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据患者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近视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近视改善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可改善近视,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并发症率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据患者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的近视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近视改善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佩戴角膜塑形镜治疗可改善近视,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并发症率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近视进展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纵向调查研究。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青岛市黄岛区1所小学(3~6年级)和1所中学(7年级、8年级)中的6个年级,其中每个年级随机选取2个班级,共纳入320名近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先于2018年1月寒假期间完成对所有入选学生裸眼远视力、电脑验光、裂隙灯显微镜、睫状肌麻痹验光及最佳矫正视力检查并获取基线数据。再于2019年1月寒假期间再次重复上述检查获取随访数据并通过现场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受检者1年内包括近距离工作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等影响因素的相关信息。采用ANOVA、χ2检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等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得296名(92.5%)学生的完整数据。所有学生随访1年后的近视等效球镜度(SE)增长(-0.56±0.62) D(t=7.71,P<0.001),其中6年级近视进展最快(P<0.001)。各年级男、女生近视进展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选近视学生中双亲均近视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单亲近视,双亲均无近视的比例最低(χ2=27.92,P<0.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近视进展与双亲近视[OR=1.68,95%可信区间(CI):1.22~2.13,P=0.042]、近距离工作距离<30 cm(OR=1.23,95% CI:1.02~1.59,P<0.001)、连续近距离工作时间≥30 min(OR=1.34, 95% CI:1.02~1.61,P=0.021)有相关性;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近视进展仅与连续近距离工作时间≥30 min(OR=1.28, 95% CI:1.08~1.68,P=0.042)有相关性。结论:所有受检者随访1年的SE增长为(-0.56±0.62)D。各年级近视进展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规律,其中,6年级(13岁)可能是近视进展速度变慢的一个转折点。连续近距离工作时间≥30 min是影响近视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屈光不正是最常见的眼科异常,其中近视最为常见,目前近视眼更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多发病。近视就是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视觉疲劳,而视近物清楚。近视眼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用眼习惯及营养因素等。人眼的屈光状态随着生长发育、年龄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如果过度正视化,眼轴过度延长,即发生“近视”。家长对于近视的预防在儿童学龄前关注,比在发现孩子有了近视症状之后关注更有意义。首先,让儿童家长了解眼球的发育及近视的相关知识,让家长明白应该避免学龄前的儿童过度用眼;其次,要在孩子学龄前至少进行1次正规的验光检查,之后每半年检查一次,建立儿童屈光健康档案。总之要让家长明白在儿童3~7岁期间避免过度用眼,对于预防青少年的近视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