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主义俄国化的历史进程对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是双重的。从积极方面看,马克主义俄国化促进了马克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同时为马克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及经验借鉴;从消极方面看,马克主义俄国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等,曾使马克主义中国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这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启示我们:科学对待马克主义是实现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导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是实现马克主义中国化的保证。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俄国 双重影响 理论联系实际 经验借鉴
  • 简介:<正>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便于和国际出版物接轨,积极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本刊决定从2011年第14卷第2期开始采用新的投稿格式。在采用通用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则的基础上,本刊特制定如下规定。

  • 标签: 投稿格式 文献标注 学术交流 卷第 学术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
  • 简介:马克的哲学是基于实践的哲学。在这个意义上,马克的实践哲学是对思辨哲学的革命。马克实践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人类社会生活普遍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本体论是马克实践哲学的主体,将马克主义哲学方法论化会导致哲学的工具化,从而离开了哲学的本意。马克实践哲学来自人类生活世界,它既要努力解释当代社会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又应帮助人们解决社会生活的伦理和政治实践问题。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实践实践哲学思辨哲学
  • 简介:马克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继承和光大者。从“博士论文”时期到晚年,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到科学社会主义,从批判武器、研究方法甚至表述的语言都简洁严整、一以贯之,“断裂”的马克并不存在。

  • 标签: 马克思 伊壁鸠鲁 人的本质
  • 简介:本文从国外马克主义研究的参照系、国外马克主义的思想逻辑、流派与重要人物研究、国外马克主义研究与本土学术话语建构四个方面来勾勒国外马克主义研究的理论图景,强调将思想史研究与历史研究联系起来,揭示国外马克主义不同流派、重要人物思想的问题意识,并以此作为参照系,推动本土学术话语的建构。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 理论逻辑 问题意识 本土学术话语
  • 简介:《老子中经》是记载早期道教修炼方术的重要经典。存术是《老子中经》的主要修炼方术。该经详细记载了五种存修炼之法。此外,还杂有服食神丹法、服食五牙法、被符之法等其他修炼方术。

  • 标签: 《老子中经》存思 子丹 神丹 五牙 被符
  • 简介:对于“什么是马克主义,如何对待马克主义”问题的认识构成了人们的马克主义观。邓小平是党内较早意识到马克主义观这一问题的。他对什么是马克主义的回答主要坚持了从否定到肯定的思维理路,并从科学对待马克主义的前提、基础,如何坚持、发展,以及如何学习马克主义等方面系统回答了如何对待马克主义的问题。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观
  • 简介:当代自由至上主义政治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在其持有的资格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的剥削理论提出了多方面的质疑和挑战:第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交易是自愿交换;第二,资本家获得利润是因为他们承担了生产和销售的风险,因此不能被看作是对劳动工人的剥削;第三,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和生产资料公有的企业并存的情况下,工人可能自愿选择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里工作,因此不能认为工人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中受到了剥削;第四,违反奇配正义持有原则的再分配等于强迫劳动,是一种剥削,并由此反对马克主义的平等主义倾向。本文将详细讨论这四方面的质疑和挑战,并站在马克主义的立场上予以回应。

  • 标签: 马克思 诺齐克 剥削
  • 简介:马克晚年所作的《人类学笔记》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对远古神话的精粹评点,凸现了马克美学的实践本性,进一步确认了审美的意识形态属性。第二,强化、通透了马克美学思想的人类学的本质特征;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学笔记》对马克美学思想而言具有方向性的导引和总括意义。第三,促使中国美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有力启发和推动了中国审美人类学的新型学科建构。

  • 标签: 马克思 《人类学笔记》 美学意义
  • 简介:在西方马克主义的发展演进中,始终贯穿着哲学观念变革和现代性问题反思的双重主题,这双重主题的交织和互动,不仅内在规定着西方马克主义演进的内在逻辑,也铸就了西方马克主义的理论样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马克主义是作为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资源而呈现其特殊意义的:一方面,西方马克主义研究与中国的马克主义哲学观念变革深刻互动,对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和思想解放产生了一定的推动效应;另一方面,西方马克主义研究有效促进了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研究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强化了中国马克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意识和中国立场。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意义 哲学观变革 现代性问题反思
  • 简介:正义究竟是一个伦理概念还是一个法权概念,这取决于人们判断该概念的视角。对于我们来说,作为方法论的唯物史观的总体观,对于正义概念及其具体材料的阐释的积极意义在于,揭露德性的失败和世界历史进程的胜利之最为极端的矛盾。

  • 标签: 正义概念 伦理 马克思 批判 世界历史进程 唯物史观
  • 简介:马克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革命的世界观,是内容丰富而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不能把它庸俗化为非阶级性的理论、支离破碎的个别词句或习惯性的常识体系;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行动指南,不能教条主义、封闭僵化地对待;需要通过理论灌输来武装群众,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不能自发主义、修正主义地对待。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列宁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
  • 简介:9月1-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吴向东、鲁克俭、罗松涛、徐克飞应特赛德大学(TeessideUniversity)考灵(MarkCowling)教授的邀请参加会议。张曙光教授提交题为“唯物史观与中国经验”的论文,提出应把唯物史观与近代以来的“中国经验”相结合。吴向东教授宣读题为“中国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的论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重塑社会价值秩序、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国家认同感、形成与中国的经济地位相应的文化软实力。

  • 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经验 论坛 大学哲学
  • 简介: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便于和国际出版物接轨,以及推进本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本刊在采用最权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则的基础上,特制定如下规定。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 标签: 投稿格式 研究投稿 美学研究
  • 简介:就朱光潜公开发表的文章看,其最早提及马克可以追溯到1922年,但是直到1948年前后,朱光潜才对马克主义形成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朱光潜对马克主义的犹豫态度,从接触、疏离到接受,其间经历了26年,这是由朱光潜的思想性格和学术品格决定的。作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和纯粹的学者,这决定了他对于马克主义的理解主要是在学理层面的,而不是政治层面的;也正是基于此,朱光潜在建国后将研究重心调整到马克主义美学思想上面来,通过对经典马克主义的细读和钻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为实践美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

  • 标签: 朱光潜 马克思主义 自由知识分子 学术品格
  • 简介:实践思维方式也就是马克所说的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即从主客体统一的角度去看问题,既要看到"对象、现实、感性"作为客观存在,有其自身的本质和规律,更要看到"对象、现实、感性"是人实践活动的对象化。因此,实践思维方式的致思理路是,把对象当作主体实践对象化的结果或主体未来实践改造的对象,具体考察在主体改造客体的对象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主体自身与其实践之间、不同主体实践之间以及主体实践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实践思维方式 致思理路 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