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手术治疗的效果,总结治疗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手术经验。方法将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十年五年间我院收治的11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采取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组和放疗组。手术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共64例患者。放疗组患者均进行放射治疗,共50例患者。术后规律随访三年,并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有效率为98.5%,放疗组治疗有效率74%。手术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于放疗组,经χ2检验,χ2=15.5611,P=0.0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随访的调查手术组生存率明显高于放疗组,经χ2检验,χ2=3.9438、12.5074、7.3300、7.9459、6.2892、6.2778,P分别为0.0470、0.0004、0.0068、0.0048、0.0121、0.012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相应的不良反应发生,具体类型不同,但手术组患者的并发症总数明显低于放疗组,经χ2检验,χ2=31.1746,P=0.00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组临床资料的研究分析发现,口腔颌面部肿瘤采用手术治疗的疗效要好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份到2015年5月份接收的口腔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4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白细胞计数改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评价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87例颌面部损伤的发病情况、致伤因素、外伤情况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软组织伤予以清创缝合和控制感染,对牙外伤给予相应处理,颌骨骨折予以牵引复位、颌间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394处(占67.12%)软组织伤均获治愈;156例牙外伤松动牙(占牙齿损伤的72.90%)及86例牙槽骨骨折者治愈143例(占外伤松动牙91.67%),拔牙者13例(占外伤松动牙8.33%);106例颌骨骨折和14例颧骨骨折均全部治愈。结论颌面损伤的急救处理应有整体观念,应特别注意全身情况,尤其是有无颅脑损伤。软组织伤予以清创缝合;牙齿损伤应尽量保存牙齿,外伤脱位的完整牙齿予以再植,骨折线上的牙齿虽然松动也应尽量保留,给予固定,以利于咬关系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共132例口腔颌面部骨折病例,从年龄、性别、季节特点,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合并伤情况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骨折多发于20—50岁男性;好发季节为夏季;交通事故为最常见的致伤原因;下颌骨为骨折好发部位,常伴有全身多个脏器的复合伤,治疗以坚固内固定为佳。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以下颌骨骨折最好发,青壮年男性居多,主要为交通事故伤。正确复位后坚固内固定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82例,分析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和感染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全身给予支持治疗,抗生素抗感染,局部形成脓肿时,要切开引流彻底清除病灶,可行多切口引流。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80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7.5%。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因合并糖尿病并发全身感染而死亡,1例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同时并发面部多间隙感染而死。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同时要注意合并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