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sclerosis,SSc)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结缔组织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一种特效治疗方法能检测硬皮病发展,常需要多个临床科室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揭示硬皮病发病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因素,这就为未来产生新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该文主要对目前治疗方法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这些治疗方法根据他们不同作用机制,如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及血管扩张剂等进行分类,同时对每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讨论。

  • 标签: 硬皮病 系统性 治疗
  • 简介:在性病死灰复燃30多年来,虽然梅毒发展较其他性病晚,但其发展迅速,速度超过了其他性病,其危害也大大地增加.由于先天梅毒和晚期梅毒急剧上升,对家庭及社会危害越来越大.尽管当前诊疗技术已有明显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防治不力,用药紊乱等),近年来却发觉本来容易治愈一种性病出现了许多难题.不过这些问题存在,主要是医患人员对梅毒诊治重视不够,治疗不规则,方法不讲究,复查不及时,随访不到位所造成.因此,对梅毒治疗关键是讲原则、循方案、重随访.1梅毒治疗原则

  • 标签: 梅毒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女童性早熟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115例性早熟女童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女性儿童115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环境内分泌干扰素,并进行子宫体积、骨密度、血清雌二醇等水平检测,分析性早熟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素相关性。结果:观察组EEDs指标DEHP、OP、B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雌二醇、骨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DEHP和子宫体积、卵巢体积、骨密度正相关(P分别为0.001、0.003、0.000),OP和子宫体积正相关(P=0.003),BPA和子宫体积、卵巢体积正相关(P分别为0.000、0.042)。结论: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是儿童性早熟重要致病因素。

  • 标签: 环境内分泌干扰素 儿童性早熟 相关性
  • 简介:由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北卡大学、广东省皮肤病医院联合举办“第三届岭南-北卡性传播疾病国际学术论坛”将于2014年7月16日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来自美国及英国MyronCohen、SenaArlene、SparlingFred、KevinFenton、DavidMabey等国际知名性病艾滋病领域著名教授,及国内相关领域知名教授,围绕性传播疾病临床治疗新方法、新理念以及研究中热点难点进行广泛而深入探讨。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临床治疗 高级研修班 岭南 论坛 国际
  • 简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复合体是编码它基因群。HLA和某些疾病易感性相关,研究遗传决定对疾病易感性主要方法是比较群体中患者与正常人某些特定等位基因及其产物频率。人们发现HLA与某些免疫性疾病存在有相关性,而且某些疾病与特定HLA抗原型别呈随机分布。本文综述了与HLA-Ⅰ、Ⅱ抗原相关皮肤病。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 自身免疫病 综述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医疗机构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表,对在社区医疗机构初次办理围产保健卡431例孕妇发放调查表,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1例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9.80%,对性病/艾滋病各种知识知晓程度不一。本市户籍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非本市户籍孕妇(礸2=7.02,P<0.0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礸2=36.71,P<0.01)。结论:通过多渠道加强对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宣教,尤其是流动人口、低学历孕妇应作为宣教重点对象,以进一步提高其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疾病预防意识,降低性病/艾滋病感染风险。

  • 标签: 孕妇 性病 艾滋病 知识 调查
  • 简介:目的:早泄是男科最常见病种,心理性占大多数,临床习惯常以药物治疗为主,而我科仿美国《圣床》一书中代配偶方法,吸取中国古房事养生学精华,探讨早泄以行为训练为主要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方法:自我练习,夫妻配合练习,性生活练习。结果:全部有效,显效占65%,有效占35%。结论:心理性早泄以行为训练为主方法是可行,如在训练中吸取古代房事养生学精华,效果更胜一筹。

  • 标签: 早泄 心理性早泄 行为训练 代配偶
  • 简介:近年来,研究学者认为银屑病易并发代谢性疾病,虽然二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已发现银屑病和代谢性疾病发病机理中有共同炎症因子参与。一般认为,代谢性疾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改变一系列炎症性疾病,本文主要就一些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中均起作用炎症因子作简要综述。

  • 标签: 银屑病 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抵抗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6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小鼠皮损中表达,并探讨IL-36α与小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VEGF相关性。方法:4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采用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动态变化;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量表皮层厚度;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小鼠皮损中IL-36α及VEGF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测IL-36α与PASI值、IL-36α与VEGF之间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对照组皮损中IL-36αmRNA表达水平ΔCt值分别为0.0164±0.0071、0.0012±0.0045,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690±0.359、0.720±0.078,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模型组、对照组皮损中VEGFmRNAΔCt值分别为1.157±0.243、0.194±0.087,蛋白表达结果分别为0.142±0.022、0.033±0.021,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IL-36α在小鼠银屑病皮损中表达量与PASI值以及VEGF在小鼠银屑病皮损中表达量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IL-36α在银屑病小鼠皮损中过量表达。IL-36α可能与VEGF相互作用共同参与银屑病疾病进程。

  • 标签: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36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ASI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皮肤血管炎诊断中作用。方法:收集近1年来于本单位皮肤科就诊过敏性紫癜、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共84例临床资料,同时收集40例健康人为对照,比较不同皮肤血管炎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1)84例皮肤血管炎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占53.6%。(2)各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人群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荨麻疹性血管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其余各组皮肤血管炎患者(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4)所有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出现临床观察指标阳性比例高于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者,而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且仅出现皮损患者比例高于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仅出现皮损患者(P〈0.05)。(5)临床观察指标阳性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占67.7%,A组(发热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D组(ESR水平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用于辅助诊断皮肤血管炎,尤其是荨麻疹性血管炎,且在合并系统损害皮肤血管炎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高。

  • 标签: D-二聚体 血管炎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报告1例被误诊为"尖锐湿疣"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患者女,33岁。因肛周疣状增生物10余年,反复破溃渗出就诊。患者患有先天性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右下肢明显增粗,股外侧暗红色斑块,并可见明显静脉曲张。骶尾部及肛周增生物活检组织病理结果为淋巴管瘤。临床及病理上该病诊断明确但表现为肛周淋巴管瘤较罕见。在此结合此病例及复习相关文献,对此病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及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淋巴管瘤 尖锐湿疣
  • 简介:瘢痕疙瘩是皮肤科常见良性皮肤肿瘤,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具有悠久历史,本文通过对近年有关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方法及作用机制分类综述,认为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能降低复发率。

  • 标签: 瘢痕疙瘩 中医药 治疗
  • 简介:简要介绍脉管畸形分类,以动静脉畸形、静脉畸形、淋巴管畸形治疗为重点,在破坏内皮细胞为目的治疗理念下,介绍主流介入栓塞技术发展和无水乙醇、平阳霉素/博莱霉素、泡沫硬化剂、沙培林等常用硬化剂,并提出了笔者观点与思考。结合经验和文献,总结了具体分型治疗操作要点、硬化剂用法及并发症预防。

  • 标签: 脉管畸形 介入栓塞技术
  • 简介: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而头皮是银屑病好发部位,其部位特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头皮银屑病治疗本身复杂性加上缺乏循证医学和双盲研究,使其临床治疗存在一定挑战性,但是总体而言我们对于头皮银屑病认识和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现就头皮银屑病治疗及其新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 标签: 头皮银屑病 治疗 进展
  • 简介:甲真菌病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疾病,治疗存在很大挑战。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用药、系统用药、仪器治疗及联合治疗。目前局部治疗新技术发展和联合疗法取得成功经验也进一步提高了甲真菌病治疗水平。本文总结近年来甲真菌病治疗方法。

  • 标签: 甲真菌病 局部治疗 系统治疗 仪器治疗 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