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34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10例。肿瘤单发30例,多发4例。肿瘤直径<1.0厘米12例,1.0—2.0厘米18例,>2厘米4例。术后行吡柔吡星或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留置尿管3-7d,并定期性膀胱灌注化疗。术后随访时间为3-24个月。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10—50分钟,平均25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30ml。仅1例术中膀胱小穿孔无术后继发出血,无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仅1例复发,复发率6%。结论经尿道电切联合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疗效可靠等优点的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浸润性膀胱癌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对患者随访后发现,观察组10例患者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例(90%)、8例(80%)、6例(60%);对照组10例患者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例(80%)、7例(70%)、6例(60%),两组经过比较,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对浸润性膀胱癌,不仅保证了治疗效果,同时也为患者保住了膀胱,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容易令患者接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8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42例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洗化疗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21例。A组给予延续性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治疗依从性(95.24%)显著高于B组(71.43%)(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B组(42.86%)(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为膀胱癌术后行灌洗化疗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改善其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情况,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较佳的护理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接受间歇导尿和膀胱康复护理的联合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我院神经康复科收治62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间歇导尿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膀胱康复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排尿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感觉与运动神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排尿次数、每次排尿尿量均明显高于常规组,24h尿失禁次数以及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和膀胱康复护理可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感觉与运动神经功能,促进正常排尿,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观察,细致分析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效果作用。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人数共6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案的采纳将其均衡分至两组,一组(n=30):开展常规导尿+膀胱功能训练护理服务方案;二组(n=30),开展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护理服务方案,而后针对干预效果展开分析比对,优劣评价。结果:统计系统分析后发现,二组收获效果更加显著,方案策略可实施性更强,患者在各指标数值均显优一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方案的开展实施,一方面能有效提升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同时还可极大减少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值得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膀胱热灌注化疗(HIVEC)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NMIBC患者98例,均行TUR-BT,术后采用膀胱灌注化疗43例为对照组,采用膀胱热灌注化疗5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复发率,术前、术后1年、术后2年肿瘤细胞活力指标[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复发率7.27%小于对照组46.51%(P<0.05);术后1年、2年观察组DKK-1、YKL-40、VEGF、F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3.64%低于对照组69.77%(P<0.05)。结论TUR-BT后HIVEC治疗NMIBC可降低总复发率,降低肿瘤细胞活力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简介: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7间在孟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4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给予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联合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42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36.70±11.22)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62±0.56)d。1例(2.38%)患者出现闭孔神经反射,未出现电切综合征、膀胱穿孔等其他并发症。患者术后均获得24个月的随访,其间出现5例(11.90%)复发。结论经尿道膀胱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挽救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部分切除术(PC)后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PC后复发行腹腔镜挽救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例,女6例。中位年龄62.5(45.5~82.5)岁。30例中6例PC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PLND)。PC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pT2~3bN0M0期。术后5例行吉西他滨+顺铂辅助化疗,6例行辅助放疗,13例行辅助放化疗;30例均行膀胱维持灌注治疗。PC术后肿瘤局部复发中位时间9(5~29)个月,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cT2~4N0M0期;肿瘤直径中位值3.5(2.5~4.5)cm,肿瘤数量中位值2(1~3)个。复发后均行腹腔镜挽救性膀胱切除术:于右侧髂外动脉分叉处找到输尿管游离至膀胱壁,左侧从髂总动脉末端开始游离,顺序游离膀胱后、前壁,缝扎背深血管复合体,切断膀胱侧血管蒂,切断尿道后切除膀胱。采用标准PLND,既往已行PLND者不再清扫闭孔及髂血管周围淋巴结,仅向上清扫至腹主动脉分叉处,包括髂总血管、腹主动脉分叉及下腔静脉周围淋巴组织,以及骶骨前淋巴结。结果本组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70(240~310)min,术中失血量中位值180(50~300)ml,围手术期无输血病例。淋巴结清扫数量中位值18(10~27)枚;4例淋巴结阳性,其中3例为2枚闭孔淋巴结阳性,1例为3枚闭孔及髂外淋巴结阳性。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发生,无淋巴漏发生。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4(3~7)d,住院时间中位值9(7~20)d。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浸润性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pT2~4aN0~2M0期。术后13例行辅助性化疗。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3(3~31)个月,2例盆腔复发,1例腹膜后淋巴结远处转移,此3例予辅助性化疗及放疗。结论腹腔镜挽救性膀胱切除术手术并发症少,复发转移率低,是PC术后膀胱癌复发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对于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提供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于2014.3月-2015.3月间收治的74例浸润性膀胱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划分为普通组,为患者提供一般手术期间护理服务,于2015.4月-2016.5月间收治的74例膀胱癌患者,作为干预组,为患者提供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满意度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普通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干预组为5.41%,干预组发生率较低,P<0.05。普通组患者表示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4.32%,干预组满意度为95.95%。干预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于临床收治的膀胱癌患者提供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手术治疗方式,同时加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后,大部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且对于护理流程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2019年4月-2021年2月本科接诊浸润性膀胱癌腹腔镜手术病患92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围术期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PSQI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PSQI评分,干预前:研究组(14.62±2.31)分,对照组(14.97±2.56)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t=0.2459,P>0.05;干预后:研究组(6.51±1.34)分,对照组(9.54±1.07)分,研究组比对照组低。结论:于浸润性膀胱癌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用围术期护理,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疼痛感的减轻,及住院时间的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