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果糖类注射液在我院住院患者的临床使用情况,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2016年1–12月全院19468例使用果糖类注射液的住院患者,分别从适应证、给药剂量、多种果糖类药物联合使用、作为肠外营养使用、作为药物溶媒、禁忌患者用药等方面对果糖类注射液使用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干预前后果糖类注射液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解析。结果:2016年由果糖类注射液或其作为溶媒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共13例。2016年1–6月和7–12月果糖类注射液适应证不适宜分别为12386例和6180例、超剂量使用分别为853例和194例、多种果糖类注射液联合使用分别为5742例和2763例、作为肠外营养使用分别为3971例和83例、作为溶媒使用分别为3400例和377例、禁忌者用药分别为508和323例。通过管控,果糖类注射液不合理用药病例数由2016年1–6月26960例降至2016年7–12月9920例,总体下降63.20%,其用量也由2016年1–6月的86604支降为2016年7–12月26362支,下降率为69.56%。2016年7–12月较1–6月果糖类注射液节省药品费用约340万元。结论: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使用果糖类注射剂,规范该类药品的使用能够降低其用量,节省一定的药品费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果糖类注射液 合理用药 处方点评
  • 简介:通过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体内外抗菌作用的研究,认为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是一种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抗菌药,它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为0.8~0.3βg/ml,与氧氟沙星原料相比没有降低其药效。氧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作用强于诺氟沙星注射液的4倍左右,对小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肺炎杆菌(K.Pncumoniae)强3~6倍。

  • 标签: 氧氟沙星 诺氟沙星 注射液 体外抗菌活性 体内抗菌活性
  • 简介:患者女,50岁.因反复头昏痛伴左侧肢体麻木3年,再发加重3d来我院就诊治疗.查体:T36.5℃,P80次/min,R19次/min,BP150/90mm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诊断:高血压病1级,入院后遵医嘱给曲克芦丁注射液(批号H22025345)10ml+5%GS250ml,静脉滴注(滴速72滴/min),当滴至20min后患者感颜面发热发痒,随及全身发痒,颜面,腹部出现散在红疹,无心悸,呼吸困难.查体:T36.5℃,P84次/min,R19次/min,Bp150/95mmHg,颜面潮红,颜面,腹部可见散在米粒大小红疹,患者未输注、服用其它药物,考虑本品过敏性药疹,立即停药,并给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4ml,嘱患者卧床休息,观察病情,30min后患者诉瘙痒减轻,停用曲克芦丁后次晨颜面及腹部皮疹消退,皮肤恢复正常,考虑对本品过敏,用其他药物治疗,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 标签: 曲克芦丁 不良反应 病例报告
  • 简介: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具有抗炎、止痛及解热作用,临床用于疼痛或炎症疾病的治疗.目前市场上NSAIDs制剂多为口服剂或栓剂.由于已经发现口服NSAIDs后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副作用,而且在治疗术后疼痛或因癌症引起的疼痛时,多数无法口服药物,因此,有必要研制NSAIDs的静脉给药剂型.

  • 标签: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 临床应用 胃肠道功能紊乱 非甾体抗炎药 静脉给药 化学结构
  • 简介:患者男,24岁.因车祸头部外伤,致意识不清,呈浅昏迷,伴恶心呕吐等表现,经头颅CT检查,片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右额颞部脑挫裂伤,左顶枕部硬膜外血肿(量约15ml),收住院治疗.

  • 标签: 尼莫地平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病例分析 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检测萘普生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WatersXBridge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1.36g·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2.0)-乙腈(50∶50),流速1.5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萘普生峰与相邻杂质峰达到有效分离;样品溶液室温放置24h,峰面积无明显变化,溶液稳定性较好;各杂质的回收率在94.1%~100.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该药品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萘普生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患儿,2岁4个月,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12h,拟在全麻下行疝松解、疝内容物回纳、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检查:体重13kg,心率105次/min,律齐,呼吸22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晰,双侧阴囊高度肿胀,以右侧明显,患儿哭闹不止.入室前肌注鲁米那40mg、阿托品0.3mg,入室后给氧、ASC-553监护仪监护:SPO2:98%、HR:108次/min.

  • 标签: 哮喘严重发作 注射液 地西泮 腹股沟斜疝嵌顿 SPO2下降 面罩加压给氧
  • 简介:1前言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有效成分或物质制成的无菌制剂。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备的.因此应用时只有遵循中医理论才可以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自从第一个中药注射剂品种一柴胡注射液问世以来.到目前国内已列入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有109种.其中属于复方中药注射制剂的约有50种。这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逐渐广泛应用。但随着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如何让中药注射剂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医药界日益关注的问题。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临床 现代科学技术 中药注射制剂 中医理论 中医药理论
  • 简介:患者女,47岁.因"左踝关节疼痛1月"于1998年8月24日来我院门诊骨科复诊.查体:一般情况好,无眼睑、肢端浮肿,无皮下小结,心肺正常,左踝关节稍肿胀,皮温较健侧稍高,皮肤无明显发红,轻压痛,关节功能正常,其它大关节无异常发现,既往身体健康,无心肺、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氟喹诺酮类用药史,月经正常.化验血象偏高.仍考虑"左踝关节炎",给予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200ml静滴qd.患者自述用药5min后,出现皮肤瘙痒,潮红,继续用药至9min时全身出现丘疹,眼睑沉重,语言不利.查体:神志清楚,平卧位,全身皮肤潮红,丘疹四肢颈部尤甚,色白、无明显融合;眼睑水肿显著,上睑下垂、眼裂缩小,视物清楚;口唇肿胀,呈下翻上翘;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正常,无干湿啰音,心脏正常.

  • 标签: 环丙沙星注射液 过敏反应 氟喹诺酮类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患者女,44岁。主因腹胀腹痛1个月,于2004年12月1日以盆腔肿物性质待查入院。于12月8日,全麻下行“全子宫+右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大网膜+阑尾切除术+ABC电凝术”。术后残余病灶主要位于直肠前壁,直径1.5cm。术后病理检查: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瘤,中低分化。右侧5×3cm,左侧2×1cm,右侧输卵管系膜可见癌转移,左侧输卵管未见明显异常。右侧盆腔、膀胱子宫腹膜反折、直肠表面、大网膜可见转移癌,淋巴结可见癌转移。手术后行卡铂,紫杉醇(TC)化疗方案。

  • 标签: 紫杉醇注射液 急性肠梗阻 淋巴结清扫术 输卵管系膜 术后病理检查 直肠前壁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病历381份,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科室、适应证、单次用量、用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是否标注滴速及冲管、安全性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超剂量用药率为16.27%,溶媒不适宜率为24.67%,适应证不适宜率为16.80%,联合用药率为44.88%。结论: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建议医生应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应用中国药科大学制药厂生产的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系感染,临床痊愈率为75.6%,有效率为96.9%;治疗泌尿系感染,临床痊愈率为96.7%,有效率为100%。细菌清除率为96.7%。纸片法药敏试验显示对常见G~+菌及G~-杆菌均有较强抗菌活性,敏感率达97.6%。对G-杆菌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有胃肠道不适、皮疹等,发生率占6.5%。

  • 标签: 环丙沙星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国家药品标准中收戴的细辛脑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方法:色谱条件为C18柱(InertsilODS-3.5μm,4.6×250mm),甲醉-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7nm。流速:1.0ml·min^-1。结果:线性范围为0.078-0.156m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1.1%。结论:本法准确可靠,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 标签: HPLC 细辛脑注射液 含量测定
  • 简介:1例26a女性患者,因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给予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220mg中和肝素,10min后患者出现肺动脉痉挛、右心系统膨胀、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继之心跳停止。立即停药进行心内按压,并给予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再次紧急体外循环辅助,经9h体外循环支持,患者心功能仍不能恢复,最后死亡。

  • 标签: 硫酸鱼精蛋白 过敏 不良反应 死亡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50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结果导致ADR的中药注射液有16种药物,心脑血管用药的ADR发生率最高,为78.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最常见,为28.0%。结论中药注射液的ADR发生比例较高,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ADR的监控,减少ADR发生。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液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