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舞蹈表演需要情感体验,舞蹈演员通过体验生活,体验与自己相近的人的愿望和心情,能从不自主的手之舞之,达到自由地、有目的地运用这些“手之舞之”,这是由内而外的心灵之舞。舞蹈演员的情感体验并不是从情感到情感的纯粹情感之物,而应当是在情感的一系列体验中,获得身体表演的独特视觉,这种包含有人体四肢运动的情感体验是“心”与“物”的统一体。舞蹈演员通过情感体验获得的某一情感指向,应该成为表演的动机。当演员心理的情感因素与最单纯的动作或最复杂的动作组合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新的、非常特别的东西——表演欲态。一般来说,当一种表演欲态与另一种表演欲态连贯起来的时候,就构成了舞蹈表演的特殊的韵味。演员在舞台上并不是要“尽情挥洒自己的笑容”,把在体验中获得的情感毫无控制地倾泄出来,而是必须注意表演的“度”。在舞蹈表演中,对于演员的挑战之一,是由于职业的习惯和表演的控制能力要求演员在表演中必须尽力弥合某种由于情绪的不愉快带来的表演的混乱。在舞台上,演员内心的情感体验即使是矛盾的,表演中也一定要反映出角色情感的多重性。青年舞蹈家王冬梅在舞蹈专辑《西域丽影》中给我们带来了艺术享受,也引起我们对舞蹈表演的情感特质和表演特点更多的关注,我们期待着当今正活跃在舞蹈表演园地的一批批新人去做新的探索和尝试。
简介:6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我国文化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是我国近百年来文艺理论所能达到的一个最高峰,至今仍然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发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讲话》全面地涵盖了有关文化艺术工作的方向性和原则性重大问题,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学习和消化。这里只从音乐舞蹈领域中的一个侧面,就源与流的关系问题,结合我们过去所走过的路,提出一点个人的体会。
简介:《天鹅湖》是古典芭蕾舞剧的巅峰之作,在19世纪末的古典芭蕾艺术史上大放异彩,与之一同被载入史册的还有俄罗斯乐坛最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在这部舞剧中,柴可夫斯基完成了对芭蕾音乐的变革,把芭蕾音乐提高到了交响化、戏剧化的水平,使之成为芭蕾舞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如果说《天鹅湖》创造了古典芭蕾的艺术巅峰,那么20世纪初,古典芭蕾在俄国日暮西山时,一群不满现状的艺术精英们发起了一场芭蕾变革运动,开创了早期现代芭蕾的崭新时代,《春之祭》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本文通过芭蕾舞剧《天鹅湖》和《春之祭》中音乐形态的对比,梳理芭蕾舞剧音乐的转变、影响和突破。
简介: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奖的初、复评将于六月初开始,数十个报名参评作品的录像带正静候评委们的严格审视。其中究竟谁能脱颖而出进入最终的决赛?前往宁波角逐“金荷花”的12部作品能否代表当前我国舞剧、舞蹈诗创作的一流水平?最后捧得“金荷花”的那部舞剧或舞蹈诗是不是“众望所归”?这些都是容易引发议论的话题。应该说规模如此之大的舞剧、舞蹈诗评奖活动,不仅是中国舞蹈半个世纪以来鲜见的盛事,也是世界舞坛上的创举。它表明了舞剧、舞蹈诗创作在中国的活跃以及中国编导家们从未止息的热情。但是,活跃与热情并非等同于全部优秀,当几十部类型不同、风格迥异、语言纷繁的舞剧、舞蹈诗同时放在一起评判,当各个舞种的舞剧作品交叉混杂从而使可比性有所降低,当水平接近或优缺点同样突出的作品纷至沓来一字排开———这个时候公正而准确地去断定孰优孰劣,似乎也不是一件太过容易的事情。国际舞蹈比赛(如芭蕾)的惯例是设有规定剧目,所有的演员都跳规定的舞蹈,竟技水准一目了然。作品比赛也往往局限于某一舞种(如现代舞),在同一类别中评议,较易分出高下。即使像首届“荷花奖”舞蹈评奖那样综合性的评奖活动,因为分成五个舞种的评委小组...
简介:舞蹈学(海外教育)专业是中国舞蹈教育在培养方向上的创新,也是舞蹈学学科建设上的突破。本文以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为例,对舞蹈学(海外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对海外舞蹈师资素质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当前舞蹈学(海外教育)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试图给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使该专业能够更加明晰自身的定位和专业属性,根据海外需求,适时调整,从而更好地承担传播中华舞蹈文化、宣传国家形象、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