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化解的对策措施。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院心血管一病区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随机无目的性地挑选80名参与到这一次实验研究当中,应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医院常规基础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之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模式,经过一段时间护理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出现负面事件的可能性要比对照组更低,实验组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更加满意,其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周边环境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以及护理工作人员因素,根据不同因素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负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儿童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方法:筛选实施预防接种的儿童为样本参数,筛选时间为2021.6-2022.12,统计数量为48例,以电脑随机拟定为参照组、观察组,各24例,分别予以常规管理、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就组间接种配合度、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实施评估。结果:组间接种配合度经计算数据有差异,且以观察组值更高(P<0.05)。组间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后有差异,且以观察组值更低(P<0.05)。结论: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实施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有着显著的效果,可提高儿童的接种配合度,保证接种率的提升,同时能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度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和预见性风险评估模式将其随机分组,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每组患者人数保持一致。利用观察对比的方法,研究精神科患者采用这两种方法之间的效果差异。结果: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在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数据,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采用预见性风险评估模式,可以使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其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对 我院心内科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 124 例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62 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 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 制定并应用 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总结两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可以总结为三点,分别为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及医院管理因素。研究组 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为 4.8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9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5.1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制定有效的 防范措施,可以显著 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 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耐药结核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痰抗酸染色涂片阴转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抗酸染色涂片阴性、痰结核分枝杆菌阴性及痰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阴性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 其中20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5例患者治疗后复查胸CT肺部病灶有吸收好转, 空洞缩小;12例患者空洞闭合。30例痰涂片阳性患者中有20例患者痰抗酸染色涂片阴转, 阴转时间为30~210 d。20例患者痰培养阴转, 阴转时间为31~202 d。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肝功损害, 1例末梢神经炎, 1例视力下降, 停药后症状均改善。观察组症状改善15例、病灶吸收11例、空洞闭合10例、抗酸染色涂片阴性15例、痰结核分枝杆菌阴性15例、痰定量PCR阴性15例均多于对照组的5、5、2、5、5、6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于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此 1年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 62例,将全部患者遵照随机抽签法划分为对照组( 31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与研究组( 31例,在对照 组 护理的基础上加上简易康复治疗技术)。观察比较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 Barthel指数与 FAM评分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后的 Barthel指数、 FAM评分更高( 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 脑卒中偏瘫 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更高(P<0.05)。 结论 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在此次研究中比仅行常规护理的作用更佳,对于改善患者的偏瘫情况,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鉴定临床血型及保证输血安全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盐水试管法组(50例)与微柱凝胶免疫法组(50例)。盐水试管法组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微柱凝胶免疫法组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法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正反定型符合率、正反定型不符率、交叉配血成功率、交叉配血不合格率、假阳性率、检测敏感度、特异性、输血意外事件发生率与输血服务质量评分。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的正反定型符合率、正反定型不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免疫法的交叉配血成功率高于盐水试管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键控制点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方法:自2022年1月起本血站实施了采供血关键控制点改进血液质量,抽取2021.06~12期间实施前的2000名献血者设为甲组,抽取2022.01~06期间实施后的2000名献血者设为乙组。对比2组不良反应、血液报废率及满意率等结果。结果:统计显示,2组对比不良反应率、血液报废率结果,乙组均低于甲组(P<0.05);2组对比总满意率,乙组高于甲组(P<0.05)。结论:关键控制点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率,改进血液质量,提升其安全性,献血者普遍满意,可推广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键控制点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方法:自2022年1月起本血站实施了采供血关键控制点改进血液质量,抽取2021.06~12期间实施前的2000名献血者设为甲组,抽取2022.01~06期间实施后的2000名献血者设为乙组。对比2组不良反应、血液报废率及满意率等结果。结果:统计显示,2组对比不良反应率、血液报废率结果,乙组均低于甲组(P<0.05);2组对比总满意率,乙组高于甲组(P<0.05)。结论:关键控制点在血站采供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率,改进血液质量,提升其安全性,献血者普遍满意,可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