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为庆贺陈立教授诞辰90周年而作,归纳分析了他在不同时期有关因素分析性质的一些研究与论述:(1)因素分析理论的实质;(2)因素组成随年龄而变化;(3)因素结构具有阶层性;(4)因素分析的局限性及其相应对策。作者认为,这些论述是陈立教授对他的业师首创的因素分析理论的系统总结和独特发展;学习与运用这些思想,有助于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正确使用因素分析方法,发挥它在科研中的导向作用。陈立教授早年受业于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他在运用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长期实践中,以辨证发展的观点,揭示了因素分析理论的实质;在批评“分类僵化”错误中,发现了因素组成随年龄而变化的规律,论证了因素的阶层组织的合理性,指出了因素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等等。
简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空间和正义是两个属于不同层次的范畴.一方面,空间的概念不仅具有物理的和自然地理的属性,而且具有社会性与历史性.另一方面,正义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也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并在一定场域中得到体现.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兴起,西方一些学者分析了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中存在的空间非正义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但也存在若干非马克思主义的缺陷.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确立科学的空间正义观;只有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施行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空间正义.
简介:规划编制是研究《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重要视角,可为《农业发展纲要》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成绩和问题提供新的分析思路和解释.《农业发展纲要》是新中国独立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开端,它明确了中国农业中长期发展指标和主要策略,建构了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制度,制定过程中比较注意发扬民主,比较注意指标和措施的可行性,但也存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缺乏、没有开展正式和全面的调查研究、受最高领导人主观意志主导等问题和不足.规划编制所需条件的不足和编制过程中的诸多偏差,是《农业发展纲要》出现问题客观的、深层次的原因.
简介:邓小平城市治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把城市治理作为治理大西南的重大任务。基于城市治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邓小平确立了城市治理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在积极巩固城市政权的基础上推进城市政治治理;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加速城市经济治理;在服从于政治任务的大局中进行城市文化治理;协调各方改善民生为重点开展社会治理;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城市治理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城市治理思想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即:围绕城市治理的中心工作全盘考虑问题;将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创造性融合开展城市治理;依靠和团结不同社会力量协同推进城市治理;以制度建设作为城市治理的基础性战略举措;将提高干部素质作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条件。
简介:马克思对政治的分析大致可从政治社会学、政治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政治伦理学、法哲学、阶级分析,以及政治设计和政治理想等方面来了解。政治社会学分析是在对社会整体进行把握时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分析社会政治生活、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及其历史;政治人类学分析重在探寻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去研究人们的社会管理、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政治经济学分析是对政治进行经济分析,剖析政治在总体上对生产的服务作用,揭示政治与经济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法哲学分析是通过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从法理上探讨法的产生和作用;政治伦理学分析是研究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社会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制度的正义性的评价;阶级分析是把生产关系、所有制同国家联系起来考察时,看到国家的阶级属性,看到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各社会阶级为着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彼此间进行的阶级斗争。由此出发,从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着眼,马克思及恩格斯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设计和政治理想及其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