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纳洛酮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观察临床治疗成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纳洛酮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各项生命体征、颅内压、头颅CT的变化。将搜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经过纳洛酮治疗,患者的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出现明显的康复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徐金环较快恢复稳定,患者的呼吸异常(29.2%)和心律异常(30.4%)症状明显减少(P<0.01),生命体征恢复较快。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低于纳洛酮治疗组。另一方面,纳洛酮治疗组的患者,在用药期间,并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根据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较快康复,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今后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每天胸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疗效方面,显效率为27.5%,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为10.0%及有效率为6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心绞痛发作频率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显著,<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心绞痛,可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身麻醉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利用导丝导管技术将支架置入病变位置。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26/26),病变血管的平均狭窄率从治疗前的81.21%下降到10.23%,对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访后发现3(11.53%)例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血肿等不良反应,但经过多巴胺和阿托品治疗一段时间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对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脑梗死及脑出血的内科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基础参数平稳后继续采用Bobath法进行康复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采用布朗斯壮分级以及日常自理能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依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与日常自理能力评分相较对早组有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同时加用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血管病肢体功能的恢复。
简介:目的:对尼麦角林治疗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CCVI)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112例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基础性治疗,并在此基础上施加尼麦角林连续使用12周,并在治疗后的4、8、12周对患者进行效果观察,使用经颅多普勒对大脑中动脉进行观察,并对治疗前后12周的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以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进行观察,计算得出脉动指数。结果经过尼麦角林治疗8周和12周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4周后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在治疗后收缩期血流速度以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脉动指数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的两项指标也均高于治疗前,动脉指数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时使用尼麦角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使老年人头晕、头沉等症状以及脑血流得到显著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对尼麦角林在老年慢性血管功能不全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尼麦角林,对治疗后4、8、12周后患者的头沉、头晕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椎动脉、大脑中动脉的收缩血流速度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计算脉动指数。结果治疗后8、12周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治疗后4周(P<0.05);治疗后的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计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采用尼麦角林治疗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能够显著改善头沉、头晕及脑血流,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2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其中26例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清楚血肿并减压;14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并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给予大剂量的激素进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行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有效率为30.77%,死亡率为69.23%,行内科保守治疗的14例患者有效率为21.43%,死亡率高达78.57%,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出差异(X2=0.412,P=0.814>0.05);两组患者存活伤残情况经统计学分析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X2=0.611,P=0.737>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应以预防为主,发病时及时就医。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使用血管性介入治疗来改善大出血症状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根据我院接收大的33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支持下的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一共进行了36次治疗。结果全部33例患者,其中插管失败1例,由于严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例,另外有3例患者采取2次介入治疗措施,其中1例绒癌患者由于复发大出血导致二次介入治疗失败,采取其他方法处理后痊愈。采取介入治疗时,止血有效34次,占94.4%;2例子宫切除,占6.1%;一次栓塞止血率达87.9%。结论针对妇产科大出血,使用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好,能够为患者止血的同时,提升子宫保留率,根据术后的随访来看,并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患者女性的生理功能也没有受到影响,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56例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瘤体范围0.8cm×0.6cm~4.0cm×4.5cm。初始剂量为0.5mg/Kg·d,分2次餐后服用;若患儿无不良反应,则每日增加0.2mg/Kg,直至1.5mg/Kg·d;维持治疗4个月后,每日减少0.2mg/Kg,逐日减量至停药。治疗期间每月随诊1次。治疗结束半年后参照Achauer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例患儿服药不到1个月因出现疲劳乏力家属放弃治疗,2例服药3个月后瘤体基本消退而停药,其余53例均维持服药4个月。治疗结束时,大部分血管瘤明显缩小,颜色变淡,甚至消退。停药6个月后评定疗效:Ⅰ级2例(含复发1例),Ⅱ级6例(含复发5例),Ⅲ级17例,Ⅳ级31例,停药后复发6例。服药过程中1例出现明显疲劳乏力,6例出现间隙性腹泻但不影响饮食及治疗,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是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可能与剂量及用药方式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诱因及治疗要点,为该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过程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于本所就诊Ⅱ型糖尿病患者共126例,将患者按照是否患有合并心脑血管病分为两组,将患有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并发心脑血管病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3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能力普遍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以高脂高糖食物为主的患者比例较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运动量亦不及对照组;观察组的吸烟患者比例较高,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及饭后两小时血糖达标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主要诱因包括患者饮食不规律、运动量少及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临床上在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时,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防护措施,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08月—2014年05月治疗的98例心脑血管患者,其中男性48例,占总人数的48.98%,女性50例,占总人数的51.02%,年龄52~83岁,平均(65±12.5)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患者,对照组4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的治疗体系对其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者治疗效率为85.7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较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中医治疗的方式,对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丁糖预防治疗输卵管再通术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80例输卵管梗阻女性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实施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手术方法基础上,在宫腔镜下腰麻导管置入过程中,经输卵管开口注入医用几丁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5%,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粘连率5.6%,妊娠率55.6%,对照组粘连率23.5%,妊娠率29.4%,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丁糖尿病对输卵管梗阻患者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再粘连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且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的妊娠率,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