和2.64%,于胃体胃角部的患者占比最高,对比(P<0.05)。结论:基层医院应用胃镜能检出早期胃癌患者,检出率较高,且检出的341例患者多为年龄范围在40-70岁之间的患者,病灶部位多发于胃体胃角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1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分别接受血清尿酸检查和超声影像学检查,记录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不稳定斑块面积,同时将患者按照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和脑梗死(102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区别,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着血清尿酸水平升高,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面积相应增加,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由于短暂性脑缺血接受开颅手术的90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2组麻醉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内皮素(ET)、丙二醛(MDA)浓度的变化。结果T2、T3、T4点,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其T2、T4时间点心率高于对照组,T3时间点心率低于对照组,上述不同时间段MAP及HR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即刻ET、MD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h、3h观察组血浆ET、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开颅手术中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其内皮素、丙二醛水平,且脑保护作用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发生具体状况,并制定改进措施,观察改进药房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药房的中成药处方900份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对照组,未实施药房管理改进措施;再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药房中成药处方900份纳入研究组,实施药房管理改进措施。评价及对比两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改进药房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改进药房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常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不规范处方是药房中成药常见不合理处方,经采取药房管理改进措施后,可有效减少不合理处方率,确保中成药处方的规范性、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