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苯丙酮尿症中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龄对初筛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文共选取2017年12月到2020年12月筛查新生儿3000例,经分组统计,判断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胎龄对苯丙酮尿症初筛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低出生体重组阳性率为0.70%,正常体重组阳性率为0.20%,巨大组阳性率为0.10%,早产儿组阳性率为0.40%,足月儿组阳性率为0.21%,过期产儿组阳性率为0.00%。低出生体重组阳性率低于巨大儿组以及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低体重儿均会对苯丙酮尿症初筛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求临床应重点加强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关注度,并在筛查结果呈阳性时,再次采集新生儿标本,确保筛查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正中位护理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内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出生的80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非头正中位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头正中位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患儿临床结局、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实施头正中位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改善患儿临床结局,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中采用延续性护理对预防脑瘫以及发育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NICU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脑瘫发生率与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脑瘫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各能区发育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中采用延续性护理能降低脑瘫发生率,促进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改善新生儿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在我县接受检查的2400对备孕夫妇纳入观察对象,根据是否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0对,对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而言,观察组为0.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χ2=9.524,P=0.000,有意义;就健康生育知识了解度而言,观察组为9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7%,χ2=12.121,P=0.000,有意义。结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效果满意,对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中联合运用三阶梯俯卧位与袋鼠式护理的应用价值,观察对其呼吸暂停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月到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筛选出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n=26)在护理中为其提供三阶梯俯卧位干预,研究组(n=26)在护理中联合使用三阶梯俯卧位与袋鼠式护理,分析干预效果,对比生长指标、血气指标及呼吸暂停次数。结果:两组间比较,研究组体重、身长与头围均较高,P<0.05;研究组PaO2、SaO2较高,呼吸暂停次数减少,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中实施三阶梯俯卧位联合袋鼠式护理可改善其呼吸功能,促进体重增长,建议推广并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分娩方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互关系,为如何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及控制剖宫产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Excel工作表对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进行数据录入及筛选,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别对各项数据进行包括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在内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分娩方式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9,P=0.001),不同出生体重组分娩方式构成也存在差异(χ2=15.298,P=0.000)。结论1、2014年我院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402.59±470.365g,其中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4.7%,巨大儿发生率10.4%,剖宫产率为53.5%。2、巨大儿组剖宫产率高于低出生体重儿组及正常体重儿组,说明新生儿出生体重对分娩方式存在影响。
简介:摘要: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婴儿期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影响。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喂养指导和保健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0个月、3个月、6个月、12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情况及神经发育商各能区(大运动、精细动作等)的发育情况。干预前,两组患儿体重、身长、头围、神经发育商各能区得分(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体重、身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头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神经发育商各能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更有效改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婴儿期的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
简介:摘要: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婴儿期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影响。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喂养指导和保健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0个月、3个月、6个月、12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情况及神经发育商各能区(大运动、精细动作等)的发育情况。干预前,两组患儿体重、身长、头围、神经发育商各能区得分(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体重、身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头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神经发育商各能区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更有效改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婴儿期的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不同送管方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且需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1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转颈法,另予以观察组患儿当导管顶端到达肩部时,将辐射台倾斜30o,作穿刺上肢向头上举与平台呈30o,送至导管。观察比较两组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作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采用当导管顶端到达肩部时,将辐射台倾斜30o,作穿刺上肢向头上举与平台呈30o,送至导管,可提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成功率,降低颈内导管异位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护理过程中使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随机选取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分为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n=30)和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实验组(n=30),评价产妇自然分娩率及新生儿出生24h内血糖水平。结果:实验组产妇的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初乳口腔护理联合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质量及喂养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0月收诊的42例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动态分组后评估初乳口腔护理联合综合口腔运动干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在干预后14天和21天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吮奶速度、吮奶量和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患者采取初乳口腔护理联合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质量,患者吮奶速度、吮奶量情况明显改善,患者喂养时间与对照组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干预措施有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取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护理对喂养效果、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于2020 年3月-2021年3月阶段收治的66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参考组(n=33),本组接受常规喂养。另外一组为实验组(n=33),本组常规喂养的基础上施行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开始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以及喂养进程相比较参考组较短(P<0.05)。实验组体质量、NBNA评分明显要比参考组较优(P<0.05)。结论: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取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护理的效果较为凸显,能够提升喂养效果,促进生长发育。此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对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分娩新生儿出生24h内血糖水平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医院产科病房64例GDM孕妇分娩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早期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水平及神经行为发育[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30min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4、12、24h的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4hNBNA评分项目中的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得分及NBN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GDM孕妇分娩新生儿,开展早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风险,提高新生儿出生24h内的血糖水平,促进新生儿神经行为良好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