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管理激励机制的实践效果与实践要点。方法: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随机抽取研究阶段在本院工作的6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研究时间将60名医护人员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2019.1-2019.6)实施常规医院管理,观察组30例(2019.7-2019.12)联合实施激励机制,获取两组相关管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医院管理质量评分(工作积极性、专科操作、医患沟通、技能提升、工作责任心)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医院管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管理中灵活运用激励机制,可有效改变医院现状,可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促使医院进一步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对晚期肺鳞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9月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的 104例晚期肺鳞癌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52例,观察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优于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的治疗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与常规剂量 16排螺旋 CT扫描对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时段: 2017年 9月 -2018年 10月,抽取研究时段内本院收治的疑似泌尿系结石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小剂量与常规剂量 16排螺旋 CT扫描,并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小剂量与常规剂量 16排螺旋 CT扫描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 CTDIvol(容积 CT剂量指数 )、 IQS(平均图像质量评分)。结果:检出率、诊断符合率、灵敏度、 IQS评分小剂量 16排螺施 CT扫描与常规剂量 16排螺旋 CT扫描相比,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CTDIvol小剂量 16排螺施 CT扫描显低于常规剂量 16排螺施 CT扫描,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16排螺旋 CT扫描时,根据患者体质量,采用不同剂量扫描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其中小剂量扫描效果可以达到常规剂量扫描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黔南州2016-2020年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发病趋势,并进行预测,对2021年1-7月病例母婴干预护理,为妇幼保健护理资源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运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预测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发生规律,研究拟合精度评价和外推预测。结果:建立预测模型: ,模型后验差比值C为0.2077,小误差概率P为100%,关联度r为0.9932,拟合精度等级达到最好级别。预测结果:为2021年25例,2022年21例,2023年18例,2024年15例,2025年12例,图中显示曲线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孕产妇HIV感染质控成效显著,预测趋势说明不断加强中国特色妇幼健康服务网络。通过孕产妇病例教育、产前、产中、产后阻断干预护理,制定婴儿随访1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运用灰色理论GM(1,1)模型拟合数据理想,可用于孕产妇艾滋病感染发病短期预测。护理可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护理策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护理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主观幸福感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主观幸福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自我超越理论的护理策略能明显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通过呼吸双相结合CT扫描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诊断确诊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列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至我院进行呼吸双相结合CT扫描检查的肺部体检肺功能的正常人士68例,将其列为参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CT各项指标与临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以及CT各容积指标在呼吸双相的差异。结果:实CT各容积指标与临床肺功能指标有明显的相关性,差异较大(P<0.05);CT各容积指标在呼吸双相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通过呼吸双相结合CT扫描检查可以有效判定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民航飞行人员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为飞行人员肥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北地区5个航空单位597名飞行人员2002年度空勤大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发病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根据WHO西太区办事处2000年2月发布的“亚洲人种判断标准”对飞行人员的体重分组,其中消瘦组8人,占1.3%,健康体重组187人,占31.3%。超重组181人,占30.3%,肥胖组221人,占37.0%。且体重指数(BMI)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BMI均值在各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非超重组和超重,肥胖组间各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肥胖的胆囊炎,胆石症,脂肪肝,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超重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民航飞行人员中超重,肥胖现象严重,且与多种疾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