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利奈唑胺在临床颅内感染病症的治疗中所起到的效果以及安全性,从而更好地针对颅内感染进行临床药物适用范围的扩发,帮助颅内感染患者得到更加合理而规范化的治疗,并且尽快得到痊愈。方法针对2010年4月到2016年2月使用利奈唑胺治愈的25例由于神经外科疾病手术后并发的颅内感染病人的相关资料,并且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并且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的全自动细菌鉴定以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临床治疗中接受利奈唑胺的25例颅内感染病人痊愈率为100%,病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率为100%,体温,血常规,脑膜袭击正缓解率为100%,革兰阳性球菌清除率为100%,脑脊液常规缓解率为91.3%,这主要是因为两名患者在出院时脑脊液中常规白细胞的数量仍然高于正常,但并没有其他颅内感染的迹象,并且全体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治疗颅内感染时没有发现任何的不良反应。结论利奈唑胺可以有效的治疗恶烂阳性球菌所导致的颅内感染,并且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良好,疗效明确,临床安全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利奈唑胺治疗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4年 12月到 2017年 3月我院收治的 72例耐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和对照组 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病症改善情况、影像学改变情况以及痰菌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有明显差异(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分析,利奈唑胺治疗耐药结核病临床疗效显着,不良反应可控,可以用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简介:肠球菌系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及女性生殖道中,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多见于医院感染.由于细菌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双重特性,以及各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造成的高选择性压力,导致多重耐药(multipledrugresistance,MDR)肠球菌增多,甚至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i,VRE).2000年利奈唑胺上市,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MDR革兰阳性菌感染,尤其是治疗V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近年来,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的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同时新耐药机制的发现也使此药在临床上的使用遇到了挑战.
简介:目的了解ICU危重患者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13.8%,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组血小板基线值(PLTbaseline)较未并发组低[(144.11±47.88)×10^9/L:(234.96±112.82)×10^9/L,P=0.021],APACHEII评分高[(24.67±5.15):(17.45±6.55),P=0.003];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利奈唑胺治疗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OR57.03,95%CI2.629~1237,P=0.010),用药时间(OR47.46,95%CI1.814~1241,P=0.020)和APACHEII评分(OR41.53,95%CI2.695~640.0,P=0.008)。结论危重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过程中应警惕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尤其是血小板基线值≤200×10^9/L,APACHEⅡ评分≥20分和用药时间≥10d的患者。
简介:摘要利奈唑胺是治疗耐多药结核的核心药物。2018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发布了《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随着利奈唑胺在临床广泛使用、临床医生对利奈唑胺认识的提高以及研究取得更多进展,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再次组织专家对此共识进行了更新,形成《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以期对临床工作发挥指导作用。共识中包含了利奈唑胺的分子结构与作用机制、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应用研究、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剂量、用法及化疗方案的制定、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几部分。这一版更新了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并根据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方法对医学证据评级和进行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盲选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采用常规化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奈唑胺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估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空洞闭合、PCR阴性、痰结核杆菌阴性、抗酸染色涂片阴性以及症状改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广泛耐药结核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对肠球菌耐药的体外诱导作用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对9株临床分离肠球菌(5株粪肠球菌,4株屎肠球菌)以及质控菌株进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采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诱导前、后的MIC,PCR法扩增耐药菌23srRNA基因,DNA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10株肠球菌均诱导出稳定的利奈唑胺耐药株,MIC值与原菌株比较增加了8~64倍,所有诱导耐药菌株的23srRNA基因中均出现点突变。测序结果与NCBIBlast中E-faeciumATCC27273比较,核苷酸序列第2576位发生G→U突变(G2576U)。结论利奈唑胺可诱导肠球菌产生获得性耐药,其耐药机制与肠球菌23SrRNA基因的点突变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多药联合化疗,观察组是以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痰菌阴转情况对照组转阴53.33%,观察组93.33%,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耐多药结核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痰菌转阴率高,不良反应配合减量及对症治疗可以控制,是治疗耐多药结核的良药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 为了能快速测定人血浆中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为调整给药剂量与方案提供依据,建立一种快速的HPLC利奈唑胺血药浓度检测方法。方法:以氯霉素为内标,采用甲醇沉淀血浆蛋白,上清液进样。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 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缓冲液(27.5:72.5,v:v) 流速:1.0 mL·min-1,柱温: 40 ℃, 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100μL。结果:利奈唑胺在浓度范围1.25~40mg·L-1内线性良好(r=0.9998,n=6)。低、中、高三种浓度的平均相对回收率和平均绝对回收率分别为分别为104.9%和103.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5.64%与5.62%。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方法,可用于临床监测利奈唑胺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