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冠脉CT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与冠脉CTA检查结果相比较,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查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采用CAG、冠脉CTA均检出320支血管,其中冠脉CTA检出无狭窄68支、轻度狭窄152支、中度狭窄68支、重度狭窄32支,CAG检出无狭窄74支、轻度狭窄160支、中度狭窄59支、重度狭窄27支,冠脉CTA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狭窄血管252支、其检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狭窄率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软斑块215个(85.32%)与CAG检出的206个(81.75%)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及以上冠脉血管病变组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冠脉CTA诊断ACS患者的诊断结果与CAG的结果高度一致,但具有无创的优点,同时联合hsCRP进行判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常规急诊及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因急性STEMI而行急诊PCI术的13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溶栓失败行急诊补救性PCI患者),及其术后30d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梗死)以及严重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急诊PCI术患者共计134例,其中17例(12.68%)因外院尿激酶溶栓失败转入我院行补救性PCI。134例中30d内共7例(5.22%)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死亡6例(4.48%)。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冠状动脉TIMI血流≤1级和主要终点事件明显相关(0R=60.98,P〈0.05)。3例(2.24%)发生严重出血性并发症。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补救性PCI术与严重出血并发病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据结果用1999年WHO标准选取冠心病合并ⅡB组69例,另设糖代谢正常冠心病组64例(对照组)。测定两组体重、血压、血脂、血肌酐、血hs-CRP,记录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血hs-CRP水平、冠脉病变积分在IFG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在冠心病合并IFG患者中,空腹血糖水平、血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0.2685,0.5232均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IF6患者冠脉病变严重,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高,病变呈弥漫性狭窄。冠心病合并IFG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血hs-CR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
简介:目的:研究冠心通络胶囊结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2例行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编号,根据单双号法分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2例,在双联抗血小板组基础上联合冠心通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双联抗血小板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支架再狭窄的总有效率(77.5%比95.2%)、心绞痛总有效率(80.0%比95.2%)、心电图总有效率(77.5%比92.9%)、中医症候总有效率(72.5%比90.5%)明显提高(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通络胶囊结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能显著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心电图变化,降低心绞痛疼痛程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72例可疑冠心病的非糖尿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检测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冠心病组121例。根据病变血管的数量分为无血管病变组51例、单支病变组51例、双支病变组32例、三支及以上病变组38例,对比各组间UAER和MAU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男性患者的比例、UAER、MAU的阳性率、高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冠脉病变数量和程度的增加,UAER(分别为12.9mg/L、34.4mg/L、45.1mg/L和60.7rag/L)和MAU的阳性率(分别为9.8%、41.2%、56.3%和68.4%)均进行性升高(P〈0.05,P〈0.01)。相关分析显示冠脉病变的Gemini评分与UAER呈正相关(r=0.959,P〈0.05)。结论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UAER水平升高,UAE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简介:目的评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予前降支置入支架的患者119例,依据血浆LDL—C/HDL—C比值将患者分为3组,随访1年,评估三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各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与LDL—C/HDL—C比值较低的两组相比,比值较高组患者体重指数、女性患者百分率、吸烟人数及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hs—CRP)、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则较低(P〈0.05)。②第1组风险(HR)1.04,95%可信区间(c,)0.98-1.08,第2组HR1.16,95%C11.08-1.20,第3组HR1.27,95%C11.19~1.36(P〈0.05)。随着LDL—C/HDL—C比值的升高,PCI术后1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逐渐升高(P〈0.05)。③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危险因素。结论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简介: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C-反应蛋白(CRP)与后续死亡强相关,其他的生物学标志物可能反映不同的疾病过程.本研究评估炎症和血管标志物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16周内死亡危险及再发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3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4~96h检测血液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E-选择素、p-选择素和组织纤维蛋白激活抗原(tPA),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采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显示,基础值CRP(P=0.006)、SAA(P=0.012)、IL-6(P<0.001)和死亡危险相关,而与再发非致死性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无关;VCAM和tPA与死亡危险(P<0.001,P=0.021)及非致死性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相关(P=0.021,P=0.049).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CRP炎症介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死亡危险相关,可能反映心肌损伤;VCAM和tPA对于反映炎症和血栓事件具有更大的特异性,可预示再发性冠状动脉事件.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96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血浆β2-MG浓度检测,以四分位法分为第1组(n=120)、第2组(n=154)、第3组(n=132)、第4组(n=90)。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包括Gensini积分、病变血管支数及3支冠脉病变比例,分析β2-MG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4组的Gensini积分、病变血管支数及3支冠脉病变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四组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β2-MG浓度与Gensini积分、病变血管支数及3支冠脉病变比例呈正相关(r=0.602、0.612、0.683,均P〈0.05)。在校正各项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2-MG是Gensini积分、病变血管支数及3支冠脉病变比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β2-MG浓度是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浆β2-MG浓度的升高,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逐渐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