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200例,这些患者接受随机分组后在治疗期间分别配合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社区医院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社区2022-2024所接收的69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社区医院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将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自护能力(27.56±3.31、40.65±3.11、20.52±2.82、64.32±2.89)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94.29%)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社区医院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护理中效果明显,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循环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方法: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们选取了6家医院进行了研究,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我们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该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循环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该模式可提高感染控制策略和操作流程,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并改善患者安全。此外,持续质量改进循环管理模式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培训水平,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值得在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食管癌护理依从性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2月-2020年5月接受手术的40例食管癌患者,评价其护理依从性,并以护理依从性评分为依据进行分组,分析患者护理依从性评分与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早中期患者护理依从性差于晚期患者(P<0.05);研究1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比研究2组
简介:摘要:目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中,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开始于2020年11月,结束于2022年10月,将100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式,延续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发作次数和依从性情况。结果:普通组和延续组发作次数和依从性对照中,普通组发作次数为1.08±0.29(次)、延续组为0.41±0.18(次),普通组依从性为68.03±5.19(分)、延续组为84.35±5.24(分),(t=15.350,p=0.014),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中,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现阶段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手术手段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安全性较高。但因为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如何提升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作系统的分析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盆底肌康复护理对改善产妇治疗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在本院进行分娩的孕产妇200例,收治时间:2022年1月~2024年1月,将200例产妇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采取产后盆底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盆底肌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依从性评分。结果:护理前,2组产妇盆底肌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评分各项分值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各项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提升产妇的治疗依从性中具有较高的作用价值,有助于改善产妇病情,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过程性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两个班的护理学生1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50人为观察组,采用过程性评价进行教学;另5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评价方法。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期末评测成绩、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及学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期末评测成绩和学习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方面,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与统计学差异。结论:过程性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满意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对口服、注射和局部给药等不同治疗途径在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给药途径在治疗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方面存在差异。口服药物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有效浓度,而注射和局部给药能够更快地发挥作用。此外,不同途径的安全性也各有特点,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综合而言,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并提供了指导性建议,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