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角膜是眼球最重要的屈光间质,它的屈光力占眼球总屈力的3/4左右,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臻于完善,术前准确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故是非常重要的,其准确程度主要依据于角膜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检查的精确性及患者术前的屈光状态,本文通过对应用两种仪器所测角膜屈光状态的结果进行比较,阐述两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角膜屈光度 角膜地形图仪 角膜曲率计 角膜屈光状态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绷带联合湿房治疗丝状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住院的丝状角膜炎患者76例,按治疗分组38例。对照组在刮除丝状物使用贝复舒滴眼用凝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绷带加功能性湿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3周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VAS评分)和角膜上皮愈合程度(FL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疗效100%(38/38)高于对照组65.8%(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及3周vas、FL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绷带镜联合湿房 丝状角膜炎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角膜共聚焦显微(cornealconfocalmicroscopy,CCM)是一种快速、非侵袭性、可重复的检测技术,并能够清晰地显示实时细胞水平结构,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角膜及眼表疾病的研究,本文就CCM在干眼病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干眼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0例80眼配戴角膜塑形的青少年近视患者,在戴前、戴后裸眼视力(UCVA)和矫正视力(BCVA)对比分析检查结果。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收录情况,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角膜塑形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以近10年来(2007年1月至2018年11月)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角膜塑形相关文献为分析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采用CiteSpace工具对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文献发文量,国家及机构分布,核心作者信息,刊文期刊分布及关键词聚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检索到401篇文献,相关文献分别刊载在67种期刊上,涉及418位作者;学科发展覆盖36个国家或地区,共345个研究机构参与该领域研究,中国有2所大学排名前5位,拥有较强竞争力;学科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和西班牙这4国,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学像差、对比敏感度、周边屈光度、随机临床试验以及眼球生长等方面,随着研究深入,研究热点在变化。结论:近10年来,在角膜塑形领域,中国的刊文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香港理工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热点从角膜塑形配戴对视觉质量和角膜厚度等方面的改变,到控制近视进展的可能机制,逐渐转移到与多种近视控制方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探究。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文献计量分析 现状 热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角膜绷带患者的疼痛、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102例102眼,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立即佩戴软性角膜绷带,对照组不使用角膜绷带,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1d、3d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当天、1d、3d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角膜绷带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避免术后患者产生不适症状,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角膜绷带镜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共焦显微下前房残留重水对角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深圳市眼科医院2008年9月至2018年12月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前房残留重水共26例(26眼),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检查,分析其角膜形态结构特征。结果共焦显微下前房残留重水压迫的角膜内皮细胞呈"金箔样"改变。重水渗入角膜内皮边界使其六边形结构轮廓平直清晰。严重者重水进入角膜基质。角膜的内皮细胞被大量色素颗粒覆盖。结论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可观察前房残留重水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伤。

  • 标签: 显微镜,共焦,角膜,激光 重水,前房 内皮,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角膜绷带在翼状胬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术后应用角膜绷带的护理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翼状胬肉术后应用角膜绷带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针对角膜绷带实施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未针对角膜绷带实施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6例:针对角膜绷带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天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角膜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早,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翼状胬肉术 角膜绷带镜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塑形在儿童近视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10月将我院收治的150例近视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比分析不同近视防控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屈光度以及裸眼视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眼轴长度以及角膜相关指标的变化相对较少,P>0.05。结论:角膜塑形能够更加高效的对儿童近视进行有效干预,有效改善患儿的裸眼视力,并且佩戴舒适度也相对较高。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儿童近视防控 裸眼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近视儿童的治疗之中应用角膜塑形的效果和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2年5月,回顾性分析选取在我院接受收治的60例近视儿童,按照抽签的方式均分为研究组(角膜塑形)和对照组(佩戴框架眼镜),观察两组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黄斑区及周边脉络膜厚度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近视儿童的治疗之中应用角膜塑形的效果理想,可以增加黄斑区及周边脉络膜厚度,延缓近视发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佩戴框架眼镜 近视儿童 黄斑区 周边脉络膜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的特点,评价角膜塑形矫正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配塑形医院2所,时间为2015年12月-2023年9月,针对配出的大概2430副塑形患者随机抽取的8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角膜塑形矫正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为框架眼镜佩戴和常规护理。根据两组治疗数据进行比较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眼轴长度;比较各组眼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屈光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数据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角膜塑形治疗,可降低患者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矫正 治疗研究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重点探究配戴角膜塑形治疗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于2022年8月到2023年7月期间确诊并且收治的120例近视治疗患者,将以上患者视为本文的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对象均配戴角膜塑形治疗近视,针对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本文所有患者接受配戴角膜塑形治疗近视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高,这也是日后治疗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结论;本文研究发现,配戴角膜塑形治疗近视的疗效显著,但安全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优化,进而使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使得患者的治疗得到保障。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治疗 治疗效果 治疗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真菌性角膜炎炎症细胞密度、形态学特征与基底膜下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4例(44只眼)作为患者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58.3±11.5)岁。纳入健康人20名(20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5.6±6.1)岁。患者组进一步根据裂隙灯显微角膜溃疡范围及浸润深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亚组。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IVCM)对所有受试者的角膜从上皮层至内皮层进行扫描,获取角膜中央及周围上、下、鼻、颞侧共5个方位的图像,得到病灶区真菌菌丝的最大密度、侵入最大深度,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大小、长度,基底膜下神经的密度,主干神经的长度、数量、弯曲度。侵入患者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及对照组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必要时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参数间的相关关系使用Spearman法进行分析。结果IVCM下病灶区角膜内的真菌表现为大量均匀高反光、节段状、菌丝样结构,平行或交错排列,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菌丝密度评级分数为2.6(2.0,3.0)分,以中等量到大量菌丝分布为主;菌丝或菌体主要分布深度在100~150 μm(18例,40.9%),95.5%(42例)的患眼中菌丝侵入最大深度<300 μm。轻、中、重度患眼中菌丝侵入深度分别为89.4(50.5,106.8)、133(122,203)、135(74,151)μm。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菌丝侵入深度有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8,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树突状细胞密度、大小及长度均有增加趋势(W=493.5,500.0,500.0;P<0.01);患者组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基底膜下主干神经长度及数量均有明显下降(H=-14.448,-11.9303,-8.282;P<0.01)。基底膜下神经密度、神经数量均与树突状细胞密度均呈负相关关系(r=-0.555,-0.466;P<0.01)。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的真菌菌丝主要侵犯角膜上皮层或浅基质层,病灶区成熟树突状细胞密度与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和数量呈负相关;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呈下降趋势。(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80-588)

  • 标签: 角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树突细胞 角膜 眼神经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目的研究鼻中隔及鼻腔处侧壁黏膜接触所致头痛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38例患者经CT扫描证实,鼻内窥镜检查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黏膜接触,局部利多卡因试验鉴别头痛明显缓解,经鼻内窥镜手术矫正鼻中隔,纠正鼻腔外侧壁解剖结构异常,术后进行了临床疗效评估。结果38例患者经鼻内窥镜下纠正解剖结构异常,解除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接触,治愈36例,好转2例。结论鼻腔黏膜接触可导致头痛,通过内窥镜下矫正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解除鼻腔外侧壁与鼻中隔黏膜接触,头痛可消失或明显缓解。

  • 标签: 头痛 鼻中隔偏曲 内窥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绷带式接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濮阳市眼科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者96例(96眼),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应用绷带式接触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抗炎治疗不用绷带式接触组,每组各48例(48眼)。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1天和7天角膜刺激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520,-2.989;P=0.024,0.010)。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两组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t=-2.593,P=0.021)。术后不同时间点泪膜破裂时间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2.08%(χ2=1.011,P=0.753)。结论应用绷带式接触在翼状胬肉术后可缓解角膜刺激症状,有利于眼表修复、稳定泪膜。

  • 标签: 镜,接触,绷带式 手术,翼状胬肉 移植,干细胞,角膜缘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一种不伴随炎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形态正常的角膜逐渐变薄并缓慢膨胀成锥形,角膜胶原交联术通过提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已成为该病重要治疗方法和有效阻止其进展的方法。400 μm的角膜厚度限制了很多超薄圆锥角膜进行角膜交联治疗,近年来,诸多学者在原有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如跨上皮及保留上皮岛等手术方式的改进,利用低渗透性核黄素、角膜接触及使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透镜等方式增加角膜总厚度,个性化调整术中能量使用等,这些技术均旨在克服400 μm的限制,从而对超薄圆锥角膜实现安全有效的角膜交联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42-246)

  • 标签: 圆锥角膜 超薄角膜 角膜扩张 角膜胶原交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