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型失语行针灸治疗的效果,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型失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4月-2020年5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3例(行常规治疗加针刺治疗)和研究组33例(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温和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失语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失语评分明显较参照组高P<0.05)。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型失语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二:(1)脑卒中临床分期;(2)脑卒中发作次数。结论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型失语效果显著,可有效促使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尤其是针对首次病发或处于急型期和恢复期的患者而言;应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指标(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 )进行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感染状况,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方法:选择我院2018-2020年住院1947例输血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酶联免疫方法对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进行检测。结果:2018年HbsAg阳性率7.96%;Anti-HCV阳性率0.32%;Anti-HIV阳性率0.32%;Anti-TP阳性率1.43%。2019年HbsAg阳性率8.15%;Anti-HCV阳性率1.33%;Anti-HIV阳性率0.30%;Anti-TP阳性率3.41%。2020年HbsAg阳性率9.31%;Anti-HCV阳性率0.78%;Anti-HIV4阳性率0.62%;Anti-TP阳性率3.26%。结论: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各感染性指标检测,能够有效避免医疗纠纷,保障患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还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6月90例腹腔镜全麻手术患者分组。对照组用传统的全麻方案,观察组进行瑞芬太尼全麻方案。比较两组腹腔镜全麻手术麻醉效果;咳嗽、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苏醒时间、恢复呼吸时间、拔管时间、苏醒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腹腔镜全麻手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均动脉压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恢复呼吸时间、拔管时间、苏醒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稳定平均动脉压,改善苏醒质量,加速术后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138例桥本甲状腺炎伴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用左旋甲状腺素片,观察组加用硒酵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FT3、FT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临床治疗中应用左旋甲状腺素片和硒酵母,可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是医院较为特殊的科室之一,主要收治急危重症、需要密切监护的患者,较普通病房配备的设备更齐全、人员更充足,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救治。重症患者由于病情易反复,心理压力较大,常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容易引起睡眠障碍,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功能降低,不利于身体恢复,临床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以缓解不良情绪。亲情化护理是在护理干预中注入亲情、人性化元素,注重干预对象的心理体验,使医患之间形成一种主客间深层次的服务关系,利于增进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提升护理效果。本研究观察亲情化护理对重症患者焦虑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了我院在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 26例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不合格的标本当作此次研究样本,分析和研究有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结果 : 导致血液常规检验结果不合格的的因素主要包含患者生理因素、人为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以及其它因素,分别占 26.92%、 38.46、 11.54%、 15.38%、 7.69%。结论:患者生理因素、人为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这 4类因素是导致患者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这 4类因素所占比例为 92.30%。鉴于上述导致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各类因素,应加强对血液采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以提升工作人员操作的规范性水平,确保血液样品的采集、送检、制剂的使用、贮存等各个流程的科学、合理的操作。此外,还应不断优化血液常规检验的有关制度,梳理以往的流程,对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以促使血常规检验的有序进行,最大限度提升血常规检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