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33/34),相对于对照组73.53%(25/34)显著升高(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佐治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将我科2010年2月—2011年10月8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试验组采用康复新联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两组都辅以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结果放疗20Gy时试验组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68%(p<0.05)。放疗结束时1-4级黏膜损伤的发生率试验组分别是50%、23%、8%和0,对照组分别为28%、35%、28%和5%(p<0.05)。结论康复新联合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并减轻其损伤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人慢性溃疡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溃疡创面患者100例,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联合组患者应用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3周后,患者的创面愈合率为72.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34.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治疗7d后,其VAPS评分为(22.8±3.2)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67.8±4.6)分,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慢性溃疡创面能够明显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创面愈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对细胞因子水平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在本院选取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320例,对照组160例进行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同时对比两组的细胞因子水平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细胞因子及肝肾功能指标对比(P>0.05),观察组的细胞因子及肝肾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效果明显,改善肝肾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诱导化疗和紫杉醇每周同期化疗与三维适形放射结合治疗无法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方法选取72例在我院进行无法手术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组(42例)与干预组(3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诱导化疗与紫杉醇每周同期化疗,给予干预组患者增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70.00%)明显高于常规组(45.2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法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诱导化疗和紫杉醇每周同期化疗与三维适形放射结合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均值得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EpCAM、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胃癌的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pCAM和VEGF-C的表达。结果EpCAM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38%和2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VEGF-C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44%和26.3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VEGF-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胃癌癌组织中EpCAM与VEGF-C表达的相关性呈正相关性(P<0.05,r=0.248)。结论EpCAM及VEGF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例临床检验中出现EDTA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临床检验结果与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检验显示,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为142×109/L,而EDTA抗凝法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结果在(14-142)142×109/L,与手工法相比明显减少,枸橼酸钠抗凝法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手工法一致,P<0.05;此外,EDTA抗凝法血涂片检验结果与枸橼酸钠抗凝法检验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EDTA可能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中应注意采用枸橼酸钠抗凝法与手工法进行检验确认,以确保诊断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组织因子(TF)及凝血因子Ⅴ、Ⅷ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64例2型糖尿病病患,单纯性T2DM病患32例作为A组,T2DM合并CHD病患32例为B组,冠心病病患中急心肌梗塞(AMI)15例,心绞痛(UAP)病患17例。观察两组病患TF,凝血因子V促凝活性(FVC),凝血因子Ⅷ的促凝活性(FⅧC),血管血友病因子(vWF)与血小板的聚集率(PAR),并针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B组病患FⅧC,FVC与TF的水平比A组明显要高,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ⅧC,FVC,TF以及PAR,vWF为正相关关系。结论FⅧC,FVC与TF水平均可应用在临床判别2型糖尿病病患合并冠心病的有效参照依据,组织因子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患病情发展依据意义重大,临床方面应得到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抑毒调平液对1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T辅助(Th)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1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口服抑毒调平液或安慰剂。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水平的变化。另选30例年龄、性别与治疗组、对照组无差异的健康人作正常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血清IFN-γ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IFN-γ的水平、IFN-γ/IL-4比值增加(P<0.05),IL-4水平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体内Th1/Th2比值失调;抑毒调平液上调血清中IFN-r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下调IL-4的含量,促使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四逆汤干预联合西医基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预后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46例/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基础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四逆汤干预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胸部刺痛、心悸、胸闷、气促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24h、第7d,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上,四逆汤干预联合西医基础治疗的早期效果较为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表达水平,提高预后,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人附睾蛋白4(HE4)与肿瘤标记物CA153、CA125的水平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月在我院妇科治疗的卵巢癌患者48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54例,同时检测60例健康体检女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三组标本的VEGF、HE4、CA153和CA125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的VEGF、HE4、CA153和CA125含量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女性(P<0.05)。良性卵巢肿瘤患者VEGF、HE4、CA153和CA125水平与健康体检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HE4、CA153和CA12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VEGF、HE4、CA153和CA125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卵巢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对卵巢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22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前后表面抗原CD11c、CD80、CD86、CD40、MHCⅡ的变化,探讨H22全细胞抗原致敏DC的机制。方法以粘附贴壁法由小鼠骨髓细胞获得单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诱导单核细胞5天成未成熟DC,用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全细胞抗原继续培养2天以致敏。测定未致敏DC和致敏后DC的纯度(即CD11c的阳性细胞率),以及其中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结果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57.55±7.32)%、(54.49±14.20)%、(46.79±8.25)%和(53.94±13.94)%,未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20.01±5.22)%、(24.56±9.08)%、(18.06±5.13)%和(30.24±8.39)%。DC致敏后其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贴壁法可培养出较高纯度的DC。反复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全抗原可成功致敏DC,且致敏后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的表达率均明显升高。DC摄取H22抗原后细胞表面MHC-抗原肽复合物表达增多,并引发共刺激分子表达改变是DC致敏的可能机制。