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犬下颌骨镍钛记忆合金持续牵张成骨中的表达.及HIF--1α在持续牵张成骨中的作用及与局部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成年Beagle犬12只.实验组10只.双侧下颌骨制造1.5cm×1.0cm矩形缺损并在其近中形成相同大小的骨传松盘(采用保留骨松质的骨皮质切开术).行镍钛记忆合金牵张器持续牵张术,于术后第1、4、7、10、15天取材.每组2只:对照组2只,下颌骨相同部位行相同大小的骨皮质切开术后未行骨牵张术,术后10d取材。RT-PCR法检测HIF-1α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CD34标记内皮细胞检测新生微血管密度(MVD),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RT—PCR及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HIF—1αmRNA和HIF-1α蛋白在术后第4、7、10、15天呈阳性表达,两者主要在牵张区的成骨细胞内表达.皆在第7d达最大值。免疫组化显示VEGF在术后第4、7、10、15天呈阳性表达.VEGF在牵张区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内表达,从术后第4天至第10天不断增加,术后第10天达最大值.新生微血管密度在牵张期逐渐升高、术后第7天达峰值(P〈0.05)。对照组HIF—1αmRNA及蛋白和VEGF皆未见明显表达。结论HIF—1α在犬下颌骨持续牵张成骨中高效表达,牵张末期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牵张成骨局部的血管生成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腹部按摩联合肛门牵张治疗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有效性,评估其对胃肠道反应、并发症、营养状况和情绪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确诊为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32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腹部按摩及肛门牵张)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如灌肠或泻药)。观察各项指标,包括胃肠道反应、并发症、营养状况、问卷调查情绪评估。结果:试验组患者便秘、假性大便失禁、腹胀、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此外,实验组肠梗阻、失禁性皮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情绪状况均有改善,提示对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结论:腹部按摩+肛门牵张能有效治疗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减少胃肠道反应和并发症,改善营养状况,并对患者的情绪健康有积极影响。
简介:背景:研究发现,去除坐骨神经会导致骨折愈合过程中新生编织骨机械硬度不足,而目前对有关失神经因素在牵张成骨过程中作用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胫骨牵张成骨模型,观察失坐骨神经对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的影响及Runx2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新西兰雄性白兔24只建立兔胫骨牵张成骨延长模型,并随机分为切除坐骨神经组和保留左坐骨神经组。完成牵张6周后,用X射线、骨密度及三维CT重建技术检测已延长的胫骨,组织学分析新骨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影像学、组织学检查显示所有实验动物的牵张裂隙中均可发现有新骨生成,Runx2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与保留左坐骨神经组相比,切除坐骨神经组牵张裂隙中新生骨量较少、矿化程度低,并且Runx2表达量较低。提示失神经支配抑制牵张成骨中新骨的生成及Runx2的表达,神经支配可能在牵张成骨的新骨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头Masquelet技术联合皮肤牵张技术在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伴皮肤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9例伴有皮肤缺损的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Masquelet技术联合皮肤牵张技术,分析患者愈合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共经历2~4次手术,平均(2.37±1.64)次。手术期间,2例患者感染控制效果欠佳,经积极治疗后,感染问题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保全肢体,并实现骨折、创面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7~10个月,平均(8.63±2.72)个月。结论 在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中,“Masquelet + 皮肤牵张”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兼顾骨缺损修复、感染控制等治疗目标,并有效覆盖创面,为损伤修复提供良好微环境。
简介:摘要植体周炎一旦确立,不易逆转。本文通过前期控制急性炎症,后期引导性骨再生+带骨膜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右上中切牙植体周炎1例;4年的临床观察显示,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