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亡率、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妇幼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海城市婴儿死亡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9-2013年海城市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度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新生儿的主死因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疾病、肺炎、出生窒息及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的主要死因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出生窒息及其他先天异常,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均位居新生儿与婴儿死因首位。(3)婴儿死在医院的比例逐年上升而死在家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婴儿死前就诊于高级别医疗机构的比例显著提高而就诊于低级别医疗机构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2009-2013年海城市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后我市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应从免费婚前检查开始,加强孕前优生、孕期保健、儿童保健的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定期进行产前健康检查、规范高危妊娠的监测、强化各级助产机构的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积极预防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普及超声学、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预防出生缺陷项目,进一步完善孕产期保健及儿童保健管理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婴儿死亡率。
简介:目的了解大连市居民30多年来心脏病死亡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大连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对不同性别、年龄、年代的心脏病死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981-2013年心脏病粗死亡率波动在72.99/10万~177.99/10万之间,呈上升趋势(t=6.08,P〈0.001);标化死亡率波动在65.38/10万~139.74/10万,呈下降趋势(t=-9.48,P〈0.001)。人口老龄化是粗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心脏病占总死亡的构成比13.44%~24.56%。从80、90年代的第3位死因上升到目前的第2位死因。男女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男性粗死亡率大于女性(X^2=49.52,P〈0.001)。结论心脏病已经成为威胁大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老年人口比例日益增加的今天,应加强心脏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简介:目的通过对婴儿死亡资料的分析,掌握山东省婴儿的死亡水平及特点,为制定妇幼保健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山东省第三次死因调查资料,对山东省2004—2005年婴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对其死亡特点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山东省婴儿死亡率为10.81‰,新生儿死亡率为7.92‰,新生儿死亡约占婴儿总死亡的73.68%。围生期疾病和先天畸形是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死因,占婴儿全部死亡的80.18%,而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则为围生期疾病的前两位死因。结论围生期疾病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窒息和先天畸形是导致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要以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出生缺陷监测工作作为工作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社区2010-2012年度内15-64周岁妇女(以下简称该年龄段妇女)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有效干预措施,为后阶段社区健康宣教及普查范围指明方向。方法对2010-2012年度安镇街道社区15-64周岁妇女死亡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为该年龄段妇女的主要死因,占死亡率56.4%;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及车祸,分别占死因的16.95%及11.3%。结论广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科普宣教,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如两癌筛查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降低该年龄段妇女死亡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及与孕期检查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4850例产妇的孕期检查情况和围产儿结局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本地区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6.7%(1760/1820),其中围产儿死亡率为4.9‰(9/1760);外来产妇产前检查率为53.1%(1610/3030),其中围产儿死亡率为15.5‰(47/1610),比较差异显著(P<0.05)。流动人口围产儿死因以胎儿畸形和原因不明为主。在流动人口孕妇中,无产前检查产妇中围产儿死亡率28.9‰(6/1610)明显高于有产前检查3.7‰(41/1420),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本地区常住人口相比,流动人口孕妇对孕期检查的重视度较低,增大了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性,有必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外来产妇围产期保健水平。
简介:目的分析厦门市居民2002-2009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预防和控制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厦门市居民2002-2009年死亡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编码,计算伤害的死亡率、人群分布特征和疾病负担等指标,分析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2002-2009年,厦门市伤害死亡率为43.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40/10万,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为149531年,PYLL率为11.85‰,平均PYLL为0.012人年/人。在伤害中,交通事故死亡率15.72/10万,居第1位,其他依次是自杀(11.04/10万)、意外跌落(7.45/10万)、溺水(2.24/10万)、意外中毒(1.32/10万)。少年儿童组首位伤害死因是溺水,中青年组为交通事故,老年组为意外跌落。结论伤害已成为厦门市居民第5位死因,不同年龄段人群伤害主要死因不同,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其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5-2014年住院患者的死亡特征,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患病情况,掌握老年人患病的死亡原因,为疾病的预防和死亡率的降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该院2005-2014年病案数据库中的有效病例,根据ICD-10疾病分类编码情况,对死亡病人疾病谱构成、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院死亡病人疾病谱构成前5位依次是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根据该院近10年来住院患者死亡原因的构成特点来合理配置资源,有针对性的提高医院救治水平,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的防控,有针对性的预防疾病发展,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从而降低老年患者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宾阳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掌握恶性肿瘤人群分布特征及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方法利用宾阳县疾病监测系统收集宾阳县2010年居民全人群常规死因监测资料,采用Dreathreg2005统计软件对2010年宾阳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0年宾阳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为1435人,死亡率为151.78/10万,标化死亡率160.80/10万,居首位死因,占总死亡人数22.63%。前5位死因的恶性肿瘤依次是肝癌、肺癌、胃癌、鼻咽癌、结肠及直肠和肛门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3.94%。男性死亡954例,女性死亡481例,粗死亡率分别为190.64/10万和108.08/10万(P<0.01),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06.50/10万和100.10/10万,男性高于女性。不论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5岁以后上升迅速。肝癌居死因的首位。除女性特有肿瘤外其余肿瘤男性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结论恶性肿瘤是宾阳县居民的首位死因,控制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鼻咽癌、白血病和女性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病是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居民死因监测的漏报情况,为今后监测工作提出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取辖区10个街道的12个居委会作为此次漏报调查的调查对象;通过入户调查、多部门数据核对补充等方法,获得样本居委会在2012年期间所发生的死亡信息,与常规医学死亡登记系统电子数据库核对,统计漏报率。结果2012年东城区居民死因监测总漏报率为7.2%;男性漏报率为8.8%,女性漏报率为5.1%,男性与女性的死亡漏报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的死亡漏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漏报率,男性高于女性;死因监测漏报数据主要来源于居委会,占总漏报人数的53.6%。结论东城区居民死因监测存在漏报情况,今后应倡导卫生、公安等多部门沟通合作,探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提高死因监测数据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