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庆大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随着其使用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它的耳毒性逐渐明显。本实验在体外用新生C57BL/6J小鼠的耳蜗基底膜构建庆大霉素耳毒性模型观察自的发生。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的耳蜗基底膜应用庆大霉素之后,行透射电镜观察自体的结构,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检测自相关蛋白LC3-II的变化。结果在庆大霉素的耳毒性模型中,观察到了自现象的发生。结论自参与了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过程,提示我们干预自可以影响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过程。

  • 标签: 毛细胞 庆大霉素 耳毒性 自噬
  • 简介:摘要感受疼痛是神经系统一个复杂的功能,其具体调节机制仍不完全明确。自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保守的高度调节的"自我清理"过程。近来自被发现与损伤性神经痛、阿片类药物诱发神经痛、癌症相关疼痛等多种疼痛现象及调节相关。文章将自与疼痛的相关报道主要按临床疼痛性疾病进行整理,总结了目前自与疼痛相关的交叉调节机制,以期为理清自在疼痛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 标签: 自噬 疼痛 痛敏过敏 阿片受体
  • 简介:摘要自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普遍生命现象,在维持细胞自我稳态、促进细胞生存方面起重要作用,广泛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自与细胞卫士p53的关系密切,目前已成为肿瘤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本文对自的概念、生物学特性、自过程及其信号调控、以及与p53的关系作以概述,同时简要概述了目前自的研究方法和检测方法并提出问题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自奠定基础。

  • 标签: 自噬 分子机制 p53
  • 简介:近来研究表明,自可能成为卒中治疗过程中的新靶点,但是自在脑缺血过程中的激活是否提升神经元存活率一直存在争议,关于其对于脑缺血后神经元发挥的作用是保护还是加重损伤尚不明确。本文主要综述脑缺血后自在缺血服氧损伤中可能发挥的双重作用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

  • 标签: 自噬 神经元 脑缺血/低氧损伤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由于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最终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研究表明胰腺损伤是脓毒症中重要的病理学改变。自是维持细胞物质和能量正常代谢的重要途径,在许多疾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自对脓毒症胰腺损伤发挥双重作用,适度自可以减轻胰腺损伤;过度自可造成与凋亡相关的自性细胞死亡从而加重胰腺损伤。脓毒症中活化的核转录因子-κB(NF-κB)对自有促进作用,溶酶体相关膜蛋白(LAMP)降解可造成自流受损而加重胰腺损伤。对脓毒症胰腺损伤中自变化机制的探索将有助于恢复正常自功能,从而为治疗脓毒症胰腺损伤寻找新的靶点。

  • 标签: 自噬 脓毒症 胰腺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
  • 简介:【摘要】 自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且重要的生命现象,通过自小泡包裹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生物大分子及受损的细胞器并运送至溶酶体进行降解,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皮肤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动态修复过程,主要由有序发生而又互相重叠的三个阶段构成,即炎症反应期、增殖期和重塑期。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自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自与皮肤创面愈合的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自噬 创伤 创面愈合 皮肤
  • 简介:摘要:自是细胞基本的代谢过程,它能降解细胞内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以最有效的方式重复利用这些成分,来维持细胞的生存和组织自稳。自可能是真核细胞清除入侵病原微生物的最原始的天然免疫方式。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自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途径。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异质自能直接去除细胞内病原体,同时激活包括TLRS和NLRS在内的PRRS,以触发其信号转导途径,并促进神经细胞激活、细胞因子分泌和吞噬。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自反应对T淋巴细胞的平衡、功能和分化、B淋巴细胞的存活和发育以及浆细胞的存活有重要影响。

  • 标签: 自噬 病原微生物 清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广州市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VP)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中毒诊断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1997—2007年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和中毒样品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VP食物中毒有逐年上升趋势;共发生97起,中毒人数2201人,无死亡病例,VP中毒起数和人数分别占同期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35.66%和35.51%,罹患率为18.40%;高发时间是第二、三季度(5—10月份);中毒原因主要是食品生熟交叉污染;熟肉制品、水产品为主要中毒食物;潜伏期为7~23h(平均15h),腹部阵发性绞痛为首发症状,继发腹泻、呕吐,小部分中毒者有轻中度发热;菌株血清分型以O3∶K6为主(占66.67%)。结论VP是广州市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必要完善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菌的监测。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特征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离培养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O1群霍结果1400份各类标本均为阴性,二种检测方法无统计学意义,一乱弧菌结果的一致性。方法从2009—2010年对1400份各类标本同时用分离培养法与胶体金法进行检测,比较二种方法结果的符合率。致性为优。符合率为100%。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作为快速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其结果准确性高。有必要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出的阳性标本进行培养分离检测,以保证既能及时防控疫情,又能获取菌株进行确诊和进行其他相关项目的研究。

  • 标签: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分离培养法 霍乱弧菌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外科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20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和舟山市中医院经病原学确诊的18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7)和死亡组(n=11)。使用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危险指标(LRINCE)评分预测坏死性筋膜炎:<6分可能性小,6~8分可疑,>8分强烈提示。结果18例患者平均年龄(62±9)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发病月份为6~10月份。LRINCE评分:<6分7例(死亡3例),6~8分8例(死亡5例),>8分3例(死亡3例)。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0±12)和(61±7)岁,发病到就诊时间分别为(2.3±1.0)和(3.1±2.4)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5、1.006,P均>0.05)。两组患者ALT、AST、肌酸激酶、白蛋白和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t=6.209、10.348、4.926、11.198和5.952,P均<0.05)。18例患者中有3例接受筋膜切开减压+负压封闭引流(VSD)干预治疗,存活2例,死亡1例。15例未行外科干预治疗患者中死亡10例。结论创伤弧菌在舟山地区散发流行,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发病具有季节性。早期筋膜切开减压+VSD等手术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创伤弧菌 外科干预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弧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外科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20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和舟山市中医院经病原学确诊的18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7)和死亡组(n=11)。使用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危险指标(LRINCE)评分预测坏死性筋膜炎:<6分可能性小,6~8分可疑,>8分强烈提示。结果18例患者平均年龄(62±9)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发病月份为6~10月份。LRINCE评分:<6分7例(死亡3例),6~8分8例(死亡5例),>8分3例(死亡3例)。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0±12)和(61±7)岁,发病到就诊时间分别为(2.3±1.0)和(3.1±2.4)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5、1.006,P均>0.05)。两组患者ALT、AST、肌酸激酶、白蛋白和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t=6.209、10.348、4.926、11.198和5.952,P均<0.05)。18例患者中有3例接受筋膜切开减压+负压封闭引流(VSD)干预治疗,存活2例,死亡1例。15例未行外科干预治疗患者中死亡10例。结论创伤弧菌在舟山地区散发流行,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发病具有季节性。早期筋膜切开减压+VSD等手术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创伤弧菌 外科干预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为食物中毒快速准确的定性检测及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率的调查提供手段。方法通过分析,最终选择tlh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Genebank进行中查找多条TLH基因序列,并利用DNAssist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选取相对保守区段,用BeaconDesigner软件自行设计引物和TaqManTM探针,并利用核酸提取试剂盒煮沸法制备基因组DNA,通过对TaqManTM实时荧光PCR缓冲液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浓度、引物浓度和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的TaqManTM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选取的tlh基因同源性达到98.9%以上(13/1234),同源性好。通过对各实验条件的优化,得到副溶血性弧菌TaqManTM实时荧光PCR的最佳反应条件,初步建立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验方法。结论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而且检测周期短,能提高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和检测准确性。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TaqManTM探针 实时荧光PCR 快速检测
  • 简介:由副溶血弧菌所致的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以青壮年为主,同时进餐者可集体发病.2002年8月1日西南战区某部队发生一起急性肠炎,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及病原学诊断,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系统鉴定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确认是由副溶血弧菌(VibrioParhaemolyticus,以下简称VP)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西南战区 部队 副溶血弧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首先判定判定黄岑对哈维弧菌的逆转作用进行判定,之后确定其产生作用的机理;方法将实验对象选为出现在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以及红霉素中的哈维弧菌,之后选用倍比稀释法来确定其中菌株的压抑浓度;结果在24小时中,黄岑对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的逆转率已经达到了30‰,在48小时的逆转率达到了43.3‰;而SDS在24和48小时的逆转率仅为3.3‰和13.3‰。证明了对于耐药哈维弧菌来讲,黄岑的耐药性逆转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黄芩 哈维弧菌 多重耐药 耐药性逆转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方法检测外环境标本中霍乱弧菌效果。方法资料分析本地区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集的各种标本共370份,均采取分离培养法与胶体金法检测外环境标本中霍乱弧菌,观察所有标本检测符合率。结果经检测健康人群、鱼类涂抹、养殖水、水与海产品、厕所涂抹、江水、蛙类、熟食品及生活污水等标本共370份,胶体金法检测阳性数共3份,分离培养法检测阳性3份,且经血清鉴定皆为O1群霍乱弧菌稻叶型,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结论于检测外环境标本中的霍乱弧菌中实施胶体金法能够用于快速筛查,并提供快速报告,且辅以培养法可完成霍乱弧菌确诊情况,可被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两种方法 外环境标本 霍乱弧菌 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方法在广东省海产品的主要产销地广州、阳江、湛江、珠海共采集69份海产品,采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公布的方法,用最可能数(MPN)法检测海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水平,可疑菌落的鉴定采用生化试验和PCR法。结果在69份海产品中,37份检出创伤弧菌,总阳性率为53.62%。其中牡蛎中的检出率高达80.95%(34/42),其次为海蟹(25.00%,1/4)、海鱼(18.18%,2/11)。采集于不同季节的42份牡蛎。创伤弧菌的阳性率在4-6月最高,为100%(10/10),不同季节的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MPN法对34份创伤弧菌阳性的牡蛎进行定量分析,采样时环境温度为25—35℃的样品(18份)中创伤弧菌平均含量(中位数为38.0MPN/g)高于环境温度为10~24℃的样品(16份)中创伤弧菌平均含量(中位数为9.2MPN/g)。结论广东省部分海产品的创伤弧菌污染较为严重,应对海产品尤其是牡蛎中的创伤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预防创伤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 标签: 食品 创伤弧菌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