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技术联合监测对预防脊髓髓内肿瘤切除中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病例资料,均行手术切除治疗,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P40)和运动诱发电位(MEP-ABP)监测。结果术后2周随访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10例,不变13例,下降3例。JOA评分改善者,手术前后SEP-P40潜伏期、波幅改变及MEP-ABP潜伏期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不变者,手术前后SEP-P40潜伏期、波幅改变及MEP-ABP潜伏期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髓内肿瘤切除中使用神经电生理联合监测能及时反映神经功能变化,中电生理指标变化与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改变一致。联合监测可提高中操作的安全性,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脊髓肿瘤 髓内 电生理学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小骨窗后颅凹减压显微式治疗ChiariⅠ型畸形的疗效。方法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至2008年采用有限小骨窗后颅凹减压显微式治疗ChiariⅠ型畸形患者29例.标准手术程序包括有限小骨窗枕颈减压,硬膜扩大成形、硬膜下探查、硬膜扩大修补等。按照Tator标准评价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效果评价优23例(79.3%),良6例(20.7%)。远期随访患者15例,患者脊髓空洞进一步缩窄9例,复发1例。结论有限小骨窗后颅凹减压显微治疗ChiariⅠ型畸形创伤小,疗效显著。

  • 标签: CHIARI Ⅰ型畸形 小脑扁桃体下疝 后颅凹减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治疗重度结核性脑积水(TBH)的时机和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行脑室-腹腔分流(VPS)治疗重度TBH患者17例,其中Vellore分级Ⅱ级1例,Ⅲ级13例,Ⅳ级3例;VPS前均进行脑室外引流(EVD)。结果EVD后,所有患者脑脊液糖含量、白细胞数等指标明显降低(P〈0.05),而蛋白质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VPS后患者意识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VPS后1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5分4例(术前均为VelloreⅢ级者),4分8例(术前velloreⅡ级1例,Ⅲ级5例,Ⅳ级2例),3分4例(术前均为VelloreⅡ级者1例),死亡1例(术前均为VelloreIV级者)。死亡病例是因为VPS后分流阀堵塞致病情加重而死亡,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EVD可为重度TBH患者实施VPS创造有利的脑脊液条件。脑室一腹腔分流系统可改善TBH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结核性脑积水 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目的介绍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手术经验,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697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介绍手术操作及注意事项。结果治愈2541例,显效76例,有效48例,无效31例,死亡1例。2190例接受3~240个月的随访,1965例治愈,91例显效,40例有效,30例无效,64例疼痛复发(其中37例行2次手术治愈)。结论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入根区并合并局部蛛网膜增厚粘连是TN的主要病因。行MVD同时松解蛛网膜,做到彻底减压。依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减压措施是提高MVD治疗TN效果的重要手段。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头颅CT灌注成像(CTP)技术对缺血型或出血型烟雾病(MMD)患者行间接血流重建(indirectrevascularisation)的总体疗效评价。方法47例缺血性或出血卒中起病并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MMD患者,采用颅骨多点钻孔(MBHT)、脑-颞肌贴敷(EMS)、脑-颞肌-动脉贴敷(EDAMS)、脑-硬脑膜-动脉贴敷行间接血流重建。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分别行头颅CT灌注成像检查,分别对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查分析,并对手术前后及随访的CBF、CBV、TT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MD患者术前与术后早期(1周)CTP各参数比较,额颞叶CBF、CBV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T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CTP与术后1周比较,额、颞叶rTTP、rCB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缺血型MMD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CT灌注成像作为一项快速简便的脑血流状况的检测技术,能反映脑微循环信息的功能成像,尤其是其TTP等时间参数对区分缺血程度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能显示早期细微的缺血变化,MMD间接血流重建术后侧支血管的形成和脑血流的改善远早于造影上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以解释间接血流重建术后早期在造影可见的吻合血管出现之前就出现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该检查有助于判断MMD脑缺血的部位和程度、选择手术侧别和手术方式,更为了解间接血流重建术后缺血程度是否改善提供较客观的评判依据。

  • 标签: CT灌注 烟雾病 间接血流重建 达峰时间
  • 简介:目的评价术前手术入路设计在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6例行立体定向干细胞移植的基底节区脑卒中患者,手术前通过MR检查设计移植靶点及入颅点,使两者间连线避开脑组织重要功能区、脑室系统及软化灶,术后通过MR检查观察实际移植靶点及手术入路与术前设计是否符合。结果术后复查MR,常规扫描显示实际移植靶点与术前设计靶点基本符合,SWI序列显示实际手术入路与术前设计相符合。结论术前手术入路设计不仅能保证细胞精确移植到预定靶点,保证了细胞移植的疗效,而且手术入路能成功避开重要脑组织结构、脑室系统和软化灶,减少了手术的创伤。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脑梗死 脑出血
  • 简介: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细胞核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分析,探讨DNA含量及细胞增殖特性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将手术切除的新鲜脑胶质瘤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并进行短期体外培养,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测定瘤细胞的DNA指数(DNAindex,DI)、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分裂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等指标。结果:①脑胶质瘤Ⅲ、Ⅳ级之间的DNA异倍体率无显著差异,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②对照组的DI值与脑胶质瘤Ⅰ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③对照组的S期与胶质瘤Ⅰ、Ⅱ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④对照组的PI值与肿瘤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胶质瘤细胞核DNA的流式细胞分析能较准确地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对脑胶质瘤病人的诊断、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胶质瘤 细胞核 DNA 含量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293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效果良好249例(85.0%),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失30例(10.2%),死亡14例(4.8%)。随访0.5~3年,未见动脉瘤再出血。结论显微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治疗办法,可以有效地治疗前交通动脉瘤。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而临床上至今尚无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除传统的药物治疗外,近年来,采用阿霉素、酒精或甘油封闭疗法,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或显微血管减压,以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如γ-刀等治疗三叉神经痛。但药物治疗仅适用于早期患者,而且药物维持时间短暂,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其他方法的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确定,加之受条件所限,在一般医院目前还难以普遍推广。近年来,我院采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射频热凝毁损术 三叉神经痛 治疗方法 临床观察 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例1:男,59岁。因左侧额顶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2个月伴头痛伴发热3d入院。人院时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头部手术切口愈合佳。头部MRI示左侧额顶部硬膜下新月形短/稍长T1、不均匀长R混杂信号影,增强见柔脑膜增厚强化,中线结构无明显偏移(图1A、1B)。血常规示白细胞正常范围,中性粒细胞占74%。

  • 标签: 硬膜下脓肿 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神经内镜 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脑贴敷治疗烟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4年运用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脑贴敷治疗的31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共行36侧半球手术,术后随访6~59个月,平均20个月;临床预后优秀或良好26例(83.9%)。22例术后6~45个月(平均17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血供重建效果良好12例(54.5%)。术后发生脑梗死、硬膜下血肿及头皮缺血各2例,均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只有1例遗留区头发生长障碍。结论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脑贴敷是治疗烟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烟雾病 颞浅动脉-颞浅筋膜-脑贴敷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药物难治性癫痫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的患者,分析病因与术后转归相关性,着重分析术前头皮EEG背景活动、间歇期放电、发作起始及术后EEG特征。结果8例患者以获得性病因为主。术前头皮EEG背景活动多表现为慢波增多,患侧显著;发作间歇期双侧半球呈现多脑区放电特征;发作起始EEG改变多为弥漫性改变;术后复查EEG,1个月内以双侧放电居多,半年以上复查以患侧放电居多。结论头皮EEG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前评估、术后随访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癫痫 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的16例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该式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其中10例患者的手术效果为明显有效,4例患者为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治疗交通性脑积水老年患者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交通性脑积水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总结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42例,在DSA介导下,经前外侧穿刺入路,对病变椎间盘行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以治疗前和治疗后3d、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治疗优良率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3d、3个月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3d和3个月的治疗优良率分别是85.71%和88.10%。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前提下,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能快速有效地达到椎间盘减压的目的、疗效优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髓核成形术 椎间盘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和MRI神经导航下脑脓肿穿刺治疗脑脓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23例脑脓肿的临床资料。7例行开颅手术治疗(开颅组),16例行MRI神经导航下脑脓肿穿刺治疗(穿刺组)。结果开颅组手术顺利完成,穿刺组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开颅组术后使用抗生素15~21d,平均17.9d;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脓肿病灶复发1例,抗生素治疗痊愈;出院2个月因冠心病死亡1例。穿刺组术后使用抗生素13~17d,平均15.1d;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脓肿病灶复发2例,抗生素治疗痊愈。结论MRI神经导航下脑脓肿穿刺是一种简便、微创、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脑脓肿 MRI神经导航 开颅手术 穿刺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瘤术后残留再次手术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垂体瘤术后残留再次手术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及其预后.结果自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共收治1412例垂体瘤病例.其中,15例术后肿瘤残留的患者短期内接受了再次手术.包括初次经鼻蝶垂体瘤切除,再次开颅肿瘤切除4例;初次经鼻蝶手术,再次经鼻蝶手术9例;初次开颅手术,再次经鼻蝶手术2例.再次手术后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8例.随访3.5~10.2年.结论垂体瘤术后残留再次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垂体瘤 残留 再次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膜联合人工硬脑膜补片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85例患者,按一期硬脑膜修补方式分为自体膜修补组(甲组33例)、人工硬脑膜修补组(乙组16例)和自体膜联合人工硬脑膜修补组(丙组36例),对二期颅骨修补过程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丙组分离皮瓣出血量较甲组平均减少70ml(P〈0.05),手术时间平均减少30min(P〈0.05),二期术后癫痫的发生率少于甲组、乙组(P〈0.05),术后感染、皮下积液方面三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体膜修补联合人工硬脑膜补片安全、有效,并能降低二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自体膜 人工硬脑膜 颅骨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IVH)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40例IVH病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及传统组。改良组选择在出血相对较多的一侧常规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而在出血相对较少的一侧额角置入Ommaya囊后行囊腔穿刺外引流。脑室外引流5-7d后,改为仅Ommaya囊穿刺外引流。传统组则行双侧侧脑室普通外引流,5-7d后结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两组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AD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该项改良技术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能大大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优于传统方法。

  • 标签: Ommaya 脑室外引流 脑室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