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我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30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手术时间选择在急性发病1周以后,对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针对性专科病情监测及健康宣教等。结果30例患者成功植入覆膜支架,病情均得到控制,恢复良好,随访1年生存率100%。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再发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型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58例TEVAR术后再发A型夹层患者的资料。男性40例,女性18例,年龄(57.0±6.7)岁(范围:31~71岁)。术后再发A型夹层距TEVAR的时间[M(QR)]为37 d(72.8个月)(范围:1 h至14年)。48例急诊手术,9例亚急诊手术,1例转运至手术室途中因夹层破裂死亡。57例手术患者均行主动脉根部处理。54例于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全弓置换,3例(年龄>65岁)于浅低温下行弓部去分支吻合+升主动脉置换+弓降部覆膜支架植入术。结果手术时间(445±32)min(范围:382~48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3±19)min(范围:89~133 min),心肺转流时间(189±27)min(范围:162~221 min),术中出血量(665±343)ml(范围:450~1 750 ml)。术后ICU停留时间5(6)d(范围:2~27 d),术后住院时间14.0(4.5)d(范围:2~36 d)。死亡3例,包括严重脑部并发症2例,严重肝功能不全合并消化道出血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随访0.5~7.0年,1例术后3个月发生左冠状动脉吻合口漏,行再次手术,2例再次行胸腹主动脉置换,其余患者CT血管造影未见吻合口漏和支架扭曲膨胀不全。4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术后2年突发脑梗死。结论TEVAR术后再发A型夹层多数与支架移植物相关,积极的外科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科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共27例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7例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的全面细心的护理。结果27例患者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积极全面的护理对行腔内隔绝术的主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存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2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2例于术前死亡,术后肾功能不全2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房颤2例,低心排综合症3例,17例治愈,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研究组患者中,术前无死亡,自动出院1例,只出现室性心律失常1例,低心排综合症1例,20例治愈。研究组患者治愈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增加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全面认识,根据患者不同病情给予个性化护理,可大大减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合并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介入手术护理与配合。方法:收集整理我院于 2017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收治的 6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将 6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腔内隔绝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 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通过介入手术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等综合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给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施腔内隔绝术患者介入手术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关于非复杂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已达成共识,认为胸主动脉内膜血管支架植入术(TEVAR)的手术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内科治疗。而关于TEVAR的临床疗效、最佳治疗时机以及适应症等问题,一直是临床外科的研究重点,也是制约TEVAR广泛推广的原因之一。本文针对非复杂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治疗研究予以分析,结合往期文献资料总结TEVAR的手术指征以及最佳治疗时机,并对非复杂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采用DSA低剂量技术,做好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通过选取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共计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数为20例。包含男性、女性人数分别为24例、16例,年龄值为30-7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56.09±1.25岁。患者临床表现为胸背部疼痛,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休克状。纳入标准:第一,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第二,经CTA诊断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排除标准:第一,恶性肿瘤患者。第二,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分别采用CTA以及DSA低剂量技术,做好效果分析和比较。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主动脉夹层相关影像学特征进行比对,观察组效果较好,能够正确进行诊断,对照组、观察组之间具有一定差异(p<0.05)。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夹层敏感率进行分析,其中在确诊的人数中对照组的夹层敏感率为60.0%。对于观察组来说,其夹层敏感性为90.0%。因此采用DSA扫描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效果。结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采用DSA低剂量技术,能够准确进行成像的诊断,整体安全性高,效果良好。而且在使用时不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损伤,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较容易被误诊的疾病,在临床中,主动脉夹层常被误诊为心肌梗死,导致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因其容易被误诊属性,主动脉夹层疾病需要在临床中予以甄别,通过精准的科学甄别分析,降低误诊率,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救治时间,提升治疗效率。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中医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优势在于控制基础疾病、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调理。基于此,本文筛选了中医诊治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文献,从中医诊断、防治、术后调理上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中医诊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