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中青年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择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接收的中青年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变化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日常生活功能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p<0.05);试验组血清Hcy、hs-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Hcy、hs-CRP指标,促使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院后自主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间接治的8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方式。随访半年后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的自主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更优,且护理满意度为95.25%,优于对照组的74.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能提高患者院后自主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延续组和常规组,各49例。延续组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延续组护理满意度47例(95.92%)显著高于常规组40例(81.63%),延续组巴氏生活能力指数(MBI)、Barthel指数均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照组41例(抗心衰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参数变化、心功能参数变化以及运功能力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DW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DW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心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O2max、最大功率以及力竭时间均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VO2max、最大功率以及力竭时间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48例观察组与48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NIHSS评分(23.76±2.49)分VS(24.15±2.35)分、ADL评分(25.16±6.64)分VS(25.54±6.38)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10.35±1.38)分低于对照组(16.54±2.22)分,ADL评分(62.33±17.95)分高于对照组(40.39±1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2/48),低于对照组的20.83%(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效果确切,能够增加脑部血液供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患者预后,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一种采用PLC控制的下肢康复训练和效果评估系统。方法通过模拟正常人的上肢运动和下肢行走姿态训练的评估,帮助医生判断及纠正对有运动障碍的病人开展肢体康复训练方案。结果患者可以接受机器人康复训练,帮助病人恢复一定的运动功能,实现正常人的行走姿态。结论通过介绍康复机器人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及PLC实现的电路控制系统设计,为深入研究人体运动规律以及大脑与肢体的控制与影响关系提供了一种途径,使机器人辅助治疗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训练强度方面得以具体体现,通过运动软件的数据检测评估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判断及纠正对有运动障碍的病人的肢体康复训练方案,形成一种从治疗、数据检测、系统评估、数据反馈的信息传递封闭回路控制,较常规治疗方法更具有发展潜力,是世界康复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必将成为今后康复训练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心电监护患者舒适度和对病号服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科进行心电监护的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对照组穿着普通病号服,观察者穿着改进后病号服,即在普通病号服的左右袖距离肩下约5cm处开口,各裁剪一长约20cm的开口,再裁剪一块长约20cm,宽3cm的长方形布条,以活动布盖式固定在开口处;左右胸前离肩袖5cm处向下各裁剪一约20cm的开口,再裁剪一块长约20cm,宽3cm的长方形布条,以活动布盖式固定在开口处;右侧口袋进行修改,将口袋最外侧边缝死,上边、下边和内侧边安装尼龙黏,在上边、下边中间各留一3cm的开口,衣服扣子全部改成尼龙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号服的满意度96.67%,对照组患者对病号服的满意度是8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电监护患者病号服改进后,显著提高了患者对病号服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在消化内科进行临床实习的学生106名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观察组实施PBL教学法。对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不同的教学法后对其进行相关考核,同时对两组研究对象开展教学方式满意度调查。结果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考核评分,两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教学方式满意度为94.34%(50/53),较比对照组81.13%(43/53)的满意度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BL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研究对象各项考核评分明显提高,同时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方式满意度大大提高,促进研究对象对相关知识的深入探讨及学习,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化案例教学法在肿瘤介入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方法。方法自2016.06~2018.06从我院选取80例肿瘤介入科见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见习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照组中40例肿瘤介入科实习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的40例肿瘤介入科见习生则在常规现场问检教学的基础上给予视频+案例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待教学完成后,将两组见习生的教学效果相比较,并结合教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见习生在经过不同教学方法后,观察组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较对照组活跃,其中观察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案例教学法在肿瘤介入科教学应用过程中,效果良好,不仅明显提高了实习生对临床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其将理论和视频案例分析有效结合,增加了学习效果,使学生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案例教学法值得在肿瘤介入科教学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