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经典童话因其母题价值成为英美文学改写的重要标靶,在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以及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下,改写也从以往对母题的肯定、重复和巩固转变为对母题的质疑、颠覆或瓦解。本文以唐纳德·巴塞尔姆的长篇小说《白雪公主》、安·萨克斯顿的诗作《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雪孩》为例,分析当代戏仿在瓦解《白雪公主》母题方面的共性,指出上述文本在意象选择、人物刻画以及情节设置方面揭示了隐藏在母题背后的“权力之眼”,从“规训”和“惩罚”两方面展现了“全景敞式监视主义”对女性主体的监视机制,挖掘出女性间嫉妒的父权根源,展现了经典童话中“真理”的叙述性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从而达到了挑战权力话语的目的。
简介:’2003,人们脑海里增加了太多的记忆——非典考验、"神五"升空、孙志刚案、天然气井喷、渭南洪水、湖南火灾……’2003,一群落马高官给人们的就不仅是震惊和感叹了。他们有的原来是权重一方的"父母官",有的是执掌国家最重要资源的部长,有的手中握有法律的权杖,有的负责国家建设银行的"金库之门"……长期以来,他们高坐在台上,面对公众,也曾经慷慨激昂地表示要惩治腐败,表示要尽快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们态度坚决甚至热泪盈眶。然而正是这些正襟危坐的人,就在义正严词地发表演讲换取掌声的同时,私下里拿着人民给予的权力,使用各种见不得阳光的手段,把大笔大笔国家的金钱、百姓的血汗装进他们肮脏的口袋,对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把自己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们从本期起,将陆续推出相关文章,让历史记载’2003落马高官的沉浮。
简介:在近些年的影视剧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无疑是表现“凌厉”的一部作品。无论是作为文学文本的小说,还是作为红极一时、妇孺皆知的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都达到了商业意义以及传播意义的双重成功,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人民的名义》之所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这里的成功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小说作者兼电视剧编剧周梅森个人成就的突破,另一方面则是主流反腐题材的文艺作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熟知程度——这主要归功于它题材的独特性:反腐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政治,而长期以来,中国人对于政治的热衷异乎寻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很多人行身处世的一句格言,即便是众多在日常生活中跟真正的“政治生活”关系极其浅少之人,也会在不自觉之中,将自己与政治扯上自以为非常紧密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被创作出的文艺作品,毫无例外,都会跟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政治无意识”的理念堪称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