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告了1例脑卒中伴多发性压力性损伤高龄农村临终患者家庭护理经验。主要以尊重患者意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为宗旨开展,同时注重缓解家庭矛盾,提高家属满意度,帮助家属理性认识死亡并顺利完成内心告别仪式。从发病至离世,历时102 d家庭护理,最终实现了逝者安宁,生者无憾目标。

  • 标签: 脑卒中 压力性损伤 高龄 临终关怀 家庭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务院及教育部大力推进产业。其中人脸识别因其应用广泛,故在人工智能中占尤为重要地位。本文从模型识别的角度,通过建立肤色法概率模型判断出人脸在照片中大致位置;通过建立面部特征点位置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K-L变换实现人脸精确识别;在获取图像及建立数据库基础上,通过欧式距离法,达到人脸识别及其检核目的。本文采用基于面部特征点PCA人脸识别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对人脸进行识别,其算法具有广泛参考价值,并在其他图像识别中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肤色法概率 主成分分析法 K-L变换 欧式距离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年龄≤35岁行鲜胚移植不孕症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与妊娠结局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鲜胚移植后1608例年龄≤35岁患者临床资料。按血清AMH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AMH≤1 μg/L组(147例),AMH>1 μg/L组(1461例)。对两组主要结局指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和次要结局指标(促排卵参数、胚胎参数)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血清AMH水平与流产率相关性。结果AMH≤1 μg/L组患者基础窦卵泡计数(5.84±3.00)、获卵数[(8.18±3.57)个]、冷冻胚胎数[(1.03±1.36)个]均少于AMH>1 μg/L组[6.88±3.58,P=0.001;(10.07±2.72)个,P<0.001;(1.92±1.58)个,P<0.001];AMH≤1 μg/L组总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2 609.81±1 273.88)U]多于AMH>1 μg/L组[(2 380.22±887.47)U,P=0.004]。两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示AMH水平与流产率之间并无相关性(OR=0.948,95% CI=0.875~1.028,P=0.197)。结论在年龄≤35岁不孕症女性中,血清低AMH水平并不增加鲜胚移植后流产率,也不能预测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 标签: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抗苗勒管激素 流产 卵巢储备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段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肌电差异,以期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PFD患者580例,按年龄将其分为A组(≤29岁)163例、B组(30~39岁)161例、C组(40~49岁)114例、D组(50~59岁)128例和E组(≥60岁)14例。对5组患者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查,采集和分析指标包括:前、后静息阶段盆底肌肌电波幅平均值和变异性;快肌阶段盆底肌收缩时最大肌电波幅值及其上升时间和恢复时间;慢肌阶段收缩时平均肌电波幅值及变异性。对所采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其与年龄相关性。结果前静息阶段,5组患者盆底肌肌电波幅平均值和变异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肌阶段,5组患者盆底肌收缩时肌电波幅最大值、上升时间和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肌阶段,5组患者盆底肌收缩时肌电波幅变异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静息阶段,5组患者盆底肌肌电波幅平均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FD患者年龄与前静息阶段盆底肌肌电波幅变异性(r=0.20)、快肌阶段盆底肌收缩时达到最大肌电波幅值上升时间(r=0.18)和恢复时间(r=0.22)、慢肌阶段盆底肌收缩时肌电波幅变异性(r=0.37)、后静息阶段盆底肌肌电波幅变异性(r=0.10)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慢肌阶段盆底肌收缩时肌电波幅平均值成负相关(r=-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D患者随着年龄增加,其盆底肌稳定性和协调性逐渐变差,激活速度和恢复速度变慢,募集时间延长、反应变慢、兴奋性变差。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年龄 盆底肌表面肌电 肌力 协调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ells评分联合年龄校正D-二聚体对住院患者急性肺栓塞(APE)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疑似APE患者(≥50岁)555例,以CT肺动脉造影(CTPA)为诊断标准,评价Wells评分、年龄校正D-二聚体[(年龄×10) μg/L]和两者联合对APE诊断价值。结果经CTPA确诊APE有213例;Wells评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可能APE患者分别为290、224、41例;Wells评分低度可能、中度可能和高度可能诊断APE敏感度分别为24.41%、57.28%和18.31%,特异度分别为30.41%、70.18%和99.4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7.93%、54.46%和95.1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07%、45.54%和4.88%;年龄校正D-二聚体诊断APE敏感度为89.20%,特异度为40.06%,阳性预测值为48.10%,阴性预测值为85.63%;Wells评分低度可能与年龄校正D-二聚体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阴性预测值至93.04%。结论Wells评分为低度可能联合年龄校正D-二聚体阴性对排除疑似APE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肺栓塞 D-二聚体 年龄校正 Well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父母亲生育年龄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在中国7省份开展6~18岁学生体格检查数据,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及其家长的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相关信息。共纳入41 567名资料完整研究对象,根据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将母亲生育年龄分为14~23、24~28、29~38岁三个类别,父亲生育年龄分为14~23、24~30、31~42岁三个类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生育年龄和父母营养状态与子代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关联。结果41 567名儿童年龄为(10.6±3.2)岁,其父亲生育年龄为(27.9±4.4)岁,母亲生育年龄为(25.8±4.0)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3.4%。调整儿童饮食行为因素后,父亲生育年龄为24~30岁和母亲生育年龄为24~28岁组子代超重肥胖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11(1.04~1.18)、1.16(1.08~1.24)。父母双方均无超重肥胖子代,肥胖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父母双方均超重肥胖时,父亲生育年龄为24~30岁组和母亲生育年龄为14~28岁组子代发生超重肥胖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27(1.00~1.62)、1.33(1.07~1.65)。结论父母亲生育年龄和父母超重肥胖状态均与子代超重肥胖有关联,且存在交互作用。

  • 标签: 超重 肥胖症 青少年 横断面研究 生育年龄
  • 简介:摘要B细胞是体液免疫应答中核心效应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提呈抗原以及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学功能。年龄相关B细胞(ABCs)是近年发现一种新型B细胞亚群,随年龄增长在脾脏中不断积累。ABCs高表达髓系标记CD11c、CD11b和转录因子T-bet,对B细胞抗原受体(BCR)和CD40刺激不敏感,而在Toll样受体7(TLR7)和IL-21刺激下分化增殖。已在SLE、RA、pSS等多种自身免疫病患者外周血发现ABCs扩增,且与疾病活动评分、浆细胞水平和自身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深入研究ABC分化调控及生物学功能,阐明其在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中作用,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 标签: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年龄相关的B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ISS评估急诊科多发创伤患者滞留时间临床影响因素,并分析滞留时间与患者病死率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1月经我院急诊科收治多发创伤患者244例,评估、记录患者ISS评分,统计患者一般资料、急诊滞留时间及此次就诊转归。结果研究显示,涉及患者244例,男性191例、女性53例,急诊滞留时间(117.25±87.442)min,数据显示临床转归为死亡的人数46例。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ISS分值越高在急诊科滞留时间相对越长,急诊滞留时间延长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多发性创伤ISS分值更高则病死率更高。

  • 标签: 多发性创伤 ISS评分 急诊滞留时间 病死率
  • 简介:摘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朗格汉斯细胞克隆性肿瘤性增殖。好发于儿童,老年人罕见。本文探讨1例发生于老年人多发淋巴结肿大病例,形态学上肿瘤细胞簇状排列伴有噬血现象。免疫表型支持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子检测存在BRAF V600E突变。发生于老年人LCH伴有噬血现象病例少见,病理诊断缺乏经验,容易误诊或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常少见,部分患者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患者,33岁女性,反复咯血1年,咯血与月经周期无关;胸部CT示右下肺散在空洞,其中一个空洞呈空腔样改变,其余为厚壁空洞,周围可见磨玻璃阴影,双下肺散在数个大小不等结节;外科胸腔镜肺活检确诊为肺子宫内膜异位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发病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构共变网络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关系。方法共纳入163例首次发病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189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集头颅结构磁共振成像数据后,采用SPM12工具包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基于感兴趣区体积提取,基于大脑灰质体积构建结构共变网络,然后使用图论分析方法计算网络拓扑性能指标,通过置换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重复次数为10 000次。对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因子旋转和加权处理,根据最终权重得分把精神分裂症组分为高PANSS分值组和低PANSS分值组,采用与组间比较相同方法比较2组患者网络拓扑属性差异。结果在全局网络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共变网络最短路径长度显著增加(P<0.05, FDR校正),局部效率(P<0.01,FDR校正)和全局效率(P<0.01,FDR校正)显著下降。与低PANSS分值组相比,高PANSS分值组共变网络最短路径长度显著增加(P<0.05,FDR校正),局部效率(P<0.05,FDR校正)和全局效率(P<0.05,FDR校正)显著降低。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构共变网络发生了异常改变,其临床症状越严重共变网络组织损害越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成像 结构共变网络 灰质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创伤患者应用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多发创伤患者1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66例和研究组7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实施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效果、急救时效及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转运有效率显著提升,且提升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意外拔管、输液不畅、血压下降、药物数量不足等总发生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就诊时间有所降低,而就诊成功率有所提升,且降低和提升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发创伤患者中应用CRAMS评分联合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和就诊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提高了对患者急救效果。

  • 标签: 标准化分级转运护理 CRAMS评分 多发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应用于多发肋骨骨折伴气胸/血胸患者护理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多发肋骨骨折伴气胸/血胸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同时增加叙事护理。干预前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RAHP)评价两组骨折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效能,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价患者干预前后创伤后成长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CD-RISC、SRAHP及PTGI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量表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RAHP量表心理安适维度、PTGI量表可能性、自我转变维度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护理应用于多发肋骨骨折伴气胸/血胸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患者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并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且有利于避免多种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 标签: 叙事护理 多发肋骨骨折 心理弹性 创伤后成长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于2020年4月6日收治1例头、颈、胸部及右上肢重度碾压伤合并休克、挤压综合征、创伤性凝血病(T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重症患者患者女性,44岁,因交通事故伤及头、颈、胸部、右上肢等多处伴意识障碍1 h于2020年4月6日07:00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5.6 ℃,呈嗜睡状态,右侧眼眶周围及右侧颊部肿胀、青紫,皮肤严重擦伤伴渗血,结合膜苍白,口唇轻度发绀,右侧胸廓塌陷畸形,伴有反常呼吸,胸壁皮肤大片青紫伴广泛皮下握雪感;右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干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WBC)正常,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降低,血糖升高;尿常规示葡萄糖+++,尿隐血+++,尿蛋白+++,可见透明及颗粒管型;凝血指标和血生化均异常;吸纯氧条件下动脉血气分析示pH值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X线显示右侧肱骨远端及右尺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并右肘关节脱位;CT显示右侧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内壁凹陷性骨折。入院后应用单肺通气、气管切开和俯卧位通气等策略纠正氧合和ARDS;给予合理损伤控制性液体复苏纠正休克,积极应用血制品控制大出血及TIC;根据患者伤情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理论,实施右侧胸腔闭式引流、右上肢截肢术;之后行右侧中下肺切除、肺修补、肋骨内固定术;最后择期行右胸切痂创伤敷料覆盖中心负压吸引术及胸部"邮票"植皮术。经治疗后,患者脱离危险,达到了满意临床疗效。

  • 标签: 单肺机械通气 损伤控制策略 休克 创伤性凝血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型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后不同时期内复发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卒中筛查项目2013―2015筛查年度筛查人群。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人口学信息、卒中病史、影响因素信息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以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内首次复发缺血型卒中患者为病例组,以未复发缺血型卒中患者为相应对照组,探讨缺血型卒中患者在不同间期内复发危险因素;进一步以年龄、性别和城乡分布为分组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亚组,探讨不同亚组缺血型卒中患者在不同间期内复发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OR=1.71,95%CI:1.08~2.71)、冠心病(OR=1.55,95%CI:1.09~2.19)与缺血型卒中患者12个月内复发风险存在显著关联;糖尿病与患者24个月(OR=1.94,95%CI:1.33~2.83)和患者36个月内(OR=1.64,95%CI:1.15~2.34)复发风险也存在显著关联;随着mRs评分增加,缺血型卒中患者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内复发风险均显著升高;在同一时期内,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分布患者缺血型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结论缺血型卒中患者在首次发病后不同时期内复发危险因素不同,在不同亚组患者复发危险因素不同且与复发风险关联强度也存在差异。

  • 标签: 缺血型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预测2型糖尿病(T2DM)外周血管疾病(PAD)发病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8月于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就诊1 851例T2DM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按3∶1比例分为训练集(1 389例)和验证集(462例)。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标、生化指标。收集资料用于评估T2DM合并PAD风险。通过运行RStudio软件,使用LASSO回归分析以及交叉验证,来筛选最佳预测因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引入从LASSO回归筛选出预测因子,进而构建预测T2DM患者PAD风险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正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LASSO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4,95%CI 1.020~1.047)、吸烟(OR=2.363,95%CI 1.720~2.804)、饮酒(OR=3.692,95%CI 2.618~5.230)、糖尿病病程(OR=1.040,95%CI 1.006~1.076)、收缩压(OR=1.026,95%CI 1.014~1.03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467,95%CI 0.276~0.77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459,95%CI 1.239~1.721)、白细胞计数(OR=1.137,95%CI 1.027~1.260)、血小板分布宽度(OR=1.285,95%CI 1.202~1.375)、大血小板比率(OR=0.911,95%CI 0.890~0.931)和降压药使用(OR=0.422,95%CI 0.322~0.551)是T2DM合并PAD影响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训练集和验证集预测T2DM患者PAD发病风险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9(95%CI 0.796~0.842,P<0.001)、70.5%、82.9%和0.821(95%CI 0.779~0.862,P<0.001)、78.3%、75.4%。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当PAD风险阈值概率分别在31%~81%和37%~94%之间时,预测T2DM患者PAD发病风险净收益更高。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一种准确性高、性能优良预测T2DM患者PAD发病风险实用列线图模型。

  • 标签: 糖尿病,2型 外周血管疾病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负性情绪和不良反应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17年7月—2019年8月收治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罗伊适应模式护理,且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化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负性情绪、化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低于对照组(48.00%,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好所占比例为90.00%(45/50)、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64.00%(32/50)、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基于罗伊适应模式护理,能够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罗伊适应模式 化疗 不良反应
  • 作者: 杨妍 常士平 刘思颖 付善民 王维佳 曹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陕西 710032,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创伤科,陕西 71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中国汉族人群特点及Andrews六要素中要素Ⅱ阐述,探索以自然头位下过间点(Glabella)铅垂线作为上颌中切牙或上颌骨理想前界位置可行性。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取中国汉族美貌人群两位(男女各一名),对其拍摄暴露前额侧面微笑像。通过Photoshop CS5软件,在矢状向上分别以过间点铅垂线为标准,向前向后移动上颌中切牙,模拟切牙不同位置,同时应用软硬组织移动比例,调整上唇突度,获得相应侧貌图。由26名专业人士(正畸或正颌外科医生)和68名非专业人士运用100mmVAS量表进行评分。评分数据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中切牙临床冠中心点(Facial axial point, FA)落在过间点铅垂线前距离和不同评分人士对评分值均有显著影响,且交互作用明显。在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评分中,均以0~2 mm评分最高,且前2 mm处评分显著高于0 mm(MD=4.029,P=0.000)和前1 mm(MD=3.404,P=0.026);性别不同,FA点最佳接受区域一致,最佳接受区范围外,女性患者后缩、男性前突获得倾向性越高。结论以自然头位下过间点铅垂线前0~2mm作为上颌中切牙或上颌骨理想前界,可以被用来作为正畸、正颌治疗终点目标,进而指导正畸、正颌治疗方案设计。

  • 标签: Andrew六要素 侧貌 美学 软组织 正颌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