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让·鲍德里亚提出消费社会理论断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受到消费支配社会,现代社会意识形态分析提供了一个批判性理论视角。鲍德里亚以关于符号崇拜取代关于物崇拜,提出其所谓'能指拜物教',其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片面化解读和符号化篡改。鲍德里亚不但误读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物'概念,而且没有弄清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错误地以消费取代生产作为社会存在与发展根本动力,从而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对立面。

  • 标签: 鲍德里亚 消费社会 商品拜物教
  • 简介:王宗峰在《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0期撰文认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毛泽东所倡导文艺服务对象问题通常被整合为“文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并被尊为当代中国文艺“二”方针缘起;然而,这种长期以来共识却忽视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第三“”观念,即“世界上最大多数人服务”。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服务对象 最大多数人 社会科学
  • 简介:本文运用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结合田野调查,以全国仅有的以民歌节庆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例,具体剖析民歌现代发展呈现文化认同危机问题,尝试以对此问题探讨能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得到有意义启示。

  • 标签: 民歌 发展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文化认同 认同危机
  • 简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同党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共同创造、中国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李大钊是这一哲学启蒙者,毛泽东是这一哲学奠基者,邓小平是这一哲学新阶段开创者。“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取得了巨大学术进展,毛泽东就提出并阐释了大量哲学学术问题,足以驳斥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贬低为政治话语论者,足以证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统一,对这一哲学研究,具有完全合法性。

  •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哲学思想 哲学学术创新 显性和非显性形式
  • 简介: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近30年,毛泽东和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其他成员一起,确定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不断变化国际形势,先后提出和实施了'一边倒'、'两面出击'、'中间地带'、'一条线、一大片'和'三个世界'等不同侧重点外交战略,并据此制定和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坚决反对各种形式霸权主义,粉碎了一些国家战争威胁和战略包围,维护了我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树立了新中国外交形象,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威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争取了一个比较和平有利国际环境。这些成就加上探索过程积累起来经验,改革开放后开创外交工作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基础和经验借鉴。

  • 标签: 毛泽东 外交战略 历史贡献
  • 简介: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美学。如果说美学曾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性启蒙扮演过先锋角色,那么,在21世纪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下,它应该发挥更重要作用。本文认为,一个和谐社会大致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分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人和谐;人自身身心和谐。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其实质上是自然美的保持和生态美的建设问题。"生态美"是在自然美和社会美基础之上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超越和综合,是一种更高级审美形态和审美境界。人与社会和谐,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建设一个合理政治和经济体制以及良好社会道德环境,使人能在其中自由、全面和诗意地生存与发展。从美学上说,人与社会和谐仍然落实到异化消除、心理本体建设以及人与其生存社会环境之间和谐上。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经过现代性改造,应该能为现代社会中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思想资源。"情本体"学说是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借鉴西方启蒙时代启蒙思想,结合当前现实状况所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一种美学策略,也是未来散文时代提供一种诗化生存的人生本体。作为人生本体,"情"一方面与心理功能密切相关,是心理本体具体化,另一方面包含着后天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以及世界爱和责任。

  • 标签: 和谐社会 美学 生态美 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 情本体
  • 简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新执政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其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和谐社会 构建 传统文化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后期抗议运动,赫伯特·马尔库塞是人尽皆知关键性人物。他游遍欧洲,会见和平活动家和学生领袖。1967年,他在伦敦宣讲了一个理论:社会可以是件艺术品。这在当时是一个颇有些奇怪说法,因为不论是在美学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艺术和社会通常被认为是对立。但是,马尔库塞论证说,一个新社会存在,不但需要被创造性地想象,而且还需要一种新感性和新意识。后来,他论证道,美——美学研究传统对象——被彻底地从主流社会压抑中分离开来,美阻断了这种压抑,并提供了对于记忆自由一瞥。本文将把马尔库塞思想置于这一时期时代背景及其反传统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并概括出他论述主要内容。

  • 标签: 赫伯特·马尔库塞 艺术品 社会 新感觉
  • 简介:和谐社会和宪政都是人类孜孜以求共同理想,也是当代中国人民努力实现重要目标。二者在价值目标、基本准则、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共同点。本文剖析了和谐社会和宪政基本内涵,揭示了二者之间内在联系。

  • 标签: 和谐社会 宪政 以人为本 民主法治
  • 简介: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阐述了社会价值指向发展历史形式、内在机制和内外动力。论文认为,社会价值指向是人预设社会发展应然状态;以神本、以物本和以人为本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三个历史形式;人在实践对"社会器官"构建、对"社会器官"意义反思以及人在意识社会价值指向重构,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内在机制;人主体性发展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内在动力,人社会实践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外部动力。

  • 标签: 社会 价值 价值指向 发展
  • 简介:正确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思想,必须从生产关系角度来定义分工,并且把它区分为生产劳动关系和所有权关系。消灭分工就是消灭生产关系异化,从生产劳动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消灭从劳动过程本身中产生出来异己性;从生产所有权关系方面来看,就是消灭生产在其中进行不合理社会关系,即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劳动产品不合理分配。

  • 标签: 分工 生产关系 劳动关系 所有权关系
  • 简介:从知识社会视角看,社会科学价值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现代社会一种知识建制,社会科学价值无涉或价值中立不仅是非历史,而且是不可能。价值问题关系到如何看待社会事实这一社会科学根本问题,体现出理论对自身使命与责任定位。对价值问题任何回避或拒斥,都只能使社会科学自身陷入困境。

  • 标签: 社会科学 实证主义 价值中立 解放
  • 简介:利益与权力是考察政治生活两个重要维度。依据政治生活中所呈现出不同主题,根据利益与权力不同组合,人类政治生活依次呈现出强权政治、解放政治、生活政治三种范式。强权政治争夺权力是为了保持权力,表现为对权力赤裸裸争夺;解放政治掌握权力是为了大多数人基本自由权利,争取基本平等自由生活机会与条件;而生活政治,权力更多遮蔽了那种暴虐性质,权力同样也是为了权利,但这种权利更多地是一种自由选择权利,在一个稳定现代宪政体制下,这种权利更多地指向实质性权利。

  • 标签: 政治范式 强权政治 解放政治 生活政治
  • 简介:一、“社会整合”内涵社会整合(socialintegration)是一个被广泛探讨概念,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社会体系和行动理论演进》(1977)一书中,把社会整合概念含义规定为:(1)社会体系内各部分和谐关系,使体系达到均衡状态;(2)体系内已有成份得到维持。以对抗外来压力。帕森斯还认为,一个社会要达到整合目的。必须具备这样两个不可或缺条件:一要有足够社会成员作为社会行动者受到适当鼓励并按其角色体系而行动;二是使社会行动控制在基本秩序维持之内.以免形成离异或冲突文化模式。也有学者认为,所谓“社会整合”,就是“借以调整和协调系统内部各套结构,防止任何严重紧张关系和不一致对系统瓦解过程”,它“既能够使社会维持其作为社会系统完整性,又能够使社会进入更高级适应能力”。社会整合”概念在费孝通主编社会学概论》一书中则被解释:“使整个社会关系表现得结构完整,活动有条不紊,各方面配合默契,整个机体运转灵活,生动活泼。简单地来看,可以将“社会整合”理解促使社会成员协调一致,形成凝聚力,保障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以达到和谐状态一种行为过程

  • 标签: 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社会整合 社会行动者 合意 社会体系
  • 简介:坚定文化自信,意味着自觉亦觉他,在历史长河中坚守自我,在世界关注眼光展现自我。审视自我,找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代境遇,置身纷繁复杂文化矛盾,探求文化必须面对和解决时代问题。坚守自我,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代价值与独特之处,在传统与现代比较,发掘文化发展生命力与活力;在民族与世界交汇处:看到文化引领民族复兴向心力、提升国家形象软实力。展现自我,要在古今中外文化互动之中,处理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关系、文化包容与文化坚守关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面向未来、走向世界。

  • 标签: 文化自信 文化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简介:<正>由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我国当前正处于急剧社会转型过程.信仰危机在全社范围内普遍存在和发展着.这是被无论学术界或社会大众都公认客观事实。关键在于如何评价当前信仰危机。人们往往从静态角度,将其作为已然现实存在.主要考察和揭示它对个体发展和社会生活破坏作用和消极影响。然而笔者认为.仅对信仰危机作现象性事实描述和负面评价是远远不够。因此.本文从信仰与价值

  • 标签: 价值危机 信仰危机 社会进步 社会价值体系 文化实践 文化选择
  • 简介:2017年5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俄罗斯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六届全国俄罗斯哲学学会年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3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际学术研讨会 俄罗斯哲学 十月革命 研讨会综述 对外经贸大学
  • 简介:月革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影响既深刻又长远。毛泽东认为,月革命不仅促使他本人"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还为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更为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开辟了世界历史新时代"。月革命道路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他山之石。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月革命开辟道路得失成败和经验教训之中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正确轨道。今天,我们如何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正确方向一路前行,仍然可以从毛泽东对于月革命认知之中受到诸多有益启示。

  • 标签: 毛泽东 十月革命 启示
  • 简介:《论音乐社会情境》是阿多诺早期最为重要音乐社会学文本之一,该文浓缩了后来音乐社会诸多观念。阿多诺在该文中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开始,高度概括了音乐在当时社会处境。基于音乐与社会关系,他划分了音乐家四种类型,并分析了音乐生产与消费问题

  • 标签: 生产 再生产 消费 中介 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