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苏童的长篇《河岸》,叙述的是一个少年"文革"期间的遭遇。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书写那段野蛮、暴虐的历史?仍然是苏童一贯的语言风格,敏感,细腻,雅致,意象纷呈,舒缓低调而蕴蓄着心思和感情。这样的语言本身就和那段历史构成了巨大的反
简介:当前学界关于近代“国学”概念的出处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黄遵宪于1887年提出;其二,梁启超于1902年秋提出;其三,吴汝纶于1902年8月最早接受日本人士意见,采用国学概念。这三种观点中,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只是在中文文本中引进了日本流行的“国学”这个名词,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近代“国学”的概念。吴汝纶在1902年8月的日记中记下了日本学者主张在中国提倡国学的建议,但未见他自己的相关论述中倡言国学。梁启超于1902年论及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学”概念,但是,从时间上讲已谈不上“最早”。屠仁守于1897年刊发了《孝感屠梅君侍御辨辟韩书》一文,他试图学习日本,提倡近代意义之国学,为中国近代意义“国学”概念的最早提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